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2011世乒賽男單冠軍張繼科的失敗到成功之路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2011世乒賽男單冠軍張繼科的失敗到成功之路
Have no fear of failure, success usually comes after failure.
不要怕失敗,成功通常來自失敗之後。
三心:真心,疼心, 放心.二意: 美意, 樂意.一紅塵:名利人世間, 塵世今生是唯一的可能天堂.
2011/05/22 04:11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美國基本教義派福音佈道家坎平預言的末日時刻,紐西蘭與一些太平洋島嶼將是全球最早經歷毀滅性天崩地裂的區域之一,不過當地在二十一日晚上六點過後一切平靜,末日預言不攻自破。
推文「沒地震,也沒殭屍末日」
網友波曼在推特上寫道︰「我來自紐西蘭,現在是二十一日晚上六點零六分,世界『沒有』結束,這裡沒有地震,所有等候末日的人現在可以鬆口氣了。」另一則網站貼文說︰「東加仍在地圖上」。東加比紐西蘭快一小時。吉里巴斯的聖誕島也沒有發生超級強震。澳洲也沒碰到天崩地裂,一名推友KillaJeules說,現在是六點三十七分,「沒地震,也沒殭屍末日」。
八十九歲的坎平預言,審判日將在各時區的五月二十一日晚間六點,以強震方式拉開序幕,屆時耶穌復臨,全球約有兩億人將獲救升天,留下的將死於地震、瘟疫等浩劫,直至十月二十一日整個地球被火球吞噬為止。在坎平的「家庭電台」全球大力放送下,許多人相信末日將至,有人與子女淚眼共度最後午餐,然後準備離開住家及寵物,等著升天,有些人關起門熱切祈求憐憫。美國男子拉克伯斯說,他數週前辭去工作,帶著妻子與五名子女沿路警告民眾趕快悔改,免得一切太遲。
在菲律賓,加略山聖經教會牧師丹尼斯計畫二十一日下午在馬尼拉家庭電台佈道團總部外等候,希望安慰那些因末日未發生,而期待幻滅的信徒。他說︰「冷酷的現實即將衝擊他們,他們基本上是放下一切跟隨這個假教師。」女子雪倫.摩絲成立「審判日後寵物照顧」網站,提供末日後的動物照顧工作,過去幾週顧客群湧入,支付十美元入會。
紐約市長彭博說,若二十一日真是末日,他會停止紐約人抱怨連連的單邊停車規定。彭博是猶太人,根據坎平預言,他不太可能升天。
(法新社紐約18日電) 雨中的紐約每個人都忙著避雨,不過來自多明尼加的56歲男子曼尼卻不為所動,撐傘站在街角,向世人警告5月21日本周六會是世界末日。
紐約各地可見傳教士警告末日來臨,這個日期是利用聖經進行複雜計算後得出。紐約市地下鐵甚至出現「大地震」的廣告,還表示審判日即將來臨。
曼尼告訴法新社說:「根據聖經啟示錄,全世界會發生大地震。我們不確定是否會在各地同時發生,因為時區不一樣,不過應該會在全球同時發生。」
2011年5月21日看似沒有特別意義,不過卻是由美國加州家庭廣播電台(Family Radio)台長康平(Harold Camping)量化分析得出。
曼尼說:「根據聖經創世紀,西元前4990年發生洪水時,上帝告訴諾亞會在7天內會滅地球。而祂真的在7天內做到了。」
「不過門徒彼得說:『我知道對我來說1天就像是1000年。』因此西元前4990之後7001年(因為1天相當於1000年)就是2011年。」
不僅如此,根據康平,聖經中洪水發生在2月17日,換算成西曆剛好是5月21日。(譯者:中央社李威翰)
張繼科:山東首個世乒賽男單冠軍
|
|
2011-05-16 10:45:49 來源:新華網\濟南時報 | |
![]() |
|
![]() |
5月15日,中國選手張繼科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5月15日,中國選手張繼科奪冠後慶祝。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5月15日,中國選手張繼科獲勝後倒地慶祝。新華社記者王麗莉攝 14:12,當球落下的一刻,張繼科仰天倒在地板上,緊閉雙眼陶醉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極致快樂。隨後他站起來,拉住衣領與看臺上的球迷互動,突然他猛地撕開球衣,露出健碩的肌肉,看臺上尖叫聲歡呼聲一片。已經極度瘋狂極度陶醉的張繼科幹脆把球衣脫了下來,衝向對面的看臺,擁抱自己的主管教練肖戰。 