關公,貂蟬與耶稣 –是否真有其人? —- 談一談基督宗教的耶穌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何宗陽編著2009
關羽 貂蟬 基督宗教 耶稣的史实性 正史找不到耶稣的疑议
福音書以外野史的疑议 耶稣的家谱的疑议 出生地的疑议
诞生年份月日的疑议 復活節的疑议 耶穌虛擬傳說理論 結論
閒暇時曾觀賞中國中央電視台1992年電視劇集《三國演義》, 對其中由陸樹銘飾演 的關公關羽關雲長及由陳紅飾演的貂蟬印象 深刻. 同一時段恰有基督教會人士好意盛情,软硬兼施地來传耶稣教. 在與眾親友討論中發現一件有趣也值得深入探討的事— 即關公,貂蟬, 耶稣是否真有其人? 還是戲劇家, 小說家, 宗教人士創造出來的? 鑒於一般人實難分辨. 茲一一分述如下:
關羽(?-220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势力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诚和武勇的形象,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帝君、關帝等。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由于《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的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公、關老爺、關二爺、關二哥等等。直至现当代的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中,仍然经常出现祭拜关羽的情况。在台灣甚至有地名以主祀關聖帝君而得名, 如台灣台南縣關廟鄉即因先民於1718年(清康熙57年),在該地設立「山西堂」,主祀關聖帝君,廟堂一帶便俗稱為「廟街仔」,也稱為「關帝廟街」,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將此地易名為「關廟」,戰後改設台灣台南縣關廟鄉至今。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投手「台灣之光王建民」即出生於台南縣關廟鄉.
在正史(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之中關於關羽的記載如《三國誌》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顯然關羽不是一個虚构人物,歷史上確有其人.
貂蟬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被司徒王允收作養女,能歌善舞,有如仙美貌。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傳統上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在結集史傳與民間故事於一身的著名展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形象非常膾炙人口。可是,在正史(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之中並未有發現關於「貂蟬」這名女性的記載,只有呂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紀錄而已。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对历史的詳实记录,有別於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即所謂的野史,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據《三國志.呂布傳》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事件中的侍婢並未明示「貂蟬」之名。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義女,長得美貌動人,方十五年華,深有報國之心,知悉王允對於董卓的亂政深感無助,於是便獻出自己來對付亂臣賊子。貂蟬以美人計同時獲得董卓與呂布二人的眷戀,令本以父子相稱的二人產生嫌隙,後來更成功挑動呂布與王允合作,刺殺董卓。
呂布逃離長安後,小說對於貂蟬的敘述已經絕無僅有。唯第十六回提到呂布妻室時交代了呂布「後娶貂蟬為妾」與及「貂蟬亦無所出(子女)」。第十九回時,呂布正與曹操交戰,呂布謀士陳宮勸呂布帶輕兵親截曹軍糧道,呂布狐疑未決,便以此計問於妻妾,貂蟬卻建議呂布「勿輕身自出」,於是呂布便決志死守孤城,不作他計,日夜與妻子嚴氏及貂蟬飲酒解愁,士氣敗壞,將領離心,最後呂布滅於曹操之手。自此之後貂蟬便在《三國演義》中銷聲匿跡了。
有些稗官野史中稱貂蟬乃關羽之妾,民間的大戲劇本對於貂蟬以後的故事作出了一點延伸,在關羽月下釋貂蟬中,貂蟬就被關羽釋放,最後不知所終。而在關羽蒙面斬貂蟬就借姜太公蒙面斬妲己為藍本並道出紅顏禍水,關羽害怕其傾國傾城之貌會為天下帶來大亂。民间传说貂蝉生于狄道府(今甘肃临洮),当地有纪念貂蝉的风俗。另忻州民間有定襄沒好男,忻州沒好女的說法,就是說貂蟬是忻州出的,而定襄是呂布的家鄉,他們兩個人一個勇猛異常,一個貌美如花,占盡了忻州和定襄兩地的風水,是幾千年才出兩個人的重大歷史事件。至今忻州仍有貂蟬的墓在,游人絡繹不絕,紛紛感嘆這位薄命紅顏。而象是臨洮說和米脂說都站不穩腳,都是后人刻意附會上去的。
文學作品中的貂蟬,乃是宋、金、元民間藝人、戲劇家、小說家創造出來的。雜曲中說她本名任紅昌,是任昂之女。原先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綜上所述我們得知: 貂蝉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虚构人物,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 貂蝉在華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不重, 一般人就把她當作文學,戲劇, 或小說人物, 是中國傳統上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不管歷史上有無貂蟬其人存在並無所謂. 在民間信仰上也沒聽說有人在拜貂蝉—把貂蝉當美神來崇拜以求紅顏美貌.
談完關羽¸ 貂蟬後我們來談一談基督教福音書中所描寫的耶穌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或也只似貂蝉– 是一個虚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 在談耶穌之前我們又有必要先談一些基督教相關之事.
基督教,或称基督宗教, 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神论的宗教, 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自耶穌基督创立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別,主要有正教(慣稱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公教(慣稱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慣稱基督教Protestant churchs)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別。在近现代中文中,基督教往往指基督新教眾多派別的統稱。本文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維基百科, 2009i)
基督教現時估計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是信仰基督宗教,佔世界總人口33%.但是对于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是否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过的真人,却一直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議及争论不休的话题。
撫今顧昔, 环绕着基督教的影响和历史,存在不少的争议:(維基百科, 2009i)
- 一些学者如Michael Grant断定耶稣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因为除了《圣经·新约》之外,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引证,而且同基督教成立之前的其他宗教的主角有很多相似点。基督虛擬傳說理論主要是爭議耶穌是一個早期基督徒所創造的一個人物. 疑經支持者認為, 以第一和第二世紀的紀錄, 傳統上, 作為耶稣歷史上曾存在的證據缺少可靠性.
- 基督教成立当时,本来便存在着很多神秘宗教,它们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殺了,后来又从死裡復活,这个从死里復活的事便啟发了神的永生。
- 一些人认为耶稣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后又復活,这些事情可能驅使成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5]比较过基督教和埃及宗教中的歐西里斯,歐西里斯也是出世人间,之后被殺,重生而成为地狱神,和拉同等,拉是埃及的一神论宗教的神。Wallis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处,尤其关於复活的故事(木乃伊便是因为复活的思想才有的)。Wallis认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资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会认为歐西里斯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带给法老王,而为了准备耶稣的到来。
- 犹太人相信基督教的信徒将《圣经·旧约》错解了。例如,对於《但以理書》9:25关於受膏者来临的敍述,犹太教认为是关於居魯士二世的,而基督教便认为是关於耶稣。
- 传教工作有时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例如在西方列強打入中国时,前面是军队,后面是传教士。
- 敌对的态度而引发战争,例如十字军东征、宗教裁判所和三十年战争。因基督教和非基督教所引发的军事暴力在世界经常发生,甚至不同派系也引至战争,例如北爱尔兰The Troubles。
- 由于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推翻统治,获得政权而产生的,因此基督教的教义对于权力和控制有很大的诉求,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影响活动中例如十字军东征、北愛爾蘭問題和东欧剧变。
- 基督教的教义过于极端,不能容忍其他信仰的存在,对于其他的信仰冠以恶魔、魔鬼、伪神等称呼,宣扬非基督教的信徒死后下地狱,以一种极其恶劣几乎辱骂的形式排斥非基督教徒。历史上的异端处理,也可见基督教过于攻击型的理念,相对于佛教的“以己度世人”的理念狭隘很多,相对于道教的“无为”也自私很多
- 基督教不是一个宽容的宗教,只承认一个真神,不允许别的神存在。
- 基督教的教宗虽然宣扬宗教信仰自由,政治体不应影响信仰权利,但有总是习惯延续宗教影响政治的行为,对不接受影响的国家报以敌视的态度,包括的国家有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等国家,一方面怨恨这些国家影响他们对教友的政治干涉,一方面又串掇教友反对政府。近年来天主教教宗与中国教会的关系稍有改善。
本文將針對争议1, 即基督教內文獻所載的耶穌是否為一个宗教上的虛構人物進行深入探究.
