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from the ‘林语堂’ Category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国粹读书
— 在以下网站上阅读: mp.weixin.qq.com/s/iP2thu7n6xurN-hmQgeJ5Q

在床前放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吧!因为书中里林、苏两位大师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如何是快乐!

在床前放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吧!因为书中里林、苏两位大师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如何是快乐!

  1930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这正切中林语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

 

 

《苏东坡传》

 [來源待考]

最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总觉得想写的什么,本人文笔不好,但总想对苏东坡这样的天才抒发一点情绪,以表对中国文人的敬爱之情。
    
       书名: 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Gay=快乐的、无忧的,同性恋者【美·俚】)
      出版社:Greenwood Press
       苏轼,对我而言,仅仅停留在中学时候的《赤壁赋》(我也经常以此赋作为书法题材练习过多次)和中秋节时节,那经久不衰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还有就是食谱里面的东坡肘子了。

       买《苏东坡传》也很偶然,上个礼拜和大学chen同学一起到书城逛了一圈,偶然翻到这本书,是林语堂写传记的四本之一,我向来以为传记都是枯燥无味的,便一直不愿去读,但出于对东坡先生人生故事、个人魅力,还有林语堂那样的大师,居然用英文著作,足见其功底之深,英文驾驭能力之强。所以也就买了这本中文版的(此书有两版中文翻译都是台湾人翻译的)。

      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晚上时间,把书看完,在被苏东坡的传奇的人生所感动的同时,也一睹了林大师的大家风采。在林语堂大师的语言下,将一个真实却不枯燥,有血有肉的苏东坡重塑了出来。
   
      林语堂有几句话是这样讲的“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等了一千年!

       一旦翻开书作,你便会深深的被他那一生坎坷多舛而发出感慨,心中便会随着波澜起伏,极富着传奇色彩。书中从童年到青年,壮年到老练最后流放岁月四个章节,对生平做了生动的描述。因为林语堂已经阅读过苏东坡的基本上所有的诗词、信件等流传的文书,没有这样的功底是写不出的!这着实让我对林大师肃然敬佩。

       林语堂在序言里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我想还要加一个家,就是美食家!

     苏东坡结交广阔,除文人墨客、僧人、道人、艺妓、农民都结交过,还带着妓女到高僧的闭关静修的场所,却用一首诗词与那僧人开了一个玩笑,让僧人欣然接受。 他的生性豁达,造就了他的乐天派就不足为奇了。   

       苏东坡是爱酒的,他那深挚浓厚的酒情是与生俱来的文人情怀。酒那浓浓的气味,芬芳了一阙绚烂瑰丽的古代文化长卷;酒那淡淡的香味,不知道熏倒了多少落魄失意的文人,还有郁郁不得志的骚客。也神奇地酝酿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他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酒的催化下诞生的。在苏的诗词中,一泓酒泉在潺潺地流淌著,清澈而芳香。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随时都能把烦恼融入大自然当中去。他的《赤壁怀古》词作,就是把他黄州下放时的落魄心情向古人倾诉,不成想这竟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的先河。我个人觉得,古代文人很多都是在这种情形下写出旷世精品的。

       苏东坡是正直的。纵然一声命运多难,敢于挑战权贵,敢于唱反调,直面惨淡,忧国忧民。书中讲到他正如所言,遇有不惬心之事,便觉如蝇在口,吐之为快,这就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一种性格换来的就是漂泊的人生,起伏的仕途,亲人的离散,其中的“乌台诗案”曾让他有过投江自尽的念头。
       书中有一章 王安石变法写了很长的篇幅,但我觉得,林大师有些偏袒之处,美化了苏东坡。在此借网友的一段话“我对王安石的印象一直比较好,认为他是一位改革家,实行的变法最终因为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而失败。然而在林先生的作品中王安石纯粹一个大奸臣,其改革搅乱朝纲,误国误民。我所受历史教育可能较多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对老王进行的品价,而林先生则带有较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对苏东坡的无限的喜爱才使他对王安石无尽的鄙视。 从林语堂先生对司马光、王安石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林雨堂先生的一些政治取向。我想这也许就是他和鲁迅先生分歧的所在。”

