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宗教’

烏托邦,理想, 美麗新世界,宗教,血性, 良知,無知, 忽視歷史經驗式的自以為是

 烏托邦,理想, 美麗新世界,宗教,血性, 良知,無知, 忽視歷史經驗式的自以為是

 

如果一個人在20 歲前不憧憬烏托邦主義,理想主義, 共產主義, 《美麗新世界》和宗教, 那他可能是一個沒有血性,沒有良知和理想的青年;

但是, 如果一個人在過了40歲還陷在烏托邦主義, 理想主義, 共產主義, 《美麗新世界》和宗教裡頭,那他可能就是愚蠢無知, 缺乏實證, 超脫現實或忽視歷史經驗式的自以為是了. ~ 何宗陽 

 

烏托邦主義

理想主義對社會的認知與宣揚常常導致烏托邦主義。

絕對意義上的理想主義社會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西方一位學者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美好,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烏托邦式的愛情也是美好至極的,體現著人類對美好事物與社會的憧憬。

烏托邦主義是理想主義社會理論的一種表達,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一般而言,烏托邦的作者並不認為這樣的國家可能實現,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繪的形態付諸實現。但是他們並非在做一項僅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烏托邦主義這個詞彙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烏托邦)中所顯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在某些其他的場合,例如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其目標則主要是批判和諷刺:將烏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而藉之譴責後者。只有極少數的烏托邦作者––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顧》(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圖根據其烏托邦中所認真規劃的藍圖來改造社會。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的功能乃是啟發性的。

直到十七世紀之前,烏托邦一般均被置於地理上遙遠的國度;十六與十七世紀歐洲航海探險的發現,使人們大為熟悉這個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設計銷聲匿跡。自彼時起,烏托邦所處的空間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紀開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經常發現的傳說中沈沒於大西洋的大陸文明)、或者地殼底下的深處。然而漸漸地烏托邦就由空間的轉置變成時間的轉置,這一進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紀的進步觀念所鼓舞,之後則被李爾(Lyell)的新地質學和達爾文(Darwin)的新生物學中鉅幅擴張的時間觀念所鼓舞。 ,烏托邦不再是較好的空間,而是較好的時間。威爾斯(HGWells)乘著他的時光旅行家航向數十億年後的未來,史德普頓(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未》(Last & First Men,1930)中,則用二十億年的時間比例來表示人類朝向全然烏托邦境界的攀升。

從空間到時間的轉置卻使理想主義社會產生某種現實化傾向。烏托邦此時被置於歷史中,然而無論距離烏托邦的極致之境是何等遙遠,它至少可呈現出:人類或許是無可避免地正朝向它發展的光景。十七世紀科學和技術的聯結加強了這個動向,例如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陸》(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內拉(Campanella)的《太陽之都》(City of the Sun, 1637)中所表現者。隨著十九世紀社會主義(它本身即深具烏托邦色彩)的興起,.烏托邦主義便逐漸變成關於社會主義之實現可能性的辯論。貝拉密以及威爾斯的烏托邦(《現代烏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為正統社會主義辯護的有力著作;但是摩里斯(William Morris)則在《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 (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種吸引人的訟法。這個異種的替代說法乃因“反烏托邦”(dystopia 或anti utopia)的發明而出現,此乃對所有烏托邦希望的逆轉和猛烈的批評。這個觀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達爾文主義的《鳥有之鄉》(Erewhon,1872)一書所預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達到了頂點,尤其表現於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這兩本書中。在這暗淡的年代理,只有史基納(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維護著烏托邦的火炬使之不熄,然而仍有許多人在這個行為工程(behavioural engineering)的,烏托邦中察覺到比最黑暗的反烏托邦更可怕的夢魘。但是烏托邦主義卻在1960年代強而有力地複活,例如像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論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這樣的著作;而在未來學和生態學的運動中也可見其蓬勃的生氣。

或許烏托邦主義是人類情境所固有的,也許它只內在於那些受古典和基督教傳統影響的文化之中;但是我們大可同意王爾德(Oscar Wilde)的話:一張沒有烏托邦的世界地圖是絲毫不值得一顧的。