基督徒認為基督宗教教会存在的本身,已能证明耶稣曾在世生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历代以来,成千上万 上億的基督徒都宣称他们认识耶稣.耶穌基督乃是基督徒所信、所傳的中心. 信徒多自然而然地相信基督教福 音書中所描寫的耶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所以,對耶穌存在的真實性很少存疑及探研, 更何況基督宗教教 会不希望信徒知曉此一議題, 實乃擔心信徒信心的動搖甚至崩潰。一般人若不信基督宗教也會以为,耶稣應 不是神只是个历史人物而已。但如果我们把耶稣当做一个历史人物来考察,就不能像基督教教徒一样盲目相 信福音书的说法.到底基督教福音書中所描寫的耶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或是完全虛構還是有多個原型? 人生旅途中恐怕没有哪一位不曾被教會人士好意盛情,软硬兼施地传过教,如果一時不察, 信教信耶穌信到 最後可能就會變成”誤會一場”了. 有沒有可能歷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穌這個人?現代不少專家的觀點正 是如此。有種理論說,他是「天神降生」與「死而復活」的異教徒神話,跟第一世紀猶太教彌賽亞(救世 主)傳說結合的產物,在歷史上的真實性,不比希臘神話中的天神宙斯多。第一世紀在異教徒之間盛行的 各種神秘教派中,兼具神、人身分的奧西里斯(譯註:Osiris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是冥府之王, 也掌管生育與農業,能一再死而重生。)、阿提斯(譯註:Attis是一位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發源於小亞 細亞,後來也納入希臘、羅馬神話。)、戴歐尼西斯 (希臘人拜的一個神叫Dionysus ﹐係大神宙斯之子 )等神祇,都在復活節(春分)前後死亡,三天後復活。這三位神明出現的年代都早於耶穌好幾百年。大 多數學者也都承認,耶誕節源自異教徒慶祝冬至的傳統。既然耶穌故事的很多基本要點,像是處女生子、 死後復活等,都在一般以為他存活的年代之前數百年就已出現,論者越發振振有詞地咬定,耶穌是基於 特定目的而創造的神話,不是真正的歷史人物。正因為連一件耶穌實際存活過的具體證據都找不到,以 致於無法用事實駁斥晚近歷史學者這一主張。(鐵達尼號導演 詹姆斯.柯麥隆 。《耶穌家族之墓》前言)
方舟子 於所作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耶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一文(方, 2003)中结论:没
有任何可信的史料证明曾经存在拿撒勒的耶稣这么个人。方舟子強調 :
如果我们把耶稣当做一个历史人物来考察,就不能象基督教教徒一样盲目相信 福音书的说法。要知道福音书的记载是否可靠,我们必须考证: 一、是否有可靠的旁证材料?也就是说,在福音书成书之前或成书后不久,有 没有非基督教的资料记载耶稣的生平?至少也应提及耶稣之名?这样的材料是真实 的,抑或是后来的基督徒篡入的? 二、如果没有可靠的旁证材料,福音书的记载是否可靠?福音书是不是亲眼见 过耶稣的人所写?福音书共有四篇,其记载是否一致?抑或充满了互相矛盾,难以 自圆其说之处?
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耶稣的历史真实性就
非常不可靠。
我們現在就把过去学界有很大的争论,怀疑是否真有“耶稣基督”此人的疑議论据分述臚列如下:
正史找不到耶稣的疑议 根据福音书的说法,耶稣的案子轰动一时,由罗马总督彼拉多和加利利统治者希律(这是另一个希律)亲自 审判,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案。罗马各地的总督每年都要向罗马皇帝汇报政绩,写成年度报告,称为 acta,象这样的大案应该记载在acta中。但是历史学家们翻遍罗马档案,却找不到有关这个案子 的任何记载。罗马官方的文献也没有耶稣的任何记载。实际上,不管是根据罗马法律还是犹太法典,按照 福音书中的耶稣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被判处死刑。(方, 2003)
福音書以外野史的疑议
正史找不到耶稣的蛛丝马迹,那么“野史”呢?显然,如果这类野史写得越早,越靠近耶稣生活的年代, 可靠性越高;如果写得太晚,是在福音书已广泛传播之后写的(福音书的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70年到 135年),就很可能是根据(或针对)福音写成的,也就算不得旁证了。(方, 2003)
Earl Doherty 在“沉默的记录篇”中说:“对於福音书以外第一个明显提到耶稣的是公元
115 年的罗马历史学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不过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
(Tacitus)他也只是复述当时新发展出来的基督信仰而已。”
( http://pages.ca.inter.net/~oblio/puzzle2.htm 十二块积木解决耶稣难题(英文网站)
福音書以外的記載當中部分內容仍然有人質疑。其中一個原因,是記載中有些原文(例如:
小普林尼和泰西塔斯的作品)並沒有指明是「耶穌」,而只是說「基督」,但過往卻有過
不少人自稱為「基督」,但他們不是耶穌。所以,把「基督」直接當作是「耶穌」,他們
認為是一種張冠李戴的不負責任講法。
公元93年左右的《猶太古史》
公元93年左右,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他的著作《猶太古史》第18章3.3節(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提及:「就在這時,有一個名叫耶穌的智者,如我們說他是人不會對他冒犯的話;因為他做過很多奇妙的事,對他表示認同的人樂於奉他為師。他吸引了不少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被尊為基督。當彼拉多因為我們同胞的領導者的鼓動而把他判處十字架之刑,當初愛他的人並未有離棄他;因為他在受刑後的第三日復活,並在眾人面前出現;就如神聖的先知最初所預言的,以及那與他相關的萬千奇事。而基督徒一族,就是那班稱他為基督的人,到現在還沒有消失。」這一段對耶穌記載的文字,被稱為Testimonium Flavianum。儘管部分教會人士在其著作中宣稱隨着考古學家在已被掩埋的土下發掘出耶路撒冷的遺跡,與《猶太古史》及《聖經》的描述相吻合,以及把這段被指為「有問題的」內容利用計算語言學的算法與全書的其他內容的比較,從而否定了這種說法[9],但關於《猶太古史》中關於耶穌的紀錄是後世的基督徒所加的質疑,在考古界中卻從來都沒有平息。 (但一般猶太人都因為作者背叛猶太人,歸向羅馬人而恨他)(維基百科, 2009g)
公元112年的一封信
羅馬帝國比西尼亞在公元112年時的省長小普林尼曾寫信給當時的君主圖拉真,詢問有關審訊和懲治基督徒時的程序[9]。這封信的內容由William Melmoth在18世紀譯成英語,並於1935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集結他的書信而出版的著作《Letters》的第二卷第十章96頁中。信裡提及基督徒「把基督當作神一樣」。(維基百科, 2009g)
公元115年的《編年史》
公元115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歷史學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在他的著作《編年史》[22]記載羅馬皇帝尼祿把羅馬城大火的責任歸咎於耶穌門徒的事時說:「尼祿(為了轉移視線)把罪名強加在基督徒,一班被大眾所憎恨的人群,並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折磨。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基督徒,是源於基督,一個在提比留在王位時,被我們的一位執政官本丟彼拉多得到了最嚴峻的處罰的人。在他受刑後,這個最難以控制的迷信,得以暫時受控,但後來又再次在第一禍端猶大行省及連羅馬本身都蔓延,在這個世上任何最隱閉及羞愧的地方都找到他們的踪跡,並在當地流行。」(維基百科, 2009g)
斯維都尼亞(公元69年/75年 – 公元130元)的《革老丟傳》
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私人秘書斯維都尼亞在他寫的《革老丟傳》中,提到過猶太人與基督的跟隨者之間爭辯。而革老丟是公元41至54年的羅馬皇帝,是保羅時代的人。(維基百科, 2009g)
第二世纪的《塔木德‧密西拿》
雖然猶太教徒否認塔木德記載耶穌,即使是到現在還痛恨基督教的猶太人,在他們的經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推斷應在第2世紀編纂)的大議會書(Sanhedrin)第43a節提及過「犯罪耶穌」在逾越節之前被「掛了起來」(處死)。(維基百科, 2009g)
总之,没有任何可靠的旁证证明耶稣的存在。耶稣如果是个无名小卒倒也罢了,但是福音书声称: “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希律王听见了”(可6:14),“他(耶稣)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 ,和周围的地方。”(路7:17),显然是一个名满天下的著名人物,居然没有任何的历史文献、 任何当时的历史学家留下有关他的任何可靠的记载,岂非怪事?(方, 2003).