這就是張繼科,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單項比賽就奪冠的張繼科,國乒第一個在奪冠之後撕掉自己球衣的張繼科,被劉國梁稱作的張繼科。他無法掩飾戰勝王皓的喜悅,他的瘋狂來得那麼真實,他的宣泄就是那麼淋漓盡致! ‧瘋狂從半決賽開始 張繼科從半決賽對德國名將波爾的比賽就開始上演著瘋狂。在先丟一局的情況下張繼科連扳四局,以4:1力克四強中唯一一名外國選手,昂首晉級決賽。 取勝後,一向含蓄內斂的張繼科也是一改往日的平靜,用一連串的慶祝動作宣泄著自己的激情。他先將拍子扔在臺子上,然後一個旱地拔蔥式的起跳進行咆哮慶祝。隨後,張繼科右手握拳捶胸像豹子般發出怒吼。張繼科的情緒也感染到了在場邊觀戰的劉國梁,記者看到劉國梁也雙指擎天眼中含淚。賽後,劉國梁解釋這個動作是告慰父親在天之靈:“兒子帶隊包攬了世乒賽男單的冠亞軍。” ‧七個賽點到達巔峰 張繼科與王皓七個賽點的大戰將阿霍伊體育館徹底帶入高潮。前五局過後,小將張繼科以3比2領先王皓,關鍵的第六局,張繼科開局5比2領先,並以10比5拿到冠軍點,此時張繼科反而緊張起來,王皓掀起絕地反撲連追5分,比分變為10比10。隨後雙方又戰至11平、12平,好在此時張繼科終于把握住了機會,連得兩分,拿下了比賽。 劉國梁承認,張繼科讓他激動,“張繼科經受了太多考驗,半決賽碰到了波爾,決賽面對王皓,浪費了六個賽點,第七個才拿下,對他的鍛煉價值太大了。他這個冠軍當之無愧!” ‧“藏獒”骨子裏誰也不怕 歐洲人很難發出“張”這個音,他們習慣稱之為“藏哦”(音),劉國梁于是給張繼科起了一個外號“藏獒”。賽後接受採訪時,劉國梁直接也把張繼科稱作“藏獒”,他說藏獒誰都不怕,張繼科有野性,但還不夠成熟,有時候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一定起伏。 張繼科也很喜歡“藏獒”這個外號,他說:“藏獒不就得宣泄?不就得有點血性麼?”鹿特丹世乒賽至此曲終人散,張繼科最後撕衣慶祝的一幕將像他與王皓七個賽點的大戰一樣,永遠定格為世乒賽的經典。(完)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基本資料:
張繼科,山東青島人。 5歲即開始跟隨父親學打球,2000年進入 山東魯能 乒乓球隊,2003年1月進入 國家隊 。 2008年,在全國 錦標賽 上,張繼科更是一鳴驚人,在與 王皓 等人合作以全勝戰績為 解放軍 隊獲得男團 冠軍 之後,張繼科在男單比賽中連勝 馬琳 、 王勵勤 和王皓三名奧運冠軍,一舉獲得男單冠軍。 2011年5月15日,在世乒賽男單決賽中,張繼科以4:2擊敗了衛冕冠軍、世界排名第一的王皓,贏得了他職業生涯中的首個世乒賽男單冠軍。
球板配置:底板: 蝴蝶特注VISCARIA-FL
反手套膠: TENERGY 64
名字來歷:張繼科的爸爸是乒乓球 運動員 ,卻對足球情有獨鍾,連“繼科”這名字的來歷也是源於 巴西足球隊 的著名球星“白貝利” 濟科 的諧音。
|
|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鑑賞 [1]
王昌齡(唐)的《芙蓉樓送辛漸》選自唐詩三百首。 這是一篇關於送別的七絕。
【註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韻譯】: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這是一首送別詩。 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 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王昌齡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 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 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 其邊塞詩很著名。 有《王昌齡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全詩寫的是依依別情以及自己心境的表白,不論紅塵有多少困頓和不堪,詩人依舊保有超然於物外的心情,這一點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詩中的涵義是:昨夜滿江的寒雨,我從洛陽來到了吳地,江水已寒,落雨更讓心境蕭索。曉光初露時,我得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他這一走,彷彿整座楚山也跟著孤獨了起來。他將到洛陽去,如果那兒的親友向他探問有關我的消息,請務必告訴他們,我此刻的心境澄澈明淨,就好像是一塊冰放在美麗的玉壺裡呢!……