理想主義

理想對應著現實,理想主義是現實主義的對手。理想主義是高於現實並能調校現實的一種思想傾向,碰到適合的環境,它也可能轉化為一場社會運動。和實踐的結合對理想主義而言是必須的,為人類設計的藍圖只有在社會全體的試驗田裡開花結果,才能證明理想的價值。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義的目標,也是它的首要意義。

國際關係學上的理想主義  現代國際關係學上的理想主義又稱法理主義或規範主義,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是對格勞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義外事哲學傳統的直接繼承和發展。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 1889年,威氏發表了《國家論》,提出應當使國家和世界民主化,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應實現道德理想。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他制定了十四點和平計劃,諸如公開外交、集體安全、國際法律、民族自決等等,被稱為“威爾遜主義。 ”在威氏的倡導下,西方國家在1919年成立了國際聯盟。後來法、美等國又在1929年簽定了“非戰公約。 ”理想主義可以被視為是第一個國際關係的理論。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浮現,以解決國家在國際關係上控制和限制戰爭的無能。早期的擁護者包括伍德羅·威爾遜以及英國下院議員諾曼·安及爾(Norman Angell),安及爾主張國家互相合作才能獲得更多利益,而戰爭所帶來的毀滅注定是沒有益處的。不過自由主義的理論要直到被愛德華·霍列特·卡爾嘲笑為理想主義後才被定型。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英语:Communism,拉丁语:communismus)是一种思想,主張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沒有階級制度、國家和政府的社会。其主张劳动的差别并不会导致占有和消费的任何不平等,并反对任何特权。

 《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亦名「勇敢面對新世界」。為英國作家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於1931年創作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作品。與《一九八四》和《我們》並列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書名靈感得自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中,米蘭達的對白:「人類有多麼美!啊!美麗的新世界,有這樣的人在裡頭!(O brave new world, 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

宗教

以下是各宗教学家對宗教所下的定義:

宗教學家 對「宗教」的詮釋
門辛 人與神聖真實體驗深刻的相遇、受神聖存在性影響之人的相應行為
繆勒 人對於無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愛慕
泰勒 對靈性存在的信仰
弗雷澤 人對能夠指導和控制自然與人生進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討好和信奉
施密特 人對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覺
海勒爾 人與神聖的交往、相通和結合,是對神聖的生動經歷
范.德.列烏 人與神秘力量的獨特關係
奧托 對超自然之神聖的體驗,表現為人對神聖既敬畏而嚮往的感情交織
施萊爾馬赫 宗教是人對神的絕對依賴感
蒂利希 宗教是人的終極關切

有人認為,上述各種各樣的關於宗教的定義,主要是西方亞伯拉罕諸教文化地區學者的定義,其對應的英語為religion。而在中國看來,西方文化中的宗教(religion),只是神宗教,即是崇拜超自然的神的宗教。西方狹義的的宗教概念,和中國廣義的宗教概念,有所不同。以中國文化的觀念,宗教除了道教、佛教、印度教以及亞伯拉罕諸教等“神宗教”,還有“人宗教”。宗師被稱為至聖先師的孔子的儒教,便是一種人宗教,或稱“聖宗教”。除少數將孔子神化了的儒教流派的教徒外,中國人相信聖人孔子並沒有超自然的力量,他也不是先知,而只是先聖先師,因而人宗教是更合乎自然的理性宗教。在以人宗教為基礎的儒家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播和發展,不僅不會得到宗教徒的抵制,反而因為人們注重文化知識和格物致知的觀念,受到大家的推崇,人們樂意開放地探討任何學問的問題,而不存在科學課題的禁忌。中國人的祖先信仰,則是一種基於人的“神靈信仰”。在儒家文明地區,對祖先神靈的信仰,祖先保佑等等概念,也是對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種信仰。同時,中國民間還存在其他各種類型的神靈信仰。另外,儒家社會往往同時並存著道教和佛教等信仰超自然的神的宗教以及其他各種民間宗教信仰。

 

參考文獻資  :

 

  1. 維基百科, 共產主義, 《美麗新世界》和宗教
  2. 百度百科, 烏托邦主義,理想主義

科學與宗教

科學與宗教

何宗陽 編輯整理

     