耶稣的家谱的疑议(維基百科, 2009h)
耶稣的家谱记载在新约圣经的2个段落:马太福音1章2-16节和路加福音3章23-38节,是关于耶稣经由其俗世的父母(马利亚和约瑟)一支或两支的谱系。这2份基督的家谱都向上追溯到大卫乃至亚伯拉罕;而路加福音中的家谱还继续向上,一直追溯到亚当。这2份基督的家谱在亚伯拉罕和大卫之间的部分是一致的,但是在大卫以后的部分则有极大的差异。耶稣养父约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有所记载,由亞伯拉罕到约瑟一共有 42 代,但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的记载,由亞伯拉罕到约瑟则只有 36 代,比较两个列表,除了代数不同,人物也不尽相同。
为了解释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中两份家谱之间存在的差异,已经提出了几种理论:
- 最古老的一种解释,是由非洲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在3世纪提出[6],他利用了利未婚的观念,认为马但(马太福音中约瑟的祖父)和玛塔(路加福音中约瑟的祖父)是两兄弟,先后迎娶了同一名女子 –这意味着马但的儿子雅各,可能是约瑟的生身父亲,而玛塔的儿子希里,则是他法律上的父亲。
- 路加福音的家谱是马利亚的家谱,希里其实是马利亚的父亲;而马太福音是记载约瑟的家谱。
- Barbara Thiering在她的书《那人耶稣》(Jesus the man)中,认为雅各和希里是同一个人。希里使用“雅各”作为族长的称号。路加福音中的家谱是真实的家谱,而在马太福音的家谱被嫁接到所罗门后裔的王室血统。(她的理论无论在世俗或宗教的学术界都只获得了很少人支持)。
- 至少一份家谱是虚构的,或者两份家谱都是虚构的,以此来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7]
-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别记载木匠约瑟和亚利马太的约瑟的血统,他们都被认为担任耶稣父亲的角色。
不过,这份家谱实际上并未提到马利亚:因此说成是“她的”家谱是一种“大胆的”解释。更有疑问的是,早期基督徒传统没有将路加福音的家谱认定为马利亚的家谱。直到15世纪,Annius of Viterbo首先将这份家谱归到马利亚的谱系,到下一个世纪才流行起来。多数学者对于这份家谱属于马利亚的可能性表示“有把握的”不完全相信. (維基百科, 2009h)
诞生年份月日的疑议
耶穌與聖母瑪麗亞
关于耶稣出生的年份,一个有力的參考資料是圣经的记载。圣经指出,耶稣的表兄施浸者 约翰是在罗马皇帝提比略·凯撒在位第15年开始先知生涯的。世俗历史证实提比略於公元 14年9月15日登基, 因此他在位第15年应该是公元28年下半年至公元29年下半年。 在 那段期间, 约翰开始向人传道;六个月後,耶稣也展开他的服事职务。这件事实跟其他 佐证结合起来, 显示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开始他的服事职务。 据圣经报道, 当时耶稣 “约有三十岁”。(路加福音3:23) 如果耶稣在公元29年秋季满30岁, 他就必然生于 公元前2年了。公曆以耶穌的出生為參照。在6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為了修訂曆法,以替 代混亂非常的羅馬曆法,就請當時精通天文的僧侶建議一個更合理的紀年標準。由於自 君士坦丁大帝以後,羅馬帝國舉國改信基督教,僧侶就決定改以耶穌出世的年份為新紀 元一年。當時的僧侶就基於聖經上“耶穌被處決時約三十多歲”,就在耶穌處決那一年 的年份減去三十,作為新紀元的元年。(維基百科, 2009g)
根據新約聖經裡各個篇章的記載,我們可能會對耶穌的出生日期得出不同的結論。以下為各種可能結論的列表:
人口普查時
路加福音记载:“在那些日子[耶稣出生前],凯撒·奥古斯都(又名:凱撒·奧古士督)颁布法令, 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进行登记。(这是第一次登记, 是居里纽做叙利亚施政官的时候进行的。)于是所有人都启程, 各归各城去登记。”
有不少批评家认为路加福音中的记载张冠李戴,甚至纯属虚构。他们认为这次人口调查和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时间应该是公元6或7年。如果他们的看法没有错, 路加的记载就值得质疑了, 因为证据显示, 耶稣是在公元前2年诞生的。不过,这些批评家却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 首先,路加承认人口调查不仅一次。 文中說“这是第一次登记。”表明后来还有另一次人口调查。(使徒行传5:37) 后来这次调查就是历史家约瑟夫斯所描述, 在公元6年进行的那一次。
- 其次,居里纽做施政官的日期也证明把耶稣诞生的日期在公元后。 因为证据显示,居里纽做了两任施政官。 许多学者同意,居里纽第一次当施政官的任期约在公元前2年届满。
屠殺嬰兒前
馬太福音裡,馬太提及過耶穌出生時,希律王曾下令屠殺猶太的新生嬰兒,以免王位受到威脅。 歷史學家計算出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穌其實應該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按最近 的推算,耶穌其實應該在約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在那段時間的前後,位於 猶太省和加利利省有三個名為“希律”的“王”出現過。對於馬太所指的希律王是哪一位,其 實還有商榷的餘地。(維基百科, 2009g) 一些作家认为在新约中关于耶稣的故事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而描述耶稣的故事在其 他更为古老的宗教中都可以看见,例如古波斯的光神、阿蒂斯、司阴府之神。一部分学者, 例如 Earl Doherty,更引伸至提出圣经福音只是对古旧的神话的一种重新写作,而这种 写作是完全是不根据什么的历史人物。 虽然这些联系受到争议,但无论如何,圣经福音经 中耶稣故事的很多情节都在其他更古老宗教内容中出现,例如很多的奇跡事件如处女生孩 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維基百科, 2009g)
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法庭不得再于犹太安息日(星期六)关闭,改为星
期日即“太阳日”休庭。这样一来,基督教徒们将休息日从星期六改为星期天,加
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此之前,基督出生日传统上定于1月6日。
在欧洲某些地区,这一天仍被敬奉为“国王日”。然而,基督教却采纳拜日教和
光明教12月25日的节日,来代替传统的耶稣基督出生日。该节庆祝太阳的重生、
白昼的逐日加长和太阳对世界的影响。教内各派由此同庆一个节日。光明教徒们
也奉认基督教的其他重要信条,诸如死后复生和灵魂常在。让耶稣基督代表太阳神
并同时四处兴建基督教堂,实乃权宜之计。同时建造的许多拜日教塑像,举止宛如
君士坦丁。通过自我树立,君士坦丁大帝有效地贬降了耶稣的地位。如此便使圣诞
日受到操弄。(伦恩, 马丁. 2004)
今天,我們對耶穌誕生的年月日並無正確的資料。羅馬僧侶依格斯(Dionysius Exiguus)曾於第六世紀(死於約526年)首次推算耶穌的出生年,以此作為「公元」(基督教紀元Christian era)的開始,但他在推算上有所失誤,並不正確。福音書提供三項資料可作為判斷的依據:
其一是,耶穌降生在希律王在位年間(太2:1),希律王於公元前四年逝世,為此耶穌的出生應比這更早才是正確的;其二是,所謂「伯利恆之星」的出現(太2:2,9),可借助於天文學上的資料作有關慧星出現的歷史考證;其三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實施戶口調查,報名上冊的事(路2:2),可從歷史的考證得知應屬何年。依此三項資料之判斷,耶穌的出生年應在公元前七至五年之間,到底是那一年,則無一致的見解。不過,筆者認為公元前六年的可能性頗高,這是根據馬太福音二章十六節中「兩歲以下」一詞所做的判斷。
那麼有關耶穌基督降生的正確日子就更不得而知了;但我們知道,到了第四世紀,羅馬教會已開始以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為聖誕節。至於為什麼教會選定當時盛行於世的拜日教(Mithraism)所舉行的太陽神慶典日(十二月二十五日)作為聖誕節,
至少有下列三個因素: 一、 在新約中日頭或光是基督的表徵,基督的降生就如光進入黑暗中一般。因此,以公義的太陽代表 基督是符合新約的教訓。 二、 從第二世紀中葉起原先在教會中所謂的「主日」(the Lord's Day)就成了「週日」 (Sunday),這意味著基督徒已認定基督 復活的救贖作為與太陽的表徵有關。 三、 君士坦丁大帝的政策有意將太陽崇拜與基督崇拜結合在一起,並於公元321年正式宣佈, 以基督徒所遵守的主日(週日)作為公 休日。(廖, 上信,n.d.)