詩人遭受貶抑,心境其實是灰敗的,連江的寒雨,深更夜半到吳地,讓人感覺的是愁雲慘霧,詩人如何得有一夜安眠?想來夜半聽雨,點滴心頭。好不容易盼到了天明,然而又要送別好友辛漸,留給自己的,全都是孤寂與黯然,連楚山也跟著孤單起來,那是詩人心情的投射。詩人不可能沒有省思,何以致此?應是不拘細節,得罪了權貴。他跟辛漸說:如果洛陽親友關懷詢問,請不必擔心他會沉鬱悲憤,如今他在江南,雲淡風輕,心境如冰,處在玉壺之中。或許有著幾分孤獨,但並不落寞悲傷,生命自有對理想的堅持,不會輕言放棄。
人世浮沉裡的滄桑,無人可以逃躲,或許,這也是創作中的養料,在字裡行間,還給了我們一片有情天地。
詩人的超然,想來更加讓人佩服。 “[2]
自由電子報首頁 > 國際新聞2011-05-06
3死者照片曝光 獨缺賓拉丹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四日指出,由於公佈「開打」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遭擊斃的照片有引發國安風險之虞,因此決定不公佈相關照片。白宮發言人卡尼也表示,賓拉丹海葬影像也不會公諸於世。不過,c一批狙擊現場照片,照片中沒有賓拉丹,但有三名男子倒在血泊中,身旁並無武器。
歐巴馬四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節目專訪時表示,賓拉丹的死是不爭的事實,對於不相信的人,即使看到慘死的相關照片也一樣不信,他說︰「雖然總是會有人否認,但重要的是不會看到賓拉丹在這個地球上再度走動。」
歐巴馬表示︰「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確定頭部中彈死亡的寫實照片不會四處流傳,進而煽動額外的暴力事件。」歐巴馬五日前往紐約世貿中心,出席九一一事件追思會並獻花致意。
美又改口 賓拉丹撲拿武器才格殺
至於賓拉丹是如何被擊斃,繼他開火頑抗、先被擒再處決之說後,美國官員五日又有新說法,指出衝入賓拉丹住處的海豹突擊隊員看到他似乎想撲拿武器,因此開槍射殺他。之後突擊隊員在現場找到包括AK-47步槍等隨身武器。而且由於忘了帶皮尺,一名隊員得躺在賓拉丹屍首旁邊,以估算他的身高。另外,美方宣稱賓拉丹的豪宅價值百萬美元,但美聯社發現,該豪宅土地購買價格僅有四萬八千美元,美方的估算恐嫌誇大。
3男子倒臥血泊照片 巴官方外流
雖然美國拒絕公佈殺害賓拉丹現場的屍體照片,但路透五日卻公開了現場照。這批照片是巴國安全官員在美軍突襲行動結束後不久,進入賓拉丹宅邸拍攝,後來將照片賣給路透,拍攝時間是在二日清晨。
最早拍攝的屋內照片中,可看到三名男子倒臥血泊之中,鮮血從他們的耳朵、鼻子與嘴巴裡流出,其中兩名男子穿著傳統巴基斯坦袍子,另一人身穿T恤。路透相當有把握照片並未造假,因為有拍到毀損的直升機,與二日其他來源拍到的照片相符,而且這批照片有連續性、像素都相同,應該沒被動過手腳。
一些歐洲國家與穆斯林世界譴責美國違反國際法,將手無寸鐵的賓拉丹擊斃而非逮捕。美國官員透露,在四十分鐘的任務行動中遭突擊隊槍殺的五人僅一人開過槍。美國司法部長霍德告訴參議員說︰「這項突襲是針對合法的軍事目標展開的國家自衛合法行動。」
賓拉丹嫩妻中彈送醫 巴拒美偵訊
該突襲行動的另一位焦點人物就是賓拉丹最年輕的太太艾莎達。二十七歲的她因撲向海豹突擊隊員而小腿中彈,目前她在巴國一家軍醫院療傷。巴國政府四日拒絕美國調查人員入院偵訊她。
艾莎達是賓拉丹最年輕的妻子,十七歲時與賓拉丹在阿富汗結婚。她出生於葉門,據稱這樁婚姻是為了強化賓拉丹與葉門的連結而做的安排,艾莎達的父親對此感到驕傲。
賓拉丹一度將妻子送回葉門以保護她,不過艾莎達仍回到丈夫的身邊。她向巴國調查人員供稱,他們自二○○五年起住在遭突襲的建物內。巴國官員透露,艾莎達康復後可能被遣返回葉門。如此恐阻止美國取得賓拉丹在巴基斯坦時的重要情資,更坐實巴國情報單位實際上包庇賓拉丹的指控。巴國軍方五日聲明,未來若美國再採取片面突擊行動,將會檢討兩國合作關係;不過,前往羅馬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指出,兩國仍將持續合作。
![]() |
911是賓拉登的責任?