科學沒有宗教是跛腳的,
宗教沒有科學是盲目的。 
~愛因斯坦 

科學與宗教的對立,是個過時的假議題;許多時候雙方都是與自己紮的稻草人對打,…現代人看到科學一詞,腦中想的不是自然科學,就是應用科學,而忘了科學其實是一切有組織、有系統的知識,還包括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在內。換句話說,科學是人類腦力的結晶,理性思想的精華,也是人類在地球上稱雄的原因。至於宗教一詞,也常與信仰混淆;凡人都有信仰,卻不一定信仰某個宗教。人願意相信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相信因果循環,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以及有個(或好幾個)造物主的存在,可是自古皆然。這種傾向,顯然有演化上的優勢,亦即有適應環境、幫助生存的好處;至於正確與否,則說不準。(潘,2009)

人腦發達到一定程度,產生自我意識後,難免想追究世間種種現象的肇因,包括人自身起源與存在意義等。追根究柢的結果,也都會碰上終極因的問題。東方智者較為務實,抱著「未知生焉知死」甚至「四大皆空」的態度;西方則從多神歸於一神,認定那就是真理所在,生命起源,以及人的歸屬。(潘,2009)

弔詭的是,歷史上經常與一神宗教形成對立的自然科學,也發軔於西方。在中世紀文藝復興以前,這點並不構成問題,因為哲學(包括現代所謂的科學)在當時被視為神學的婢女,所有科學發現,無非是彰顯造物主的大能。只有在天文、地質、生物起源以及演化等問題上,科學一再揭露與聖經及教會教條相悖的事實後,兩者才出現對立。(潘,2009)

人類社會進步至今,已無可能回到過去。科學不會支持信仰裡神話的一面,真正的信仰也無需驗證。科學是理性的產物,信仰則可以是情感的依託。現代民主國家,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宗教卻不能干預政治以及他人的選擇。科學家裡不乏擁有宗教信仰者,但非科學家裡,沒有宗教信仰者只怕比前者更多。決定有無信仰的因素是理性,而非科學。(潘,2009)

電影《天使與魔鬼》裡,伊旺麥奎格飾演的樞機神父問湯姆漢克斯扮演的蘭登是否相信天主,蘭登沒有當面否認,只說他是位學者;當樞機再次追問,他才避重就輕說:「信仰是項天賦」(Belief is a gift)。這是個取巧的好萊塢式答案,雙方都不得罪。事實上,理性才是人類的寶貴天賦,也需要時時磨練,以免鏽蝕。願意追隨理性,放棄給人帶來慰藉的宗教信仰,有時還需要勇氣。(潘,2009)

科學與宗教的不相容性

基督教創世紀

聖經創世紀的記載與現代科學沒有相容性。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是從低等生物進化而來的,地球的年齡已經有約46億年了。但年輕地球創造論者、基要派等卻相信地球形成年代距今只有6000至10000年前,這與放射測年的結果有很大的差別。(維基百科, 科學, 29/Jan/2010)

智能設計

某些基督教團體認為,智能設計假說是同等重要的科學理論,甚至比現有科學理論對生命起源問題的解釋更加合理。美國奇茲米勒訴多佛學區案是智能設計假說失敗的結果。(維基百科, 科學, 29/Jan/2010)

 

科學與信仰無關,凡是聲稱“信則有,信則靈”的,肯定不科學。對於科學來說,如果是有的、靈的,你不信也照樣有、照樣靈;如果是沒有的、不靈的,你信了也不會就有、就靈。(方舟子, 什麼是科學和科學精神,中國青年報, 05/Dec/2005)

進化證據與宗教信仰並行不悖

(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著, 科學、進化與神創論, 2008)

 

今天,眾多的宗教派別承認生物進化在地球數十億年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我們所熟知的生物多樣性。許多宗教團體還發表聲明,指出進化論與他們所信仰的教義並行不悖。科學家和神學家都揮筆行文,動情地闡述過他們對宇宙史、對地球上的生命史的敬畏和驚嘆,指出他們不認為對於上帝的信仰和進化的證據之間有任何衝突。那些拒絕接受進化論的宗教派別,通常傾向於對宗教教義的文字作嚴格的字面上的解釋。

