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from the ‘四大美人’ Category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閉月, 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虛構人物。

貂蟬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閉月, 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虛構人物。

【摘錄自: 何宗陽 編著. 關公,貂蟬與耶稣 是否真有其人? —- 談一談基督宗教的耶穌是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 

貂蝉2

和呂布生離死別,貂蟬歇斯底里地要去呂布身邊,四個士兵把貂蟬拉住。

貂蟬起舞。她改變了當時的時局。

 

貂蝉1

貂蟬

貂蟬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被司徒王允收作養女,能歌善舞,有如仙美貌。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傳統上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在結集史傳與民間故事於一身的著名展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形象非常膾炙人口。可是,在正史(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之中並未有發現關於「貂蟬」這名女性的記載,只有呂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紀錄而已。正史,是史官(或史家)对历史的詳实记录,有別於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即所謂的野史,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據《三國志.呂布傳》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事件中的侍婢並未明示「貂蟬」之名。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義女,長得美貌動人,方十五年華,深有報國之心,知悉王允對於董卓的亂政深感無助,於是便獻出自己來對付亂臣賊子。貂蟬以美人計同時獲得董卓與呂布二人的眷戀,令本以父子相稱的二人產生嫌隙,後來更成功挑動呂布與王允合作,刺殺董卓。

呂布逃離長安後,小說對於貂蟬的敘述已經絕無僅有。唯第十六回提到呂布妻室時交代了呂布「後娶貂蟬為妾」與及「貂蟬亦無所出(子女)」。第十九回時,呂布正與曹操交戰,呂布謀士陳宮勸呂布帶輕兵親截曹軍糧道,呂布狐疑未決,便以此計問於妻妾,貂蟬卻建議呂布「勿輕身自出」,於是呂布便決志死守孤城,不作他計,日夜與妻子嚴氏及貂蟬飲酒解愁,士氣敗壞,將領離心,最後呂布滅於曹操之手。自此之後貂蟬便在《三國演義》中銷聲匿跡了。

有些稗官野史中稱貂蟬乃關羽之妾,民間的大戲劇本對於貂蟬以後的故事作出了一點延伸,在關羽月下釋貂蟬中,貂蟬就被關羽釋放,最後不知所終。而在關羽蒙面斬貂蟬就借姜太公蒙面斬妲己為藍本並道出紅顏禍水,關羽害怕其傾國傾城之貌會為天下帶來大亂。民间传说貂蝉生于狄道府(今甘肃临洮),当地有纪念貂蝉的风俗。另忻州民間有定襄沒好男,忻州沒好女的說法,就是說貂蟬是忻州出的,而定襄是呂布的家鄉,他們兩個人一個勇猛異常,一個貌美如花,占盡了忻州和定襄兩地的風水,是幾千年才出兩個人的重大歷史事件。至今忻州仍有貂蟬的墓在,游人絡繹不絕,紛紛感嘆這位薄命紅顏。而象是臨洮說和米脂說都站不穩腳,都是后人刻意附會上去的。

文學作品中的貂蟬,乃是宋、金、元民間藝人、戲劇家、小說家創造出來的。雜曲中說她本名任紅昌,是任昂之女。原先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綜上所述我們得知: 貂蝉是“四大美人”裡唯一的虚构人物,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 貂蝉在華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不重, 一般人就把她當作文學,戲劇, 或小說人物,  是中國傳統上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不管歷史上有無貂蟬其人存在並無所謂. 在民間信仰上也沒聽說有人在拜貂蝉—把貂蝉當美神來崇拜以求紅顏美貌.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 第一色情女間諜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 第一色情女間諜

西施春秋乱世间越国谋士范蠡之恋人,吴王夫差之姬,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鱼”之强力,她违背良心做了一回吴国人民祸国殃民的坏女人。在导致吴国灭亡后,与范蠡扁舟隐逸而去。   
    