雖然 本·拉登 的 阿蓋達組織 從未公開聲明對事件負責,但他們公開讚揚事件。 該組織發言人在一卷寄給卡塔爾 半島電視台 的錄影帶( 2001年 10月 播出)中說,“美國人應該知道,更多的飛機風暴將不會停止……在伊斯蘭世界,有成千上萬年輕人渴望犧牲,他們死的信念與美國人生的信念一樣強烈。”
情報專家們開出一份可疑嫌犯的“簡短列表”——所有有能力以及動機發動類似襲擊的組織名單。 非常肯定的是,所有劫機者都是 阿拉伯人 ,沒有一個有 阿富汗 背景;此外襲擊的精心策劃、規模以及事件後無人承認責任,這都與 阿蓋達組織 以往的作風相近。 大多數劫機者都來自 沙特阿拉伯 ,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對該國採取任何行動。
事件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一些傳統上與美國不太友好的國家領導人,如 利比 亞 領袖 卡扎菲 、 巴勒斯坦 領導人 阿拉法特 、 伊朗 總統 哈塔米 以及 阿富汗 塔利班 政權都公開譴責事件,並對美國人民表示同情。 唯一的例外是 伊拉克 總統 薩達姆·侯賽因 ,他評論事件是美國 霸權主義 的後果。
美國政府 事後承認,九一一當晚 白宮 就已經決定要推翻伊拉克政權——雖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在宗教上較為開放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到底與信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基地組織之間有任何联系。 布什政府通過利用九一一事件來挑起民意支持 攻打伊拉克 的作法令一些美國人感到憤怒,認為這種行為導致了許多美國人生命的無謂喪失,侵犯了許多美國人的 自由 ,而且違背了美國立國時的根本原則。
2006年 5月4日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正式作出宣判,判處因911恐怖襲擊事件而受審的基地組織成員穆薩維終身監禁,並不得假釋。5月23日 ,基地組織經常使用的一家網站公佈了一段據稱是本·拉丹的講話錄音說,是他本人指揮19個人實施了911襲擊,但他從未指派穆薩維參與。
2007年 1月8日 ,德國 漢堡高等法院 宣布判處涉嫌參與911事件的 摩洛哥 男子穆塔薩迪克15年徒刑。3月9日 ,基地組織海外軍事活動首領 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 (Khalid Sheikh Mohammed)在聽證法庭上首度招認:「九一一行動從頭到尾都是我負責主導。」他2003年3月在巴基斯坦被捕,被秘密關進美軍 關塔那摩灣 基地。8月21日,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並公佈了其監察長辦公室完成的一份機密報告的摘要。 報告批評中情局在9.11事件前未能製定打擊基地組織的戰略,並建議對局長 喬治·特尼特 等官員進行懲罰。
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宣布將會對發動襲擊的恐怖份子以及保護他們的國家發動軍事報復。 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理由是他們拒絕按照美國要求立即提交嫌疑犯本·拉登,反而按照無罪推論原則,要求美國先提交嫌疑人涉案的證據。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獵殺賓拉登 美:合法自衛 【04:55】
〔中央社〕美國司法部長霍德(Eric Holder)4日表示,獵殺蓋達組織(Al-Qaeda)領袖歐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突擊行動,是「合法」的「國家自衛行為」,且賓拉登無意投降。
霍德告訴國會參院司法委員會,突擊位於巴基斯坦的賓拉登藏身處所行動,「完全合法且符合美國價值」。
美國精銳的海軍海豹部隊(Navy SEAL)1日展開突擊行動,擊斃當時無武裝的賓拉登後,霍德被質詢此行動的合法性。
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質問海豹部隊是否認為,全球頭號通緝要犯賓拉登宛如「行走炸彈」,霍德回答稱,「正是如此」。
美國當局堅稱,特種部隊並非執行純粹格殺任務,但卻面臨必須提出說明的壓力,因為賓拉登當時「頑抗」卻無武裝,顯然有所矛盾。
霍德表示,「擊殺賓拉登是合法行動,他是蓋達組織首腦,該組織發動911攻擊行動,他也承認涉案。」
霍德說:「如果他投降,或試圖投降,我認為,當然我們應該要接受。但無跡象顯示他想要那麼做,因而他被殺害是意料中的事。」