科學和宗教基於人類經歷的不同方面。在科學領域裡,解釋必須以觀察自然世界得到的證據為基礎。如果科學的觀察和實驗與現存的解釋相衝突,那麼,該解釋最終必須加以修正,甚至完全放棄。與此相反,宗教信仰並不僅僅以經驗的證據為後盾,也不一定會由於相悖的證據而改變,而且通常涉及超自然的力量或實體。由於超自然的實體不屬於自然世界,科學無法對其進行研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科學與宗教是平行的,他們以不同的方式關注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

把科學與宗教置於相互衝突的困境中,並因此導致激烈的論戰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

宗教社團言論摘錄 (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著, 科學、進化與神創論, 2008)

 

許多宗教派別和宗教領袖個人發表聲明,承認進化的發生,並且指出進化和信仰並不衝突。

“在有關人類起源的進化論與上帝乃造物主的教條之間沒有矛盾。”——基督教長老會

“學生對進化論的無知將嚴重危害他們對世界和自然法則的理解,用’科學的’面目給他們介紹其他學說將使他們對科學的方法和標準產生錯誤的概念。 ” ——美國猶太教教士中心協會

“在他的教皇通諭《Humani Generis》(1950)中,我的前任庇護十二世已經肯定,只要我們不喪失某種固定的信念,在進化論和有關人類及其使命的信仰教條之間沒有衝突……今天,在該通諭發表半個多世紀以後,有些新的發現引導我們承認進化不僅僅是假說。實際上,在不同的科學領域一系列的發現之後,這個理論不可思議地對研究人員的心靈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這些獨立研究的結果綜合起來——既不是預先計劃,也不是有意為之——構建了對該理論極為有益的重要論點。 ”——教皇保羅二世,給教皇科學院的信,1996年10月22日。

“我們,下面簽名的,來自許不多同傳統的基督教牧師相信,《聖經》的永恆的真理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可以和睦地共處。我們相信進化論是科學的基本事實,它經受住了嚴格的檢驗,人類許多豐富的知識和成就都建築在這個理論之上。拒絕這個事實,或者認為它只不過是’許多假說中的一種’,是對科學無知的蓄意容忍,而且將把這種無知傳遞給我們的後代。我們相信,能夠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大腦就是上帝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之一,拒絕充分使用這個禮物就是拒絕造物主的意願……我們敦促學校董事會成員肯定進化論教學是人類知識的重要部分,並因此維護科學課程的完整性。我們要求,把科學作為科學來對待,把宗教作為宗教來對待,這是兩種不同形式的相互補充的真理。 ”——“牧師公開信”,由1萬多名基督教牧師簽名。詳情參見http://www.butler.edu/clergyproject/clergy_project.htm科學家言論摘錄

(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著, 科學、進化與神創論, 2008)

 

科學家,像其他職業的人員一樣,關於宗教和宇宙超自然力量或實體的作用持有迥然不同的立場。有些人持有稱為科學至上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方法這一樣東西就足以揭開宇宙的所有秘密。另一些人持有稱為自然神論的觀點,這種觀點斷定,上帝創造所有的事物並啟動宇宙的運行,但現在不再積極地干預自然現象。許多科學家都信仰上帝或者是原動力的提供者,或者是現宇宙的活躍力量,但他們都動情地撰文描述過信仰。

“神創論者不可避免地在科學還沒有解釋,或者他們斷言科學無法解釋的地方尋找上帝。大多數信仰宗教的科學家在科學已經理解,已經解釋過的地方尋找上帝。 ”——肯尼思·米勒 (Kenneth Miller),布朗大學生物學教授,《尋找達爾文的上帝:一名科學家搜尋上帝與宗教之間的通性》一書的作者。引言出自訪談錄

http://www.actionbioscience.org/evolution/miller.html

“我認為,作為一名嚴謹的科學家,信仰關注我們每一個人的上帝,這二者之間沒有矛盾。科學的使命是探索自然。上帝的使命在於精神世界,這是一個無法用科學的語言和工具探索的領域。我們必須使用心靈、頭腦和靈魂等。 ”—— 弗朗西斯·柯林斯,人類基因組計劃主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組研究所主任。引言摘自他的書《上帝的語言:一名科學家提供信仰的證據》第6頁。