       让我感动的还有他那一生相互陪伴,互为支持,不离不弃的弟弟苏子由,拥有这样份感情才有后来世代传唱不衰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是幸福的,从第一位妻子是他生活中很出色的助手,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无疑是最美丽聪明的一位了。身边的侍儿姬妾都陆续离去,只有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苏学士曾发出感慨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我在感叹我的才情不及苏东坡的亿分之一的同时,唯有学其豁达,能得其百分之一足以。

      整日奔波,整日的伏案设计研究,被生活扰的愁眉不展的人啊,在床前放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吧!因为书中里林、苏两位大师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如何是快乐!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6-5
页数: 338
定价: 24.80元
装帧: 平装16开
ISBN: 9787561335017

内容简介 · · · · · ·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評價

  • 刘安世说:“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25]
  • 苏辙说苏轼:“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26]蘇軾行跡所到之處都被民眾紀念,如黄冈、杭州、海南島等地區,都有蘇軾的祠廟。
  • 宋高宗追贈其為太師,諡為“文忠”[27]
  •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28]黄庭坚给苏轼的挽联说:“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29]
  • 陆游評蘇:“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30]
  •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 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31]
  • 王士祯:“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32]
  • 袁枚評蘇詩:“有才而無情,多趣而少韻:由於天分高,學力淺也。有起而無結,多剛而少柔:驗其知遇早晚景窮也。”
  • 王鹏运:“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世,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33]
  •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34]
  • 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
  • 方东树《昭昧詹言》云:“东坡……自以真骨面目与天下相见,随意吐属,自然高妙。”
  • 1930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35]这正切中林语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
  • 王水照认为苏轼文学作品的数量之巨为北宋著名作家之冠,质量之优则为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24]
  • 当代作家李敖評論蘇軾雖是達者,“但他的思想水準只是超級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於《赤壁賦》,並沒有思想家式的細膩與深入。又摻入佛、道及民間迷信,行為上搞求雨、煉丹,境界有低段出現。他的政治觀點尤其舊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謂『汝唯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見也』了。”

苏东坡生平

開創詞壇「豪放派」之風,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蘇軾的古文亦極著名,有「韓潮蘇海」之稱,與古文大師韓愈齊名。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著有《東坡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

家世

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祖父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5],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6]。蘇軾生性放達,好交友[7],好美食,创造許多饮食精品[8],好品茗[9],亦雅好遊山林[10],黃庭堅稱他“真神仙中人”[11]

仕途

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熙宁五年(1072年)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三年后移知密州、徐州、湖州。熙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水困徐州,苏轼参加救灾。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因為寫文章稱讚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亦爱其才,终得以保全,翌年被貶至黃州,在黃州“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12],當時佛印擔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二人時有往來[13]。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1084年)离开黃州。

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祐四年(1089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禮部尚書。绍圣元年(1094年)被章惇貶謫至惠州、儋州(海南島)。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終年六十四歲。谥号“文忠”。

他在政治上較偏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有任何不滿,“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14]。既反对新党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15],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文風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16]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17]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18]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19]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20]

詩風

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現存約二千七百多首[21],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後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徵。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元豐四年暮春三月,東坡寫下《黃州寒食詩帖》。此帖為兩首五言古風,詩句沉鬱蒼勁,低回長歎,極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後世譽為《蘭亭序》、《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此帖後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魯直亦瞠乎其後矣。」

詞風

現存三百四十多首[22],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几时有》傳誦甚廣。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23]

書風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晚年用筆沉著,早期書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 《蜀中诗》、《醉翁亭记》、《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注释