霍德又說,執行突擊行動的海豹部隊「致力降低人命損失或盡可能把它最小化,是完全恰當作法。在闖入那棟建築物期間,許多婦孺都未受影響。本人對他們的作為感到驕傲,我真的希望強調,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合法且符合美國價值。」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011/05/05 11:48
(路透華盛頓4日電)美國官員今天重申,在獵殺蓋達組織(Al-Qaeda)領袖歐薩瑪.賓拉登(Osamabin Laden)的巴基斯坦宅邸,確實曾爆發槍戰。
歐巴馬政府說法反覆,和賓拉登當時並未武裝的事實,正引發諸多疑點。
1名國防部官員表示:「我得知的事實是,雙方在任務中確實有交火。」
被問到賓拉登是否沒有武裝,「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的資深民主黨議員史密斯(Adam Smith)告訴記者,美軍突擊團隊確實遭到反抗。
他說:「他們在晚間行動,天色很暗,到處都有人在移動。他們遭到反擊,我認為對方不只1個人。那個地方有武器。當時狀況變化很快,他們感到受威脅,也因此做出反應。」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引述美國官員說法報導,5名在這次任務中喪生的死者,4人並沒有武裝,包括賓拉登本人。此說法,與官員說海軍海豹部隊(SEALS)與對方有長時間槍戰的原始說法完全不同。
美國司法部長霍德(Eric Holder)表示,獵殺賓拉登的突擊行動合法,因為他是敵營指揮,而且行動在合乎美國法律與價值的情況下進行,並表示,這是1起「格殺或逮捕任務」。
霍德說:「如果他投降,或試圖投降,我認為,當然我們應該要接受。但無跡象顯示他想要那麼做,因而他被殺害是意料中的事。」
美國昨天公布,賓拉登死時並未武裝,華府因此遭質疑違背國際法令。目前賓拉登的死亡真相仍未釐清,疑點重重更惹爭議,尤其是在穆斯林國家。
阿拉伯電視台(Al-Arabiya television)就質疑,賓拉登可能先被逮捕,隨後才遭槍殺。 該電視台報導,巴基斯坦安全消息來源「援引賓拉登女兒的說法,指出賓拉登並非在屋內遭到槍殺,而是先被逮捕,之後才死亡」。
知名倫敦人權律師羅伯森(Geoffrey Robertson)說,若賓拉登的死亡「是1起冷血的暗殺行動」,可能會讓賓拉登變成烈士。
25歲的劇作家沙瓦夫(Husayn al-Sawaf)在開羅說:「美國的手法和賓拉登沒有兩樣:背信又卑劣。他們應該在法庭上審判他。他的葬禮也不符合伊斯蘭禮節,他應該被葬在泥土裡。」中央社(翻譯
John He 編著
斯伯丁–雷格登 是 摩門經作者理論
最近(2008年)的一個計算機分析摩門經文本支持這一理論,儘管該研究不包括小斯密約瑟的提交樣品,因為斯密約瑟的寫作純正例子尚未被發現的。2008年的計算機分析是 把摩門經純文字與,概率很高的可能的作家的文字相比,可能的作家包括斯伯丁,雷格登,和考得里奧利佛,結論是“我們的分析支持該理論認為,摩門經是由多個十九世紀的作家所寫,更確切地說,我們發現強烈支持斯伯丁–雷格登著作理論。在所有的數據中,我們發現雷格登是作為統一的力量。他的訊號主宰了摩門經,而若是其他候選人有更多的可能時,雷格登往往也是隱藏在陰影裡。“該研究並未包括斯密約瑟為一個可能的作家,理由是,因為斯密約瑟的寫作純正例子尚未被發現的,由於斯密約瑟是使用抄寫文士和合著者,目前並無文字可確定是斯密約瑟自已寫的。[i]
根據這種理論觀點,雷格登瑟耐從匹茲堡出版者獲得了所羅門斯伯丁歷史小說的手稿。該理論聲稱,小說包含了摩門經中的“歷史的部分“,雷格登瑟耐重新加工,加上他自己的神學,並擴大到目前的摩門經作品。當然了, 雷格登瑟耐也應該有參考1925年Ethan Smith (和斯密約瑟無親屬關係)所寫的《View of the Hebrews (對希伯來人的看法)》, 書中呼籲將美洲原住民正視為以色列失去的支族並將他們帶回基督教群體。關於美洲原住民的可能來源的推測在當時在該地是十分普遍的。
1。雷格登瑟耐和斯伯丁使用同一個郵局。顯然, 斯伯丁留下了一個題為”手稿發現”的手稿在雷格登瑟耐常去印刷店裡。在某一時間,手稿不見了。據報導,斯伯丁懷疑雷格登瑟耐已取走它。
2。約翰溫特(John Winter)報稱,雷格登瑟耐在他的書房裡保存有一個斯伯丁手稿的複製品。
3。熟悉斯伯丁的”手稿發現”的目擊者證明,”手稿發現”類似摩門經,只是缺乏宗教內容。
4。在任何人知道它們之間的連接以前, 雷格登瑟耐和斯伯丁都是獨立命名的作家。
5。 1839年,雷格登寫了一封信,否認他在摩門經的組成作用。他的信中有著明顯謬誤。
6。 1888年,沃爾特雷格登瑟耐 — 雷格登瑟耐的孫子, 說,他祖父製造摩門經的角色是一個家族的秘密。
牽連雷格登的文字和神學證據:
7。雷格登的導師亞歷山大坎貝爾的神學穿插在整個摩門經中。
8。雷格登和坎貝爾—-在1830年上之前,兩人不同意的議題,摩門經則強烈贊同雷格登的意見。
9。在1828年6月遺失第一個 116頁後的摩門經各款可能增加部份描述了—-洗禮後重生,這符合了雷格登與沃爾特斯科特(Walter Scott)在1828年3月的會晤後的信仰改變。