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1月6日原来是復活埃及神人奧西里斯-永恆之塔Osiris-Aion,出生的處女伊希斯诞辰慶典日Martin A. Larson 和 Franz Cumont 都主張12月25日或冬至节winter solstice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Larson, 1977),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winter solstice,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
异教仪式的推介是从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开始。例如,犹太新年是犹太教所遵守的巴比伦传统。参考犹太新年中的答案。它影响了整个现代犹太历法(参阅文章上帝的历法。复活节是一个异教仪式,在第二世纪后半部被接纳入教会。圣诞节整个是无敌太阳神的节日,从太阳信仰与星期天礼拜 一起进入 (见圣诞节和复活节的来源 (No. 235)。参考塞缪尔巴乔基从安息日至星期天,主教大学出版社,罗马1975)。(上帝的基督教会,2009)
出生地的疑议
假成就的预言
顾名思义,“假成就”即是某些作者有意或无意伪造历史,去迎合一些先知的预
言。弥5:2说:“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
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
必拯救我们。”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2章描写耶稣出生于伯利恒的文字明显
地为要证明耶稣应验了弥迦的预言。然而,从历史看,所谓耶稣出生在伯利恒之
说,有很多疑点:
1.据约瑟夫之《犹太古史》,居里扭在公元6年才作叙利亚巡抚,(加2:
1),大希律死于公元前4(或5)年,希律屠杀男孩的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
2.若耶稣出生于希律治下,则犹大当时并未成为罗马行省,臣民应向希律纳税,
而不是向亚古士督纳税。报名上册为的是纳税,因此,在希律统治期间罗马皇帝
命令犹太人报名上册是不可思议的事;
3.罗马皇帝的确曾向个别行省征税,但从来没有要“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
我们有在埃及发现的详细纪录作证明。公元6年,亚古士督曾引入一项新税项填
补军费,但只影响罗马公民;
4.据约瑟夫,公元6年,犹大转由罗马直接统治,居里扭真的就举行过他的第
一次人口统计,但那只是一次地方性的统计,当时大希律之墓木已拱了;
5.罗马人对族谱学没有兴趣--报名上册者没有必要回到祖先的地方。税项主
要是人头税和物业税,约瑟和马利亚到一个没有自己居所,没有不动产的伯利恒
登记,实在耐人寻味;
6.根据罗马税制,报名上册只需要家里一人登记即可。约瑟即使要到伯利恒上
册,也没有理由要腹大便便的妻子陪他长途跋涉;
7.据史家及钱币证据,公元6年的拿撒勒不从属于犹大,因此亦不需要为犹大
的人口统计做任何事情。
现代史家的看法是:初期基督徒根本就不知道耶稣何时何地出生,而且只对他的
死亡及其后的影响有兴趣。写传记的人认为耶稣是弥赛亚,也必须是大卫之后,
也必须应验弥迦的预言。但一个拿撒勒人为什么会出生于伯利恒呢?居里扭在公
元6年的人口统计正好派上用场!路加福音是给外邦人看的,一次世界性的罗马
人口统计自然很有说服力;马太福音面向犹太人,大希律自然成为主角,并作出
过激的行为。
我不是说马太和路加有心造假--他们写福音时写的是他们认为必然应该曾发生
的事,耶稣的话也是他必然应该曾讲过的。可是,弥迦的预言是否真的在历史上
应验呢?还有,耶稣几时反抗过亚述人?有关耶稣出生的两个版本的冲突,《FAQ: 应验了的 圣经预言?》遗漏了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就是约瑟的原居地。<马太>没有普查、没有去伯利 恒、没有马槽,提到马利亚在家待产,跟着便是耶稣出生,然后博士往伯利恒见耶稣;却有一 段<路加>所没有的情节,约瑟一家因逃避希律追杀,亡命埃及,在埃及住至希律死便回以色 列。 <马太>有关耶稣出生的那一段叙述已经是属于耶稣在家里出生,博士往他们家去拜访 他们(注意,博士是“进了房子”而非马槽)。 但更严重的是他们逃难后回以色列的那段叙 述:“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 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 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太 2:21-23) 经文要解释他们为什么不去犹大(伯利恒所在之地),如果他们不是犹大居民,他们不去 犹大不是理所当然吗?真接说他们去拿撒勒不就可以?而因故不去犹太是为了解释下文去 拿撒勒“住”的原因,那么,“怕往那里去” 不是“怕路过那里”而是“怕往那里去住” ,即约瑟一家本应回伯利恒居住。而因特殊原因不能回伯利恒仍未能顺理成章地去加利利 ,还要“又在梦中被主指示”,这两个递进原因已经绝对是他们一家不回原居地(犹大) 而转去另一地点(加利利)。 还有,回老家怎么也不会说“到一地方,名叫XX”。“到 了一座城,名叫XX,就住在那里”只会用于到一处即使不是从未到过,起码也相当陌生 的地方居住,换句话,拿撒勒不可能是他们的原居地!而且还要解释为什么是拿撒勒: “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而并非指示他们去别的地方。 所有内容不是表达出他们是伯利恒人,就是表达出他们不可能本来是拿撒勒人。但 <路加>说他们本来是是拿撒勒居民(路 2:4)! 很明显两本福音书为了去迎合 <弥迦书>5章预言,要告诉读者耶稣在伯利恒出生。但一个拿撒勒人为什么会出 生于伯利恒呢?<马太>用的办法是他们本来是伯利恒人,因为避难才辗转去到 拿撒勒;<路加>用的办法是他们一直都是拿撒勒人,因为普查去到伯利恒(简直 荒谬绝伦——为了拿撒勒纳税,在伯利恒报名上册),就在伯利恒诞下耶稣。 ※ ※ ※ 弥迦的预言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应验呢?<弥迦书>5章预言明明提到那个在伯利 恒出生的人物,必定会在亚述人入侵犹太时打败亚述人。<弥迦书>的时代背景, 正是亚述肆虐年代,其大敌亚述及犹太安危便成头大事。所以那个所谓预言是针对 亚述,不但有个大英雄(耶教徒称此人为弥赛亚)会打败大敌,还具体到“他们必 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弥 5:6,宁录地也是亚述的地名)。耶稣时 ,亚述已亡几百年,他们用捏造出来的耶稣出生事迹去迎合那个预言,也只是张冠 李戴,臆造附会。 (书虫,2001)
復活節的疑议
基督教成立当时,本来便存在着很多神秘宗教,它们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殺了,后来又从死裡復活,这个从
死里復活的事便啟发了神的永生。
一些人认为耶稣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后又復活,这些事情可能驅使成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比较过基督教和埃及宗教中的歐西里斯,歐西里斯也是出世人间,之后被殺,重生而成为地狱神,和拉同等,拉是埃及的一神论宗教的神。Wallis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处,尤其关於复活的故事(木乃伊便是因为复活的思想才有的)。Wallis认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资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会认为歐西里斯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带给法老王,而为了准备耶稣的到来。(維基百科, 2009i)
复活节的日期体系,却一直等到了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投票决议,才定为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后、紧随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与会者无法商定准确日期。该基督教节日取代了旧的异教节日——“伊斯特丽”节(Eastre)。Eastre是这些异教徒们崇奉的春天女神,也成为我们所用女性荷尔蒙“estrogen”一词的本源。(伦恩, 马丁. 2004)
復活節的英語和德語原指古代異教的“春節”,即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該節日源於古巴比倫的愛情、生育與戰爭女神伊絲塔(Ishtar,美索不達米亞女神),後來伊絲塔成了西歐的黎明和春天女神「依絲翠(Eastre)」。證據之一是兩個名字有相似的讀音;另一證據是 Eastre 的涵義為東方(East),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希斯錄著的《两个巴比伦》说“Easter”(音译‘伊斯特尔’,即复活节的英文)是个名字,源自迦勒底,跟基督教没有关系。[1]其实就是「阿斯塔特(Ashtart)」,即天后「贝尔斯特」的头衔之一。考古学家莱亚德在亚述的碑铭上发现,「贝尔特斯」即是古巴比伦的生育和战争女神「伊什塔尔」。(維基百科, 2009ab)
巴比伦女神伊丝塔(Ishtar)被称为“天后”, 生出世界之後仍為处女.(The goddes Ishtar was the Queen of heaven (Scharrat Schame) and the mother, who had born the world and still remained a virgin. http://www.inanna.virtualave.net/ishtar.html). 另有一說, 伊丝塔因太陽有孕, 處女生子Tammuz/Thomas, 就如希腊神话中处女赛墨勒 (Semele) 處女生子狄俄倪索斯(Dionysus)一樣. ( http://wiki.answers.com/Q/Did_Easter_originated_from_the_Babylonian_goddess_Ishtar) 伊丝塔是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所崇奉的女神,亦即是苏美尔人的女神伊南娜和闪米特人的女神阿斯塔蒂。基于伊丝塔每年会进入冥界再复活的本质,一般认为英文的复活节(Easter)字源即是伊丝塔(Ishtar)。
在第二世纪大约150年,阿尼西特斯主教决定推介复活节,取代整个教会从开始就遵守以及目前仍在罗马以外教会被遵守的原有逾越。士麦那的波利卡普主教以及约翰的门徒与阿尼西特斯产生纠纷;教会分成两派,一派从尼散月14日到21日遵守传统的逾越节和未酵饼节,而另一派则遵守新推介,源自异教系统的复活节。它被引入是因为罗马教会正设法容纳遵守星期五受难日以及星期天复活的阿迪斯神信徒。这系统被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称为复活节(伊斯特)因它从伊斯特神而来,或她在东方被命名伊斯、伊斯达或阿施塔特,以及在条顿人中称为奥斯达。凯尔特人有时称她为奥斯达拉。(上帝的基督教会,2009)
耶穌虛擬傳說理論(Wikipedia, 2009i)
基督虛構神話理論(有時稱為耶穌虛構神話理論, 或耶穌不存在假設) 主要是爭議歷史上不曾存在的耶穌是一個早期基督徒所創造的一個人物. 疑經支持者認為, 以第一和第二世紀的紀錄, 傳統上, 作為耶稣歷史上曾存在的證據缺少可靠性. 初期基督教的耶穌是一個理想救主或虛擬傳說人物 , 他的塵世事件乃後來附加上去的. (Farmer, 1975, p. 43 ; Goguel 1926b, pp. 117-118 ; Gerrish, 1975, p. 13. ; Bennett, 2001, p. 202 ; Townsend 2006, p. 150n2 )
耶穌虛構神話理論的”偉大先驅者”可追推到1790年代法國啟蒙思想家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 和 Charles François Dupuis. (Schweitzer, 2000 p.355; Weaver, 1999 p.45 ) 他們主張許多古代傳說 包括耶穌的生平都是已”從太陽到黃道帶”運行為基礎.( Wells , 1969; Schweitzer, 2000 p.527 n. 1. ; Volney, 1796). ; Dupuis, 1984). 黃道帶是指天球上黄道南北两边各9°宽的环形区域,因為這環形區域涵蓋了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月球、太陽與多數小行星所經過的區域。人們受星占學影響,通常将黄道带中的十二个星座称为黃道十二宮,儘管在天文學上黃道帶上有十三個星座。) Dupuis 完全拒絕耶穌的歷史性, 他解釋二世紀歷史學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 提及「基督」”被我們的一位執政官本丟彼拉多得到了最嚴峻的處罰” 一事, 認為其只是基於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Tacitus) 當時不正確的基督徒信仰而已. .(Wells,1969, p.159–160.)