  西施故里 浙江 绍兴 西施故里 旅游  
 

四大美女之西施      

[轉載]  

維基百科,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

西施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最著名的色情女間諜。她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這四大美女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前兩個都是色情間諜,王昭君是和親工具,楊貴妃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總之,四個人都沒有好下場。

//

生平

蘇州木瀆古鎮西施橋

浙江諸暨苧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稱其西施。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報復吳王夫差,便想獻上美女鄭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湧到郊外的驛館去迎候,以致路上塞滿了人群。當時有一傳聞,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越國大夫范蠡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於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櫃收錢,那錢櫃竟然頃刻而滿。驛館停留了三日,所得金錢無數,全部運回了越國以資助國家財政。

越王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蠡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範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 ” 可是伍子胥進言:“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週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

吳王不聽其勸諫,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蘇台建造春宵宮,在靈巖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戲遊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他沉迷於西施的美色,荒廢朝政,勾踐趁機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然後乘虛而入,一舉消滅吳國。

下落成謎

西施的結局有兩種說法:

  • 一說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怕勾踐看上她,且吳人認為西施是使得國破家亡的妖孽,於是就將她放進皮袋之中沉於江底[1][2]。後來在江中發現了一些蛤蜊,人家說那是西施的舌頭,故此使得蛤蜊也有西施舌之稱。
  •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與范蠡相戀,當吳國滅亡之後,范蠡不要越王的封賞,趁著夜色攜西施悄然離去。從此避世太湖,逍遙餘生[3]

至今,在浙江紹興市諸暨市(舊稱暨陽縣),仍然有西施殿,越國古都城門等遺跡。

西湖亦稱為西子湖。因北宋詩人蘇東坡曾作七言絕句詠西湖: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相關成語、諺語

 沉魚落雁

一種流行的錯誤認為所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指的就是西施。傳說她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沈魚代表西施。

 東施效顰

亦作東家效顰、醜女效顰

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醜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醜,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後世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紅樓夢·第三十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

 情人眼裡出西施

語出清朝黃增的《集杭州俗語詩》,字面意思為美色的本身並不會去迷惑人,只是欣賞的人自己的心迷惘了,就像情人眼中的伴侶,都是只看優點而輕忽缺點。

相關文學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唐·李白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尃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唐·王維

[轉載]   

西施救國:騙了無涯過客(存)

作者:閒雲牧鶴  出自:盡閱人間春色  日期:2007年5月22日09:38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裡,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去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這是宋辛棄疾寧宗嘉泰三年(1203)冬任紹興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時在紹興寫下的《會稽蓬萊閣懷古》,對美女西施的故事發出了無限的感慨。

美女的故事,總是那麼誘惑、那麼引人入勝。西施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故事,經過一些傳奇故事和戲曲,特別是歷代文人騷客們詩詞的渲染,流傳甚廣,家喻戶曉。對於最終滅亡了吳國的越國來說,西施似乎就是為國捐獻身體的“烈士”,而對於國破社稷傾的吳國而言,西施又是紅顏禍水,她的褲帶一鬆,吳國徹底玩完,快得連吭一聲的機會都沒有。英雄難過美人關,不愛江山愛美女的故事,被文人們演繹了數千年,也讓人們為之激動了數千年。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傳,不僅給這個故事塗上有滋有味的唾沫,也給這個故事裝飾了一層厚厚的老繭,直至成為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任何人要是懷疑吳國是被西施美色所滅,一定會被他們恥笑,甚至在上廁所的時候也會怒罵不已。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那些所謂美女靠身體挽救祖國,讓敵國迅速衰敗滅亡的故事,其真實性都是值得懷疑的。西施不過是越國獻給吳王的一件禮物,更直接一點說,就是越王為了保全自己和僅剩的一點殘兵敗將而對吳王的性賄賂。只不過,這個賄賂是國家行為,是經國務會議研究決定,句踐總統親自拍板的。

當女人的姿色和性感的身體像刀劍一樣成為武器的時候,歷史就開始為我們虛構著若有若無的情節,並用那些支離破碎的激情點燃若隱若現的血腥春秋。那些視紅顏誤國亡國的男人們,大都在把嘴臉向著他人誇大美女破國之功的時候,自己卻左手擁吳姬右手抱越女,享受著無邊的溫存。在他們眼裡,紅顏不僅是禍水,而且威力遠遠超過兵器譜上那寒光逼人的干將莫邪之劍。千百年來,又有誰能說紅顏禍水論不是男人怯懦和虛脫的折射呢!