10。 “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這句話在摩門經(The Book of Mormon)出現特別高的頻率的部份 所含有的神學內容反映出雷格登1830年之前的看法。
11。眾所周知,雷格登曾與斯密約瑟一起製作摩西書(The Book of Moses)。“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這句話在摩西書出現特別高的頻率的部份 所含有的神學內容反映出雷格登1830年之前的看法。
連接雷格登瑟耐和斯密約瑟的1830年之前的歷史證據:
12。 1830年之前,據報,雷格登瑟耐作了多次發言,他表示了他對摩門經的預知,和一個即將崛起一個新宗教。
13。在1830年8月改革浸信會大會中,雷格登談到了一個更全面的啟示的來臨,和一個福音的完全恢復的需要。
14。雷格登瑟耐否認在1830年以前和斯密約瑟會過面 ,但一些人報告說,在此日期之前看到他在斯密約瑟的附近,和在雷格登的日曆中含有空白時期,在關鍵時刻,他是會有時間去會見斯密約瑟的。
15。 1868年雷格登寫了一封信,他自稱知道摩門經密封部分的內容。
16。詹姆斯杰弗裡(James Jeffery),一位雷格登的朋友作證說,在1844年他聽說雷格登說,斯密約瑟用斯伯丁手稿捏造出摩門經。
有關雷格登曾與斯密約瑟之間的長期關係的歷史證據:
17。幾乎就在他的洗禮之後,雷格登就擔任如同教會負責人一樣。當他正式會見了斯密約瑟,他們開始製作摩西書(The Book of Moses)的工作,摩西書是一部背書了有關雷格登1828年所謂洗禮後的靈性重生的“發現” 的經書。
18。在1828年三月, 雷格登—-誡命與摩門經一書的“啟示者”試圖限制斯密約瑟的角色在翻譯的範圍而已。
19。 1863年雷格登說,斯密約瑟應被認為是翻譯者而雷格登是以色列的聚集者。
20。雷格登瑟耐和斯密約瑟之間的權力拉鋸鬥爭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考慮到他們的脆弱性和相互依附性。
21。雷格登瑟耐和斯密約瑟合作於聯合的啟示—- 記錄在”教義和聖約”中。他們合作於改變啟示。他們合作於非法金融交易。
22。在1844年雷格登瑟耐抓住斯密約瑟死亡的機會,鼓動憤世嫉俗奪權,威脅要“揭露教會的秘密” ,並自稱擁有新的啟示和異象。
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雷格登瑟耐對後代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他為什麼要求他太太許諾—- 在他死後燒毀他的所有著作?
[i] Jockers et al., Reassessing authorship of the Book of Mormon using delta and nearest shrunken centroid classification, 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 December, 2008
![]() |
美國「時代雜誌」二日表示,開打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的肖像將登上專刊封面,與希特勒、前伊拉克總統海珊,以及伊拉克開打領袖札格維過去登上封面一樣,被打上紅叉。英國泰晤士報也表示,報導將除去對賓拉丹的「先生」敬語。(路透) |
賓拉登斃命罩疑雲 陰謀論四起 【2011/5/3 23:35】
這種陰謀論已造成衝擊。在賓拉登所策劃911恐怖攻擊事件中失去愛女的奧蘭德(Stella Olender)表示,她不確定賓拉登是否真的死了。
奧蘭德表示:「對我來說,這似乎很奇怪,他們這樣處理掉屍體,而且除了在場的人外,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到底是真是假?」
有些人相信賓拉登多年前就死了,另一些人則聲稱,這次狙殺只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為尋求連任精心設計的橋段。
陰謀論者在茶黨網站(Tea Party Nation)寫道:「你們不認為歐巴馬需要些東西來確保能連任嗎?」
房地產大亨川普(Donald Trump)主持的實境秀「誰是接班人」(Celebrity Apprentice),將歐巴馬宣布賓拉登死訊的片段剪進節目播出,更使這種為「選舉」造勢的陰謀論更具真實性。
自由電子報即時新聞2011-05-03【08:05】
賓拉登已海葬 獵殺計劃漸公開 【08:05】
布瑞南說,賓拉登遺體已於美國時間2日完成海葬程序,完全依照伊斯蘭禮俗。但他不願透過確切時間及在何地點進行等細節。
被問到為何不公佈照片以昭公信,同時避免伊斯蘭世界傳出陰謀論時,白宮發言人卡尼(Jay Carney)說,從昨天事情發生到現在還不到24小時,美國已公佈了許多資訊,美國會繼續公佈可以與外界分享的資料,讓全世界及美國人民瞭解實際情況。