最早的”耶穌不存在”學術主張是十九世紀德國歷史家和神學家即布鲁诺•鲍威尔(Bruno Bauer). (Wikipedia, 2009i) 1835年,大卫•施特劳斯《耶稣传》的出版,揭开了“圣经批判”的序幕。…他宣称,基督教是一种历史现象,耶稣是历史上的人而不是神;《圣经》中有关耶稣种种超自然神迹的描述,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只不过是人为编撰的神话故事,是早期基督教团体无意识的产物。…德国的圣经批判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由鲍威尔开创的。与施特劳斯不同,鲍威尔对神学和福音史的批判,不仅怀疑神的存在,而且直接否定了福音故事的历史可靠性和耶稣其人的真实存在。(牛, 2006)
結論
耶稣的史实性(維基百科, 2009g)
由於有不少學者質疑《聖經》裡有關耶穌生平記載的真實性,過往有不少人對耶穌的史實性提出質疑。非宗教性的耶稣研究会的圣经学者更以投票方式表达自己观点形成确论新约四部福音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史实。
古人毕竟不象现代学者那样著重考据记载的真实性。基督教早期是一个民间、地下活动,当时的政府只懂得强力镇压,不象现代政府那样知道反宣传。等到基督教成了国教,更无人敢于公开去挑它的毛病了。直到欧洲启蒙时期,才开始有人批驳圣经的记载。
有關對耶稣的史实性的質疑始於18世紀,當時正值理性主義在歐洲抬頭,不少研究聖經的學者嘗試透過理性分析來解釋《新約全書》的內容。這一派對《新約全書》表示質疑的人,在神學裡被稱為「疑經派」。
疑經派是歷史學上對《聖經》內容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甚至是全盤否定態度的歷史學家。
在過去的西方社會,由於歷史的原因,一直都對《聖經》的內容都深信不疑。不過,自19世紀的新思潮開始,不少人開始質疑《聖經》內容的真實性,特別是當中接近神話及難以理解的內容。
疑經派的出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各地教會,特別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威信.
在疑經派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是20世紀初期的醫學家史懷哲醫生。他在他的著作《歷史性耶穌的謎團》(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裡更提出:「(聖經中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穌……從來都未存在過。」而另一方面,即使歷史上的旁證支持有耶穌這一個人,仍然有人認為《聖經》裡有關耶穌的記載已被神化或修改過。(維基百科, 2009g)
恩格斯這樣说的:“既然福音书的全部内容几乎绝对没有一件事情是历史事实,那就可以说明连耶稣在历史上 是否实有其人也成问题。”(牛,2006) 罗素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一文中说:“基督是否曾经在历史 上存在过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即使他存在过,我们也不知道有关他的任何事情。” 目前学术界对耶稣的历 史性问题有两点比较一致的看法:一,福音书是有关耶稣生平的最主要的或唯一的记载,在福音书之外不 存在可靠的记载。二,福音书不是传说中的耶稣同时代人的著作,最早也在耶稣死后五十年才问世的,其 中充满了互相矛盾的记载。 完全否定耶穌存在的學者,如倫敦大學的G. A. Wells、波士頓大學的 Michael Martin以及已故的破譯死海古經的專家John M. Allegro就是最著名的三位。一名學者, 如果是基督教徒,他無論如何都必須相信耶穌的存在,如果不是基督教徒,他可以承認歷史上有耶穌 這么個人,就象他可以承認歷史上有釋迦牟尼、孔子一樣,主要是証據充不充分。所以,在對待耶穌 的歷史真實性問題上,我認為只有不信仰基督教的學者才能保持客觀的態度,他們的研究結果也就最 可信。為什么學朮界從來沒有人懷疑釋迦牟尼、孔子的存在,卻不斷地有人懷疑耶穌的存在呢?這至 少可以說明耶穌存在的歷史証據不是那么令人信服吧?(方, 2003)
綜合上述所論我們可作以下結論:
耶稣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而是一个人为的“救世主”,耶稣只是基督教会塑造出来的“一个没有生命的偶像”而已。不是耶稣创建了基督教,而是基督徒们臆造了“神明的耶稣”。
多年来的各種比較具科学性的研究成果表明,《圣经》中关于耶稣的传说多半属于虚构,迄今发现的所有历史资料都难以证明耶稣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耶稣创建基督教的时代,各种史籍著作很少提到耶稣本人的生平事迹和创建基督教的详细资料。同时,记载耶稣故事的各种福音书是在基督教产生以后很久才陆续问世的。由于宗派斗争的需要,各教派纷纷根据各自的需要来编写福音书,按照各自的教派观点来描绘“救世主”耶稣的形象。所以,《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同《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大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本《马太福音》之中,关于耶稣的描写也是前后矛盾的,一会儿说耶稣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子,一会儿又说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足可见耶稣是一位基督教人为描绘出来的“神明的救世主”,在《新约全书》中,作者描绘的耶稣更是一位“天神”的形象,而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毫不相干。(互动百科, 2009)
参考文獻資料
- 方舟子,(2003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耶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7%9D%A3%E6%95%99#_note-1
- 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8%80%B6%E7%A8%A3
- Bennett, Clinton (2001). In search of Jesus: insider and outsider images. New York: Continuum. ISBN 0826449158.
- Burridge, R; Gould, G (2004), Jesus Now and Then, Wm. B. Eerdmans
- Case, Shirley Jackson (1911). “The Historicity of Jesus an Estimate of the Negative Argu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heology 15 (1): 20–42. doi:10.1086/478974. http://www.jstor.org/stable/3155273.
- Conybeare, Frederick Cornwallis (1914) [1914]. The Historical Christ, or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iews of J.M. Robertson, A. Drews and W.B. Smith. London.
- Drews, Arthur (1912). The Witnesses to the Historicity of Jesus. Translated by Joseph McCabe. London: Watts.
- Farmer, William R. (1975), “A Fresh Approach to Q", in Neusner, Jacob, Christianity, Judaism and Other Greco-Roman Cults, Brill
- Gerrish, B. A. (1975). “Jesus, Myth, and History: Troeltsch’s Stand in the “Christ-Myth" Debate". The Journal of Religion 55 (1): 13–35. doi:10.1086/486407. http://www.jstor.org/stable/1202070.
- Goguel, Maurice (1926a) [1925]. Jesus the Nazarene: Myth or History?. translated by Frederick Stephens. London: T. Fisher Unwin. http://www.christianorigins.com/goguel/. Retrieved on 2009-04-04.