當人們還沒有從“夏亡於妹喜,商滅於妲己,西周破於褒姒”的陰影中走出來的時候,男人們續寫的“吳國亡於西施”的歷史又揭開了第一頁。公元前494年,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得落荒而逃,退縮於會稽山中隱藏起來。但吳王卻咄咄逼人,對句踐似要斬草除根。驚恐萬狀的句踐不得不冒著生命之虞和吳國談判,並主動提出到吳國給夫差當奴隸。在作奴隸期間,句踐為了討好夫差,竟然為生病的夫差嘗大便,以判定病況如何,搞得大丈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慨蕩然無存。今天,西施的故鄉有一道著名的菜餚西施豆腐,我倒懷疑那豆腐的初名版權是屬於句踐的。男子漢大丈夫,可能就是“男子漢大豆腐”訛變而來。有興趣的不妨給一點考證,說不定還填補一項歷史研究的空白呢!

越王句踐入吳為奴歸越後,問興越復國之計於計倪、文種。文種獻伐吳之策:多送吳國賄賂,讓吳國上下驕傲歡喜;借、買吳國的糧食,弄空他們的倉庫;送美女給吳王,誘其荒淫無道;多送吳國木材、磚瓦,使其大興土木,消耗其國力;派人到吳國為臣;收買吳國官僚,散佈謠言,離間大臣關係;越國多積糧草、多徵兵,偷偷操練。 《吳越春秋》說:“乃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畢,而獻於吳。 ”時在句踐十四年(公元前483年)。
西施出生的苧蘿村在今紹興諸暨南苧蘿山下,又名浣紗村。鄭旦所居之鸕鶿灣村與苧蘿村隔江相望。西施,一作先施,又稱西子,名夷光。苧蘿山下有施姓村,夷光居西,故稱西施。土城,即土城山,宋徐天祐注《吳越春秋》說:“《越舊經》:’土城在今會稽縣東六里’。”《越絕書》稱其為“美人宮”。在今天紹興市區五云門外,山高數仞,上有台、亭和脂粉塘等遺跡,西施就是在這裡被教之以歌舞訓練成傾國傾城的。在西施的故里,至今還有西施廟、西子祠、鄭旦亭,而且香火甚旺。其祠內有一楹聯:
駐節觀風,想當年名娃粉黛,國士風流,俯仰千秋人物;
習觴醉月,問門外山色蒼茫,溪聲幽咽,沉浮幾代興亡。

至於這位絕代美女是如何用她的性感身軀和讓人靈魂出竅的媚態去迷糊吳王的,除了文學作品中有添油加醋的生動描寫外,在史料中缺乏記載,只是越到後來,文人們越是津津樂道,流著貪婪的口水談論不休。