  1. ^ 苏子瞻责黄州,居州之东坡,作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人遂目子瞻为东坡宋朱彧萍洲可谈 127页 中华书局
  2. ^ 晁说之《跋鲁直尝新柑帖》云:“元祐末有‘苏黄’之称。”(《嵩山文集》卷十八)
  3. ^ 赵翼稱“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瓯北诗话》卷六)
  4. ^ 一说“蔡”本指蔡京,后来因为蔡京人品不佳,被换成蔡襄。
  5. ^ 《冷齋夜話》卷七“夢迎五祖戒禪師”引東坡語:“先妣方孕時夢一僧來托宿,記其頎然而眇一目。”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金人刘祁《归潜志》卷九则云:“昔东坡生,一夕眉山草木尽死。”
  6. ^ 苏洵《名二子》:“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7. ^ 《东坡事类》记载:“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子由晦默,少许可,尝诫子瞻择交,子瞻曰:‘吾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
  8. ^ 苏轼的作品充斥著對食材的見解。贬黄州時,有诗《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亦有咏荔枝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河南邵氏聞見後錄》還記載蘇軾嗜吃河豚。
  9. ^ 《观林诗话》载,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
  10. ^ 《靈壁張氏園亭記》:“俯仰山林之下,予以養生冶性。”
  11. ^ 《题东坡字后》:“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酣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九)
  12. ^ 《答李端叔书》
  13. ^ 《东坡续集》卷六有雙方的九封書信集。
  14. ^ 《曲洧旧闻》
  15. ^ 蘇軾曾说:“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众化大成,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若变志易守,以求进取,固所不敢;若哓哓不已,则忧患愈深。”(《东坡续集》卷4《与滕达道》)旧党专权后,苏轼批评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利害,参用所长。”(《东坡奏议集》卷3《辩试馆职策问札子》)
  16. ^ 《答謝民師書》
  17. ^ 节录《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18. ^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19《答洪驹父书》
  19. ^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20. ^ 陈师道《后山诗话》
  21. ^ 孔凡禮的《三蘇年譜》考察《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確定苏轼现存诗2700多首,文4300多篇。
  22. ^ 孔凡礼的《三苏年谱》在薛瑞生等人著作的基礎上,考察《全宋词》、《全宋词补辑》,说明苏轼现存词320多首。
  23. ^ 俞文豹《吹剑录》
  24. ^ 24.0 24.1 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ISBN 7-5325-0528-6。
  25. ^ 见马永卿辑《元城语录》卷上
  26. ^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27. ^ 《宋史·列傳第九十七》(卷三百三十八):“高宗即位,贈資政殿學士,以其孫符為禮部尚書。又以其文寘左右,讀之終日忘倦,謂為文章之宗,親製集贊,賜其曾孫嶠。遂崇贈太師,諡文忠。軾三子:邁、迨、過,俱善為文。邁,駕部員外郎。迨,承務郎。”
  28. ^ 《跋东坡<醉翁操>》
  29. ^ 黄庭坚《跋东坡墨迹》
  30. ^ 陆游《老学庵笔记》
  31. ^ 元好问《遗山文集》卷三十六《新轩乐府引》
  32. ^ 王士祯《花草蒙拾》
  33. ^ 王鹏运《半塘遗稿》
  34. ^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35. ^ 《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著,张振玉译
  36. ^ 龔頤正《芥隱筆記˙殺之三宥之三》
  37. ^ 《皇宋治跡統類》:“明堂降赦,臣僚稱賀訖,兩省官欲往奠司馬光。程頤言:‘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豈可賀赦才了,即往弔喪?’坐客有難之曰:‘孔子言哭則不歌,即不言歌則不哭。’蘇軾遂戲程曰:‘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眾皆大笑。結怨之端,蓋自此始。”
  38. ^ 《程子微言》:“他日國忌,禱於相國寺,伊川令供素饌,子瞻詰之曰:‘正叔不好佛,胡為食素?’正叔曰:‘禮,居喪不飲酒食肉,忌日,喪之餘也。’子瞻令具肉食,曰:‘為劉氏者左袒。’於是范淳夫輩食素,秦、黃輩食肉。”
  39. ^ 《栾城后集》卷二一《书白乐天集后二首》说他“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
  40. ^ 宣化:《一屁蹦过江——苏东坡》,《宣化上人讲述》;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启方指出“故事虽流传甚广,实乃子虚乌有”(《东坡和佛印》,载2010年4月21日《联合报》副刊)。
  41. ^ 《全唐诗》卷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