- Goguel, Maurice (April 1926b). “Recent French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Jesus Christ". 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19 (2): 115–142.
- Grant, Michael (1995) [1997]. Jesus: An Historian’s Review of the Gospels. Scribner. ISBN 978-0684818672.
- Hoffmann, R. Joseph (2006). “Maurice Goguel and the ‘Myth Theory’ of Christian Origins". in Maurice Goguel. Jesus the Nazarene: Myth or History?. translated by Frederick Stephens,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R. Joseph Hoffmann. Amherst, NY: Prometheus. pp. 11–41. ISBN 1-59102-370-X.
- Murdock, D.M.; as Acharya S (1999). The Christ Conspiracy. Adventures Unlimited Press. ISBN 0932813747.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KnIYRi3upbEC&pg=PP1.
- Murdock, D.M.; as Acharya S (2004). Suns of God: Krishna, Buddha and Christ Unveiled. Adventures Unlimited Press. ISBN 1931882312.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rey19p_ycHUC&printsec=frontcover.
- Murdock, D.M. (2007). Who Was Jesus? Fingerprints of The Christ. Stellar House Publishing, LLC. ISBN 0979963109. http://www.stellarhousepublishing.com/whowasjesus1.html.
- Murdock, D.M. (2009). Christ in Egypt: The Horus-Jesus Connection. Stellar House Publishing, LLC. ISBN 0979963117. http://www.stellarhousepublishing.com/christinegypt.html.
- Robertson, John M. (1902). A Short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London: Watts & Co.. pp. 1–97.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shorthistoryofch00roberich. Retrieved on 2008-08-05.
- Robertson, John M. (1903). Pagan Christs. Watts & Co.. http://sacred-texts.com/bib/cv/pch/index.htm.
- Robertson, John M. (1966). Pagan Christs. Barnes and Noble reprint of 1966 ed.. ISBN 0880291419.
- Schweitzer, Albert (2000) [1913].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edited by John Bowden (first complete ed.). London: SCM. ISBN 0-334-02791-8.
- Solmsen, Friedrich (April–June 1970). “George A. Wells on Christmas in Early New Testament Criticism".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31 (2): 277–280. doi:10.2307/2708550.
- Stanton, Graham (2002). The Gospels and Jesus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Townsend, John T. (2006), “Christianity in Rabbinic Literature", in Kalimi, Isaac,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in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Continuum
- Van Voorst, Robert E. (2000). Jesus Outside the New Testamen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cient Evidence.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ISBN 0-8028-4368-9.
- Van Voorst, Robert E. (2003). “Nonexistence Hypothesis". in James Leslie Houlden. Jesus in History, Thought, and Culture: An Encyclopedia. Santa Barbara: ABC-CLIO. pp. 658-660.
- Weaver, Walter P. (1999). The Historical Jesu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00-1950. Harrisburg, PA: Trinity. ISBN 1-56338-280-6.
- Wells, G. A. (April–June 1969). “Stages of New Testament Criticism".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30 (2): 147–160. doi:10.2307/2708429.
- Wells, G. A. (January–March 1973). “Friedrich Solmsen on Christian Origin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34 (1): 143–144. doi:10.2307/2708950.
Further reading
- Allegro, John M. (1992). The Dead Sea Scrolls and the Christian Myth (2nd rev. ed.). Buffalo, N.Y.: Prometheus Books. ISBN 0-87975-757-4.
- Atwill, Joseph (2003). The Roman Origins of Christianity. J. Atwill. ISBN 0-9740928-0-0.
- Atwill, Joseph (2005). Caesar’s Messiah: The Roman Conspiracy to Invent Jesus. Berkeley, Calif.: Ulysses. ISBN 1-56975-457-8.
- Barnett,P (1997). Jesus and the Logic of History, Apollos, ISBN 978-0851115122
- Bauckham, Richard (2006). Jesus and the Eyewitnesses: The Gospels as Eyewitness Testimony. Wm B Eerdmans Pub Co. ISBN 978-0802831620.
- Bovon, François (2006). The Last Days of Jesus. trans. Kristin Hennessy;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 ISBN 0664230075.
- Brodie, Thomas L. (2000). The Crucial Bridge: The Elijah-Elisha Narrative as an Interpretive Synthesis of Genesis-Kings and a Literary Model for the Gospels.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ISBN 0-8146-5942-X.
- Brunner, Constantin (1990). Our Christ: The Revolt of the Mystical Genius.. Assen: Van Gorcum. ISBN 9023224124.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erman in 1919 as Unser Christus : oder Das Wesen des Genies. Appendix is a critique of the Christ myth theory.
- Burridge, Richard A. (2006). Four Gospels, One Jesus? A Symbolic Reading (2nd edn. ed.). Grand Rapids:Eerdmans. ISBN 0802829805.
- Charlesworth, James H. (ed.) (2006). Jesus and Archaeology. Grand Rapids: Eerdmans. ISBN 080284880X.
- Dunn, James D.G. (2003). Christianity in the Making Vol 1: Jesus Remembered. Wm B Eerdmans Pub Co. ISBN 978-0802839312.
- Dunn, James D.G. (2005). A New Perspective On Jesus: What 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 Missed (Acadia Studies in Bible and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Academic. ISBN 0-8010-2710-1.
- Eddy, PR and Boyd, GA, (2007), The Jesus Legend: A Case for the Historical Reliability of the Synoptic Jesus Tradition, Baker Academic, ISBN 978-0801031144
- Ellegård, Alvar (1999). Jesus: One Hundred Years Before Christ: A Study in Creative Mythology. London: Century. ISBN 0-7126-7956-1.
- Evans, Craig A. (2006) [2006]. Fabricating Jesus. IVP Books. ISBN 978-0830833184.
- Freke, Timothy; and Peter Gandy (1999). The Jesus Mysteries: Was the ‘Original Jesus’ a Pagan God?. London: Thorsons. ISBN 0-7225-3676-3.
- Grant, Michael (1999) [1977]. Jesus. London: Phoenix. ISBN 0-75380-899-4.
- Harpur, Tom (2005). The Pagan Christ:Recovering the Lost Light. Toronto, Canada: Thomas Allen Publishers. ISBN 0-88762-195-3.
- Historicus, (pseudonym for Jacob Benjamin) (1972). Did Jesus Ever Live — or Is Christianity Founded Upon a Myth. Los Angeles, CA: United Secularists of America. http://www.infidels.org/library/historical/historicus.
- Komoszewski, J. Ed; et al (2006). Reinventing Jesus. Kregel Publications. ISBN 082542982X.
- Meier, John P. A Marginal Jew: Rethinking the Historical Jesus (3 vols. ed.). New York: Doubleday.
- John P. Meier (1991). The Roots of the Problem and the Person. New York: Doubleday. ISBN 0-385-26425-9.
- John P. Meier (1994). Mentor, Message, and Miracles. New York: Doubleday. ISBN 0-385-46992-6.
- John P. Meier (2001). Companion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Doubleday. ISBN 0-385-46993-4.
- Porter, Stanley and Bedard, Stephen(2006), Unmasking the Pagan Christ: An Evangelical Response to the Cosmic Christ Idea, Clements
- Price, Robert M. (2000). Deconstructing Jesus.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ISBN 1-57392-758-9.
- Price, Robert M. (2003). 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Son of Man: How Reliable is the Gospel Tradition?.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ISBN 1-59102-121-9.
- Price, Robert M. (2005). “New Testament narrative as Old Testament midrash". in Jacob Neusner and Alan J. Avery-Peck. Encyclopaedia of Midrash: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in Formative Judaism. Leiden: Brill. ISBN 90-04-14166-9.
- Sanders, E. P. (1993). The Historical Figure of Jesus. London: Allen Lane. ISBN 0-7139-9059-7.
- Seznec, Jean. 1972, The Survival of the Pagan God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17832
- Theissen, Gerd; and Annette Merz (1998). The Historical Jesu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rans. John Bowden.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ISBN 0-8006-3123-4.
- Thompson, Thomas L. (2005). The Messiah Myth: The Near Eastern Roots of Jesus and David. New York: Basic Books. ISBN 0-465-08577-6.
- Volney, Constantin-François (1796). The Ruins, or, Meditation on the Revolutions of Empires and the Law of Nature. New York, N.Y.: Davis. http://www.gutenberg.org/etext/1397.
- Wells, G. A. (1982).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Jesus. Buffalo, N.Y.: Prometheus Books. ISBN 0-87975-180-0.
- Wells, G. A. (1999). The Jesus Myth. Chicago: Open Court. ISBN 0-8126-9392-2.