在以男人為主宰的中國歷史中,女人們不過是男人們的玩物。縱觀無數聞名天下的美女佳人,沒有哪一個不是男人們玩出來的。同時,我們還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每一個朝代相對穩定的時期,文人們讚美的是作為一個美女的西施,而當國家處於動蕩的時候,文人們讚美的卻是勇於為國犧牲肉體,致敵人於滅亡的美女。這種心態,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男人史上難以洗涮的恥辱,是男人們揮之不去的心理疤痕。由此,我們會突然想到沈從文先生筆下女人們出賣肉體養家糊口,而男人們竟心安理得坐享其成,甚至在同一條船上、同一室內為妻子的皮肉生意忙進忙出的悲壯與荒涼。但我們理解,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沒有是非可論。中國多幗國英雄,穆桂英掛帥、佘太君掛帥、十二寡婦征西…….這些場面,確實讓人想到中國男人有天生的陽萎和當縮頭烏龜的弱點。眾所周知,著名的特洛伊之戰,完全就是希臘的男人們為搶回自己國家被騙走的小美女海倫才開火的,而這一戰竟一打就是十年。據說,戰爭結束後,男人們開會討論這場為美女的戰爭是不是值得,正在男人們爭論不休的時候,海倫出現在會場,討論者全都被她的美麗,被她的氣質傾倒,男人們竟異口同聲地改言:再打十年也值得!在西方的文化里,海倫就是戰爭的理由,他們會為保護自己的美女而戰,但在中國男人這裡就壞菜了,當他們處於劣勢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到處搜羅美女送給敵人,以保全自己。到了滿清人掌權的時候,中國男人的軟弱被發揮到了極至,戰敗了賠款割地,戰勝了也賠款割地。也許有人會說,那正是有女人在把持朝政的結果。殊不知,這正是男人太過於軟弱,才被女人騎了頭,而且這些女人往往又是比騎在身下的男人更無能。男人們玩女人玩得風平浪靜的時候,叫佳話,玩倒霉的時候,女人就成了禍水。用端木賜香的話說,中國的男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真是讓男人有點不好意思。

閒話休扯,還是回到西施的話題,從唐代以後,西施成為文人們意淫的題材,像李白、王維、
白居易、元稹這些大色鬼們更是恨不得時光倒流,好與西施搞點喝花酒,眉目傳情之類的勾當。時光倒流雖不可能,但思想無邊,夢中相會還是可能的。李白《西施》詩雲: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李白不僅寫西施的詩多,而且還在西施故里的越中之地流連忘返,恐怕就連他的知遇恩人、紹興人賀知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尋找西施的芳魂,神會西施的香艷。李白在《吳王美人半醉》中說:
風動荷花水殿香, 姑蘇台上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 笑倚東窗白玉床。
李白對西施嚮往不已,似乎已經有些耿耿於懷的味道。他甚至還說: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時餘空床。床中繡被捲不寢,至今三載聞餘香。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相思黃葉盡,白露濕青苔。並長長地呼喚道: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雲暮雨兮飛陽台。王維的腦子也沒有閒過,他的《西施詠》說: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男人們追捧西施還在理之中,但女人也沒有寂寞。唐著名女詩人魚玄機《浣紗廟》詩雲:
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已相和。
一雙笑靨才回面,十万精兵盡倒戈。
范蠡功成身隱遁,伍胥諫死國消磨。
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苧蘿。
這位情慾張揚、浪蕩的才女,竟把西施誇張成了神話世界的人物一般,西施一出現,金戈鐵馬也會全被電倒。北宋紹興人杜衍《題苧蘿村》則說:
曲曲溪流隱隱村,美人微步含朝暾。
吳宮花草埋雖久,越水琚璜響尚存。
兩字忠貞昭白石,千年幽恨掃黃昏。
應憐當日鬚眉者,亦自嫌推巾幗尊。
杜老夫子倒還算有點良心和自知之明的男人,他不僅責備當年那些英雄,而是覺得他們可憐到如此地步。到底還是紹興人對自己的歷史要理解得深刻一些。
古往今來,把西施通俗化而傳播得最廣的,那就非來自四川的色鬼蘇軾莫屬了。他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把西施的美寫得如此簡單,如此讓人想入非非,如此讓人牽腸掛肚,怕是沒有第二個文人敢比的了。他不僅把全浙江人哄得高高興興的,還把那些遊西湖的人哄得迷迷糊糊的通體舒暢。至於王安石、朱元璋、劉伯溫、湯顯祖、鬱達夫等文人或帝王對西施的讚美,就暫時不扯了。還是回到吳國是如何滅亡的話題。