2011/05/03 09:49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華盛頓2日專電)美國國防部今天在背景說明中表示,賓拉登之死經過4重確認,足以排除錯殺可能性;同時由於沒有土葬的可能性,美方已於今晨將賓拉登海葬於北阿拉伯海。
要求匿名的多位國防與情報官員指出,確認賓拉登身份的程序包括:第一是由特種部隊成員在現場目視確認;第二是應為賓拉登妻子的女性在現場親口稱死者為「Osama bin Laden」。
其三是,中央情報局(CIA)昨晚比對屍體照片與賓拉登已知照片,確認有95%的可能性,屍體即為賓拉登;其四,相關情報單位今晨初步比對屍身與賓拉登家族成員的DNA,發現幾乎100%吻合。
但官員不願說明是否有進行醫學解剖。
官員表示,在完成辨識工作後,相關人員在美東時間1時10分至2時之間,於停泊在北阿拉伯海的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上,執行賓拉登的伊斯蘭教海葬。
賓拉登的屍體先經過清洗,然後放置在白布上,接著放進加重的包裹。1名海軍軍官隨後頌讀宗教詞句,並由阿拉伯人的譯員口譯成阿拉伯文。屍體最後被放置在平板上;在平板豎立後,屍身即沉入海底。
官員指出,特種部隊在攻擊行動中取得不少的物品,這些物品正由CIA專案小組調查與分析。1000502
(圖為賓拉登,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1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于白宫宣布,本拉丹與其子布開登当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150公里的城市阿伯塔巴德一住宅內被炸死。通過對比本拉登和他死去的亲姐姐的DNA,证实了他的身份。此秘密行動由奧巴馬授權“一小队美军”執行。在这次行动中,本·拉登的一个儿子被打死,同时被捕的包括本·拉登的两个妻子、6个孩子和4名亲信。
据巴基斯坦当地电视台报道说,当地时间5月2日凌晨1时20分左右,一架巴军方直升机在伊斯兰堡北部约60公里的阿伯塔巴德被击落,巴军方随后在该地区采取搜捕行动,并与一伙武装分子发生交火。交火结束后,巴安全部队逮捕了多名武装人员和几名阿拉伯妇女及儿童。
另据CNN消息,本·拉登的遗体已经被葬入海中。
拉登死後,巴基斯坦民眾總體反應平靜。有目擊者說,本拉登的住所距離巴基斯坦陸軍軍官學校的大門僅100米之遙。5月2號凌晨,4架美軍直升機從巴基斯坦北部的甘孜空軍基地起飛到阿巴塔巴迪執行空襲任務,去年夏天,巴基斯坦發生洪災後,美軍曾駐扎在甘孜空軍基地幫助巴基斯坦抗洪救災。巴外交部已經發表聲明証實本‧拉登死亡,但是說這次的行動不是巴方和美國的聯合行動。
人物年表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
美軍特種部隊二日潛入巴國首都伊斯蘭城擊斃開打首腦賓拉丹,過程中一架美軍CH47直升機因機械故障迫降。(法新社) |
![]() |
二○○一年九月十八日紐約街頭貼出海報,通緝犯下九一一事件的主謀賓拉丹。將近十年之後,此名頭號恐怖份子已經證實在巴基斯坦遭美軍擊斃。(路透) |
![]() |
近20年開打組織重大 |
〔編譯陳泓達/綜合二日外電報導〕「開打」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一日遭美軍擊斃,美國官員指出,這是一項經過四年追查佈局的獵殺行動,情報當局先確認一名賓拉丹親信身份與藏身處,進而判定賓拉丹應該就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城近郊的一座豪宅內,美國總統歐巴馬為此密集召開國安會議,最後決定由中央情報局(CIA)和「聯合特種作戰指揮部」(JSOC)共同執行這項「外科手術式突擊」行動。
佈局4年→去年鎖定→2月判定→歐巴馬429批准行動
匿名美國官員透露,從關達納摩監獄恐怖嫌犯的口供中,情報部門判定一名為賓拉丹傳遞訊息的親信的身份,據稱他可能與賓拉丹住在一起擔任隨扈,但始終無法查出其真實姓名或藏身處。直到兩年前,情報人員終於發現該名親信及其兄弟所在區域,但由於對方處處設防,美方仍無法確定他們住在何處。
神秘豪宅 沒電視沒網路高維安
去年八月,美國情報人員終於在距離伊斯蘭城西北方約五十公里處、車程約一小時的小城阿波塔巴德,發現一座約於二○○五年興建的豪宅。這座佔地約周邊民宅的八倍大、十分顯眼的獨立豪宅,有一棟三層樓高的主建物,外有三.六到五.五公尺的高牆環繞,頂端覆有帶刺鐵絲網,院內還有兩道安全關卡管制進出,及一系列區隔不同宅區以確保隱密性的內牆,估計造價超過一百萬美元(約台幣兩千八百萬元)。院內沒電話、電視或網路,垃圾都是以焚燒方式處理。
中情局研判,這座極不尋常的宅院應該是為保護某位重要人士而特意興建,且住戶還有特徵與賓拉丹家族親屬吻合的其他人,包括賓拉丹最年幼的嫩妻。綜合種種跡象研判,並透過其他管道查證,情報專家認為賓拉丹極有可能藏身於此。