- Wright, N.T. (1996).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People of God. Augsburg Fortress Publishers. ISBN 0800626818.
◆ 以上文圖部份資料援用網絡流傳文圖, 來源待考. 若有版權主張敬請告知以便規正. ◆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
◆轉載請註明: 轉載自 三心二意一紅塵 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 網◆
© 2009 三心二意一紅塵 網資訊 版權所有
© 2009 三心二意一紅塵 All Rights Reserved
22 responses to “關公,貂蟬與耶稣 -是否真有其人?—- 談一談基督教福音書中所描寫的耶穌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聖經考古學
26 二月, 2010 at 03:14
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共分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大部份。舊約聖經包括三十九卷經書,都是在主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前,約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到四百年間寫成的。新約聖經包括二十七卷經書,都是在基督降生為人後,約於公元三十七年到九十六年間寫成的。可見,全部聖經六十六卷經書,前後共用了長達一千六百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聖經的作者卻不是世人,而是上帝。講得更具體,更通俗一點,也就是上帝的真理思想通過祂僕人的手寫出來的,正如聖經本身所作的宣告:『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聖經
26 二月, 2010 at 05:08
聖經的真正作者是誰?但這本聖經的作者卻不是世人,而是上帝。聖經上的『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
上帝用甚麼方法將祂的真理默示給祂的僕人?
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一)藉著異象和異夢。『耶和華(為上帝的聖名,意即自有永有者)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民12:6)。
(二)和人面對面說話。耶和華接著說:『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民12:7-8)。
(三)藉著聖靈在人心中的啟示。如經上說:『耶和華的靈藉著我說,祂的話在我口中。』(撒下23:2)。
(四)差派天使向人傳報信息。如天使向牧羊人報信:『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8-14)。
(五)藉著道成肉身的基督向人顯示真理。如經上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 1:14)。又說:『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雖然如此,但也需藉著聖靈的光照、感動和啟示,才能將基督的一生事蹟、言行記錄下來。如基督親口所應許:『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16:13-15)。
三心二意一紅塵
26 二月, 2010 at 08:38
並沒有任何具說服力證據可以證明『聖經的真正作者卻是上帝。』『聖經實為上帝所默示的』—-如: 沒有上帝『授權狀』,…亦可參見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category/%e5%ae%97%e6%95%99/%e5%9f%ba%e7%9d%a3%e6%95%99/%e8%81%96%e7%b6%93-%e5%9f%ba%e7%9d%a3%e6%95%99-%e5%ae%97%e6%95%99/%e8%81%96%e7%b6%93%e5%88%9d%e9%a9%97%e4%b8%8d%e5%90%88%e6%a0%bc/
引用引述《聖經》來證明「上帝如何如何」就如同引用引述《三五歷記》來證明「盤古開天地」;
或引用引述《太平御覽》來證明「女媧造人」; 或引用引述《封神演義》來證明「哪吒三太子是保平安之神」;
或引用引述《搜神記》來證明秦瓊和尉遲恭是門神」; 」或引用引述《西遊記》來證明「孫悟空會七十二變」;
都屬於以「自說自話來證明自己所說是對的」, 這類缺乏旁徵博引的論證是不足以服人的。
ayusa-john wong
21 七月, 2010 at 09:46
《三五歷記》此書已佚,僅部分段落存於後來的類書如《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之中。沒有預言.
聖經乃是一部極其古老的經典,聖經的開頭五卷稱為『摩西五經』,是摩西約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時寫作的,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之久了。聖經的最後一卷啟示錄書,是約翰在公元九十六年寫作的,距今也已有一千九百年之久了。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部古老的聖經直到今天仍然成為全世界最歡迎、最愛慕、最暢銷的書。據統計:聖經現已被翻譯成二千多種文字、方言。早在1988年時,發行總數已經達到四十億本,現在每年銷售數量仍然高達幾千萬本,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聖經在美國也是最暢銷的書,曾看到有一年的銷售數量達到八百五十萬本。這證明聖經確是上帝的話,具有永存的活力。正如聖經上所說:『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唯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8)。.
聖經
26 二月, 2010 at 07:18
**** 迴響無關本文主旨, 或 缺乏本文內容針對性, 或重複灌貼, 已刪除。****
AYUSA
10 四月, 2010 at 08:30
**** 迴響無關本文主旨, 或 缺乏本文內容針對性, 或重複灌貼, 已刪除。****
ayusa
16 十月, 2010 at 02:07
“耶稣 -是否真有其人?”
“將耶穌生年定為紀元元年,並主張耶穌是生於羅馬建國754年;現在一般以耶穌誕生在西元前7-4年左右的說法最可靠。”
感謝您的澄清.
ay-usa
29 十月, 2010 at 07:29
對懷疑耶穌之人略謂:「如果世界沒有一個這樣的人,而要為這樣的一個人設立一個虛構的故事,然後叫人去信它;則這樣的學說將要怎樣的自圓其說呢?照樣,今若無耶穌其人,而使人虛構一耶穌;則亦非有耶穌之資格德行不可。由此可以證明,人不能虛構非常人物之事實。福音書中記載如是,就必實有其事也。」這就如一顆珠寶,若是真的,不怕專家查驗,愈驗愈證明其為珍貴;若是假的,愈驗愈知其為虛偽,俗謂真金不怕火煉。「耶穌是誰?」他是不是世人的救主,是不是神的兒子,請你不妨查考一下。本人過去也是一個懷疑者,迭經傳道人之指引,並自身經歷上之體驗,逐不能不說耶穌基督是世人的救主,永生神的兒子了。
「三位一體」
5 二月, 2010 at 05:36
**** 迴響無關本文主旨, 或 缺乏本文內容針對性, 或重複灌貼, 已刪除。****
耶稣
6 二月, 2010 at 09:00
主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子孫,誕生於猶太地的伯利恆城,但卻是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長大成人,被稱為『拿撒勒人』。基督約三十歲開始傳道工作的三年半時期中,也仍以加利利為主要居住地區,並在加利利用了更多時間工作。主的十二個門徒也都是加利利人。近來佛教人士和佛教的報紙說耶穌曾在印度學佛.
耶穌的存在
24 二月, 2010 at 07:13
耶穌誕生前幾百年, 聖經已經記載了以色列先知的話, 預言他的誕生。由多位作者書寫, 經歷一千五百多年才完成的舊約聖經, 清楚記載了超過三百多處有關他的預言。這些預言都一一實現了, 包括了他的降生, 他無罪的生活, 所行的神蹟, 並他的死與復活。
耶穌的生活, 所行的神蹟, 所說過的話, 在十字架上的死, 並他的複活與升天,都清楚刻畫出他是不平凡的人。耶穌宣告說: “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人看見我, 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9) “我就是道路、 真理、 生命; 若不藉著我, 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 翰 福 音 14:6)
三心二意一紅塵
24 二月, 2010 at 08:01
引用引述《聖經》來證明「上帝如何如何」就如同引用引述《三五歷記》來證明「盤古開天地」;
或引用引述《太平御覽》來證明「女媧造人」; 或引用引述《封神演義》來證明「哪吒三太子是保平安之神」;
或引用引述《搜神記》來證明秦瓊和尉遲恭是門神」; 」或引用引述《西遊記》來證明「孫悟空會七十二變」;
都屬於以「自說自話來證明自己所說是對的」, 這類缺乏旁徵博引的論證是不足以服人的。
耶穌的存在
24 二月, 2010 at 08:43
聖經》《三五歷記》之間的不同:
《三五歷記》,又作《三五歷》,三國時代吳國人徐整著,內容皆論三皇已來之事,為最早記載盤古開天傳說的一部著作,此書已佚,僅部分段落存於後來的類書如《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之中。沒有預言.
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共分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大部份。舊約聖經包括三十九卷經書,都是在主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前,約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到四百年間寫成的。新約聖經包括二十七卷經書,都是在基督降生為人後,約於公元三十七年到九十六年間寫成的。可見,全部聖經六十六卷經書,前後共用了長達一千六百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令人驚奇不已的是:寫作聖經的人數雖約有四十位之多,各人所處的時代、地點、環境,以及各人的出身、經歷、學問和地位,又都大不相同。有的是君王、臣宰、祭司、文士和醫生,有的是牧人、漁夫和稅吏.