吳國的滅亡不僅是句踐發奮圖強振興越國,越國自身實力不斷提升的必然,還與孔子和他的學生子貢有關。當年,吳國強大之後竟然打敗不可一世的楚國而成為霸主,並且經常對外用兵,致使整個“國際環境”處於變幻莫測之中。那時,齊國要攻打魯國,這引起了孔子的深深憂慮。於是召見學生想辦法。學生們知道了老師的擔憂之後,紛紛請求遊說救魯,但孔子卻只選中了學生、當時著名的儒商子貢。平時,子貢往來於各國之間,生意做得很大,用今天的話說,也許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下海的文人。

領命之後的子貢首先來到了齊國,對田常說:“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地狹以洩,其君愚而不仁,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聽後自然十分氣憤,也很納悶,於是子貢開始為田常分析齊國的時局。他說,你剛剛控制齊國的權力,地位還不穩,齊王仍有一些勢力,現在如果攻打魯國,雖然會勝利,但只能是讓齊王及大臣們得利,對你並沒有什麼好處;如果去攻打吳國,肯定要消耗大量國力,但反對你的大臣們也會損失慘重,你的相對實力反而更強了。田常一下被子貢的話打動,但顧慮軍隊已經兵臨魯國,不好突然改變命令去伐吳。子貢就說:“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魯國的生死存亡,頃刻間發生改變。

說動了田常,子貢連忙趕到吳國,拚命鼓吹吳王夫差北伐齊國。子貢說,伐齊救魯就等於是在諸侯國中樹立威信,這是爭霸的絕好機會。此言正中吳王欲圖稱霸中原的理想,自然受到吳王重視。但吳王有來自背後越國的後顧之憂,自從越王勾踐被放回去後,一直“苦身養士,有報我心”,所以要子貢“子待我伐越而聽子”。就是要子貢等到他滅掉越國後,再行他的策略。但要等吳國滅亡越國之後,魯國肯定早就被齊國吞併了。子貢趕緊說:“夫伐小越而畏強齊,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王者不絕世,以立其義。今存越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威加晉國,諸侯比相率而朝吳,霸業成矣。 ”並保證說自己可以出使越國,讓越王出兵協助吳國一起參加討伐齊國,這樣就可以消耗越國實力。吳王大悅不已。

興奮的子貢星夜趕往越國。勾踐不僅命人打掃郊外的道路迎接,還親自到賓館會見子貢,說:“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子貢倒是開門見山,告訴勾踐吳王對其臥薪嘗膽早有提防,欲加兵於越。句踐聞之,連忙“頓首再拜”,請子貢出謀劃策,以挽救剛剛崛起的越國。子貢說:吳王為人“猛暴”,殺了忠臣吳子胥,國政由佞臣治理,國力已經外強中乾。此次吳王伐齊,敗則大大有利於越國,勝則會威脅晉國,因此,只要越王想保國圖強,我願意出使晉國,讓晉國聯合越國滅亡吳國。越王聽後十分感動,立即給子貢贈送了不少的禮物。

子貢不敢稍有停息,立馬返回吳國,對吳王說:越王一聽到你的名字就十分恐慌,並一再表示臣服吳國之心不會改變,也不會再與吳國打仗。幾天后,越國的文種帶著一些上等的兵器來到吳國,再次以臣下之禮拜見吳王,表示越王願意帶領全國的士兵隨同吳王一起徵討齊國。吳王十分高興,問子貢怎麼辦,子貢說,“不可。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只建議吳王收下兵器。吳王聽從了子貢的建議,於是發動全國兵力討伐齊國。於是,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大戲上演。諸侯國的勢力均衡態勢被子貢天才的外交策略徹底打破。但是,子貢並不滿足,這位儒商卻要像經營一樁生意一樣,把形勢引領到更高的層次。
只見子貢匆匆趕往晉國,告訴晉君說:如果吳國戰勝齊國,必將威脅晉國。晉國應該加緊戰爭準備。