反覆查證確認後,中情局在今年二月判定,賓拉丹應該就在這座豪宅內無誤,國安幕僚於是開始籌劃突襲行動,並定期向歐巴馬報告。三月中旬到四月下旬,歐巴馬先後召開五次國家安全會議,研商可能採取的「積極行動」。只有少數核心幕僚知道此事,華府也基於確保行動與人員安全考量,選擇不通知巴基斯坦。
在四月二十八日的最後一次國安會議結束後,華盛頓時間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八時二十分,歐巴馬在動身前往阿拉巴馬州勘災前,批准這項突襲行動。據紐約時報報導,歐巴馬在最後一刻仍決定對巴基斯坦保密。
海豹突襲隊空降狙擊
在中情局局長潘尼塔指揮下,兩架美軍直升機從阿富汗起飛,在當地時間二日凌晨一時三十分左右,將二十至二十五人的海豹特種部隊第六小隊送進這座戒備森嚴的豪宅,隨即遭遇賓拉丹方面抵抗,雙方爆發激烈槍戰。
美官員透露,賓拉丹不理會棄械投降聲明,開火頑抗,遭美軍擊中頭部喪命,同被擊斃的還有該名親信及兄弟,及賓拉丹成年兒子共四人,整個過程不到四十分鐘。另有一名據稱是被強拉充當人肉盾牌的婦女喪命。海豹部隊則無傷亡,全身而退,只有一架CH47契努克直升機因「機械故障」迫降,美軍撤退時予以爆破。
激戰40分鐘 美損一架CH47 人員全退
賓拉丹遺體被美軍運回阿富汗,在運用臉部辨識技術等多種方式確認其身份後,遵照伊斯蘭教傳統予以海葬。當天下午,坐鎮中情局的潘尼塔接獲賓拉丹已死的報告,充當任務指揮中心的會議室隨即爆出熱烈掌聲與歡呼聲。
其人其事/賓拉丹 54年恐怖人生落幕
![]() |
巴基斯坦的電視台二日率先公佈據稱是賓拉丹死狀的照片,照片中人前額和左太陽穴有大塊血跡,右眼緊閉,但可以看見左眼眼白。數小時後,多家跟進報導的媒體陸續發出澄清聲明,表示照片為○九年網路流傳的假照片。(法新社) |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挑戰「異端」美國強權,奧薩瑪.賓拉丹建立了即使在他死後也能發動「聖戰」的全球網絡、策劃了史上最血腥的恐怖攻擊。這名九一一事件主謀雖然終在美國鍥而不舍的緝捕中伏法,但在西方眼中是邪惡化身、在追隨者心目中卻又如神一般的賓拉丹,一生故事將會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解讀、流傳下去。
西方稱邪惡化身,追隨者視如神…
一九五七年,賓拉丹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一個有五十四個小孩的富商家庭,父親在他年幼時墜機身亡。生性害羞的賓拉丹青少年時期就以虔誠著稱,他每週聆聽聖城麥加的佈道,深深著迷於當時席捲沙國的瓦哈比教派原教旨主義,這也是其步上激進伊斯蘭之路的開端。
蘇聯入侵阿富汗 初試啼聲
取得土木工程學位後,一九八○年代,一百八十公分、留著落腮鬍、瘦高的賓拉丹前往巴基斯坦加入阿富汗對抗蘇聯入侵的戰爭,時任指揮官的他以勇敢與富機智聞名,家族財富顯然也讓他提升不少知名度。當時,賓拉丹希望以金錢與武器支持反蘇聯佔領的「聖戰」,與美國利益不謀而合,但不久後,他的目標逐漸與西方漸行漸遠,據說賓拉丹就是在蘇聯佔領進入尾聲階段協助創立了「開打」,他在此階段演講有段批評美國說:「我們買美國商品,就是謀殺巴勒斯坦人的共犯。」
第一次波灣戰爭 反美遭沙國除籍
一九九○年,賓拉丹人生出現大轉折。當年美軍進駐沙國,準備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賓拉丹大聲疾呼,試著說服政府不要讓非穆斯林軍隊進入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土地,不過沙國領導人為保護石油支持美國,賓拉丹當時大肆抨擊利雅德與美國走太近,惹毛沙國高層,最後被撤銷沙國國籍。
被撤銷國籍後,賓拉丹與家人斷絕關係,九一年先搬到蘇丹,接著再現身阿富汗,靠著慷慨、共同穆斯林意識形態,很快打入神學士核心。在那裡,賓拉丹幾乎每天都與追隨者練習丟炸彈、射擊、籌備聖戰,至此也因此成為華府頭號敵人。
98年首度指揮開打 犯下東非2美使館爆炸案
一九九八年,開打發動賓拉丹指揮下的第一場攻擊,犯下肯亞與坦尚尼亞的美國使館爆炸案,炸死兩百多人,兩年後的二○○○年十月,開打攻擊葉門外海的美國戰艦,即便是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之後,雖然開打在美方緝捕下勢力大減,美國懸賞兩千五百萬美元緝拿的賓拉丹都還有能力鼓動新生代恐怖份子,以他之名發動攻擊。
豪語「我可以被消滅,但使命不會」
曾與賓拉丹在洞穴共處十天的倫敦阿語報紙「阿拉伯聖城報」編輯阿特萬表示,賓拉丹把自己塑造成從以色列手中解放阿拉伯土地、讓人民重拾榮耀的另一種選擇。他曾在受訪時表示,「美國沒辦法活捉我,我可以被消滅,但我的使命不會」。或許如伊斯蘭論壇留言「奧薩瑪可能遇害,但他的聖戰訊息不會消失。兄弟姊妹們,我們等著看,他的死將因禍得福」。
00000000000000000000
20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