三心二意一紅塵
24 二月, 2010 at 11:57
聖經的著者並不統一,但是其份子多為猶太人;這些著者身分地位各有不同(含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漁夫、醫生等等),寫作的時代也不同(立國之初、創業維艱,或國勢鼎盛等),寫作地點、對象的多元性也不在話下。由於整份典籍屬於宗教讀物、且其中隱含強烈的猶太民族意識,全然以猶太人觀點論世界,導致大大影響了其文學價值;每逢有以聖經為參考架構的小說(如:達文西密碼)、影集等,必遭衛道人士情緒性的譴責。
除了文藝學界、娛樂綜藝界參考其為範本的創作遭受抨擊之外,猶太人偏激的以『神應許之地』強行在耶路撒冷一帶建國(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惡化了中東世界與西方諸國的關係,同時引發一連串的宗教對立與爭戰;迄今、中東地區的戰火不歇,猶太人(以色列)亦難辭其咎。
總觀聖經全貌,以純文學的角度進行檢視,依其著作份子與份子本身社會階層的多元性可視其為『共同創作』,與時下流行的『小說接龍』、『故事接龍』有異曲同工之妙,廣義來說、聖經乃『匯集人們對於神的概念與觀感』,同時也表彰出『神』在社會上各種身分的『人』心中的形象與定位。
【摘錄自: 維基百科 聖經24/02/2010 】
聖經
25 二月, 2010 at 04:48
聖經的作者卻不是世人,而是上帝。講得更具體,更通俗一點,也就是上帝的真理思想通過祂僕人的手寫出來的,正如聖經本身所作的宣告:『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又如另一處所說:聖經上的『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
因此,各時代寫作聖經的人,雖約共有四十位,但聖經的真正作者卻是上帝。據有人統計,聖經頭五卷中,類似『這是耶和華說的』或是『耶和華如此說』,約有五百次,以後幾卷中又約有三百次,先知書中又約有一千兩百次,全部聖經中約有三千次。
三心二意一紅塵
25 二月, 2010 at 08:43
《聖經》(拉丁語:Biblia,希伯來語:ביבליה,本意為莎草紙)可以指猶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宗教經典。猶太教的宗教經典是指《塔納赫》(或稱《希伯來聖經》),而基督教的則指《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部分。其中,《塔納赫》是猶太教的經典,記載關於上帝和古時猶太人的歷史及傳說。《塔納赫》亦同時是基督敎聖經的《舊約》部分。《希伯來聖經》的記載從猶太戰神耶和华如何創世開始。
由於整份典籍屬於宗教讀物、且其中隱含強烈的猶太民族意識,全然以猶太人觀點論世界.廣義來說、聖經乃『匯集人們對於神的概念與觀感』,同時也表彰出『神』在社會上各種身分的『人』心中的形象與定位。
並沒有任何具說服力證據可以證明"聖經的真正作者卻是上帝。"—-如: 沒有上帝"授權狀",…亦可參見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category/%e5%ae%97%e6%95%99/%e5%9f%ba%e7%9d%a3%e6%95%99/%e8%81%96%e7%b6%93-%e5%9f%ba%e7%9d%a3%e6%95%99-%e5%ae%97%e6%95%99/%e8%81%96%e7%b6%93%e5%88%9d%e9%a9%97%e4%b8%8d%e5%90%88%e6%a0%bc/
聖經
26 二月, 2010 at 04:33
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共分為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兩大部份。舊約聖經包括三十九卷經書,都是在主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前,約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到四百年間寫成的。新約聖經包括二十七卷經書,都是在基督降生為人後,約於公元三十七年到九十六年間寫成的。可見,全部聖經六十六卷經書,前後共用了長達一千六百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聖經的作者卻不是世人,而是上帝。講得更具體,更通俗一點,也就是上帝的真理思想通過祂僕人的手寫出來的,正如聖經本身所作的宣告:『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聖經
26 二月, 2010 at 05:12
**** 迴響無關本文主旨, 或 缺乏本文內容針對性, 或重複灌貼, 已刪除。****
三心二意一紅塵
26 二月, 2010 at 08:37
並沒有任何具說服力證據可以證明『聖經的真正作者卻是上帝。』『聖經實為上帝所默示的』—-如: 沒有上帝『授權狀』,…亦可參見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category/%e5%ae%97%e6%95%99/%e5%9f%ba%e7%9d%a3%e6%95%99/%e8%81%96%e7%b6%93-%e5%9f%ba%e7%9d%a3%e6%95%99-%e5%ae%97%e6%95%99/%e8%81%96%e7%b6%93%e5%88%9d%e9%a9%97%e4%b8%8d%e5%90%88%e6%a0%bc/
聖經
26 二月, 2010 at 10:27
聖經的作者卻不是世人,而是上帝。講得更具體,更通俗一點,也就是上帝的真理思想通過祂僕人的手寫出來的.
上帝用甚麼方法將祂的真理默示給祂的僕人?
一般有以下五種方法:
(一)藉著異象和異夢。『耶和華(為上帝的聖名,意即自有永有者)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民12:6)。
(二)和人面對面說話。耶和華接著說:『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民12:7-8)。
(三)藉著聖靈在人心中的啟示。如經上說:『耶和華的靈藉著我說,祂的話在我口中。』(撒下23:2)。
(四)差派天使向人傳報信息。如天使向牧羊人報信:『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8-14)。
(五)藉著道成肉身的基督向人顯示真理。如經上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 1:14)。又說:『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雖然如此,但也需藉著聖靈的光照、感動和啟示,才能將基督的一生事蹟、言行記錄下來。如基督親口所應許:『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16:13-15)。
ayusa
15 十月, 2010 at 07:51
耶穌基督降世救人。這是最充分、最不能否認的証據,就是在二千年前,上帝的兒 子親自成了人來到世間,取名耶穌。這是人類六千年歷史中最重要的一樁事。祂為世人捨命,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使人人都可信主得救,得永生。祂是人類的救主,影響 整個人類, 成為人類歷史中心。你看,今日全球各國通用的日曆是主曆,就是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祂誕生前的時代,稱為主前(B. C.);祂誕生後的時代,稱為主後(A. D.)。所以,孔子是主前五至六世紀的人物,而國父孫中山先生是主後十九至廿世紀的人物。
三心二意一紅塵
15 十月, 2010 at 11:17
公元,又稱西元,是「公曆紀元」或「西历紀元」的簡稱。西元紀年早先在歐洲等基督教國家採用,現在是國際最通用的紀年標準。
西元紀年起源于基督教统治下的罗马帝国。西元6世紀的基督教神學家提案將耶穌生年定為紀元元年,並主張耶穌是生於羅馬建國754年;現在一般以耶穌誕生在西元前7-4年左右的說法最可靠。由於西元紀年的起點是西元1年,而沒有「西元0年」,所以有學者認為21世紀應始於2001年,而不是2000年。
英語縮寫
在英語裡「紀元前」是用「B.C.」來代表,「紀元後」是用「A.D.」代表;「B.C.」是「Before Christ」(「基督前」)的首字母縮寫;而「A.D.」則是拉丁文「Anno Domini」(「主的年份」)的縮寫。
現代由於西曆紀元的通用和標準化,為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以及文化、意識形態上的爭議,英語中越來越常用「B.C.E.」和「C.E.」來分別代表「紀元前」和「紀元後」;「C.E.」是「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而「B.C.E.」是「Before the Common Era」的縮寫,意為「公元前」。「C.E.」也被一些人可認為是「Christian Era」的縮寫。
西元在中國的採用
中國的曆法有至少4000年的歷史,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最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干支紀元法,即把10天干和12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週期。中國曾用的其他紀元方式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
辛亥革命後翌年(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採用西曆曆法(純陽曆)做為國曆,但紀元部分沿用中國傳統,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使用民國紀年,改採用世界通用的西曆制度。此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其中第2項:「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今年為一九四九年。」
其他紀元
世界其他國家的紀元方式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希臘紀元、日本紀元、民國紀年等。
2 Trackbacks / Pingbacks
真爽!! 湯恩比讓我們看清—-猶太教是父皇派, 基督舊教(天主教) 是母后娘娘派加上太子派, 基督新教(基督教)是純太子派。 « 三心二意一紅塵 15 十二月, 2009 at 00:06
[…] 當我們一旦比較瞭解在統一的「三位一體」神觀背後 這些令人驚心動魄的人為神學鬥爭之後 ,我們也就比較容易瞭解《聖經》裡有關耶穌的記載已被神化或修改過,有關對耶穌的史實性的質疑也是有據可信的。 […]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閉月, 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虛構人物。 « 【天羅地網 •三心二意一紅塵】~隨意•點擊•瀏覽•留言•快意~ 10 五月, 2010 at 10:33
[…] 【摘錄自: 何宗陽 編著. 關公,貂蟬與耶稣 -是否真有其人? —- 談一談基督宗教的耶穌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2009/09/14/%e9%97%9c%e5%85%ac%e8%b2%82%e8%9f%ac%e8%88%87%e8%80%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