就這樣,中國歷史在孔子和子貢的導演下,終於發生了重大的結構改變:吳國與齊國的戰爭,以齊國大敗告終。隨後吳王果然野心膨脹,與晉國爭霸,結果被晉國大敗,越王句踐則趁機突襲吳國,與吳王夫差進行了總決戰: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長達二十多年的發展,國力已非同尋常,公元前478年,越國圍困吳國都城。公元前473年,姑蘇城破,越軍長驅直入,夫差突圍來到姑蘇山,乞降不成,用三層羅帕裹面,拔劍自刎,以示羞見先王和伍子胥於地下。吳越長久的爭端,以夫差戰敗自殺而結束。句踐在經過二十二年的辛酸歲月,才徹底地雪了當年會稽戰敗的恥辱。

司馬遷說:“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醉舞嬌無力的西施,“一雙笑靨才回面,十万精兵盡倒戈”那不過是瘋話而已。清醒的唐人羅隱《西施》就說:
家國興亡自有時, 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 越國亡來又是誰?
陸龜蒙《吳宮懷古》也說:
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縱觀歷史,每一個朝代將亡之際,末代君王有的是能力太弱,甚至是弱智,但大多數則是驕侈殘暴,淫興高揚,沉溺在脂粉香中,出沒於石榴裙下,纏綿於雪肌冰胅之間,陶醉在絕代佳人的俏語鶯聲之中,忘了勤政,荒廢了興邦,直把享樂當國事。忠良不保,使國家盡失棟樑,政治黑暗、社會失道、朝綱紊亂,民怨沸天,整個社會處於內外矛盾最尖銳的時候,以致外力稍稍一碰就國基崩潰,社稷瓦解。國亡既有客觀原因,更有君主個人的原因,而完全將國家的衰滅之罪歸之於君王寵愛的美女,顯然是片面的,是為昏庸的君王開脫罪責。而作為吳國最高領導人的夫差,攻齊國,徵越國,伐晉國,逐鹿中原,號稱霸主,絕非等閒之輩。

西施,一個鄉下賣柴禾農民的女兒,究竟有多偉大的愛國思想,當然難說,但她被選中作為禮物獻給吳王,遠離故土,不過是無可奈何罷了。那些侈談愛國思想,純粹是信口開河、無稽之談,更是自欺欺人、意淫自己、強姦歷史的愚昧幻想。據史料記載,吳滅之後,西施被沉殺於湖中,曹雪芹《西施》雲: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李商隱說“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說“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其實,西施的結局正如開國功臣文種在自殺前告誡范蠡的一樣:“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連開國大臣都不放過,西施豈能苟且偷生。 《墨子•親士》載:“西施之沉,其美也。”在《史記》中,西施與范蠡並無瓜葛,更未提到西施之死。西施雖然被沈水而死,但她的媽媽是不是被越王句踐賜予“英雄母親”的封號,到是沒有考證過。
《越絕書》雲:“吳亡後,西施複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文人梁辰魚據此創作的傳奇《浣紗記》,把西施為了祖國而犧牲的精神渲染到極點,還忍不住把西施從河中救出,給她編造了范蠡愛她,攜她泛湖而去的歸宿。但是,范蠡的思想再與時俱進,也不太可能堅強到永生永世愛西施的地步。儘管絕大多數男人一見美女就淫心飄揚,上半身被下半身控制,但對於西施這位特殊的歸國使者,依范蠡的智商,他的定力絕對是高不可攀,連“海嘯”都抵擋得住的。其實,范蠡在吳國一滅亡時,就向越王遞交辭職報告不干了,他下海經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下海經商的高官。後來,他成為財可敵國的巨富,號稱陶朱公,被商人奉為祖師爺。

一篇讀罷頭飛雪,誰還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