“我們關於宇宙的科學知識……為信仰上帝的人們提供一個非凡的機會反思他們的信仰。 ”——喬治·科因神父,天主教牧師,梵蒂岡天文台前主任。引言摘自在棕櫚灘大西洋大學(Palm Beach Atlantic University)的談話,“科學不需要上帝嗎,或者需要?一名天主教科學家看進化論,”2006年1月31日。參見http://chem.tufts.edu/AnswersInScience/Coyne-Evolution.htm

 (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著, 科學、進化與神創論, 2008)

人類需要宗教嗎?人類理應是不需要宗教的。

人類需要宗教嗎?人類理應是不需要宗教的。

何宗陽 編作

     

人類需要宗教嗎?丹麥祈克果(Soren Kierkegaard)指出有宗教信仰的人,比無宗教信仰的人享有更美好的人生。祈克果指出,人生有三種絕望:不知道有自我、不願意有自我,和不能夠有自我。 … 祈克果是一個宗教信徒,因此他透過對宗教的信仰來面對這種不確定感。 ...信仰帶給人滿足、安全、愉快的感覺,使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反之,失去對上帝的信仰或沒有信仰的人,可能會產生對存在、秩序、價值的失落,以任何行為或生活方式,都沒有什麼好壞的區別,人將因倍感孤獨與飄泊,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與依歸。

當然也有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者如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卡謬(Albert Camus)、沙特(Jean-Paul Sartre)認為:藉由創造自我的價值和意義,人類可以克服「上帝死亡」的事實或「荒謬之感」(the absurd)。人類必須有勇氣接受自己只是自然界一份子,接受今生是所能擁有的全部,全力使今生變得重要而且有意義。人類因為發展自我的能力,不藉由對上帝的信仰,就能有充實而快樂的生活。

但是,正因為有這些對話,讓我們更能思考理解宗教對信徒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對信徒的生命而言,宗教發揮四個主要角色,如解釋,勸告,安慰,和靈感。而信仰的對象經常因為是超乎經驗世界,為經驗世界原因或意義的來源,因此不可能再由經驗世界加以證明。

顯然, 宗教信仰在本質上經常是一種主體內在主觀上的認定,多於依賴客體外在客觀上的保障。(游, 惠瑜. (2003).生命教育的哲學意義與價值)

神經學家安東尼奧 河 達馬西奧Antonio R. Damasio在其著作”笛卡兒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一書中認為身體是思想的起源。達馬西奧檢查了思想運作的生理過程,然後作出建言:思想是內在於身體中的,身體中沒有靈魂的存在。笛卡兒的“錯誤”是把心智和身體二元分離的。((Wikipedia, 2009w

 最近有一些神經學家堅定地接受所有人所想的,感覺的,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大腦所造成的,并致力於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研究宗教和心靈的神經生物學,努力探索心靈和神秘經驗神經基礎。無論他們主張的正當性到何種程度,神經病學鋪平了了解宗教和神學的新基礎。

  公平地講,個人神秘經驗將堅定地使信徒自己相信:上帝或上帝的靈,一直與他們親密或上帝已經以神聖的直接顯現表明他的慈悲;但在另一方面,卻缺乏合理的理由,無法說服那些了解基本大腦運作的人。這種所謂與至高者的直接經驗的“證明上帝”,也許是最薄弱的論據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因為它是不能與他人分享的,但是,是最重要的信仰支柱,和信念基石。

 個人收到的啟示或個人認為通過宗教或祈禱或任何心靈遇到的將是對其本身極其有意義的,雖然其他人可能不會嚴肅地把他們當作一個真正的事情。在評論從個人的經驗來證明上帝存在的論點,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明確指出, “個人的經驗對那些聲稱有一個個人的經驗的人本身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但它對其他任何人或任何了解心理的人是最沒有具說服力的。 “ ((Hawkins, 2006. p88.)

在此再次強調: 根據Shermer and Frank Sulloway“1998年公眾調查”(Shermer,1999. p. 84-5;  如「經驗到神」,及理性的智力的信教理由)可以再度佐證作業系統假說所強調:  信徒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和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 ,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何宗陽編著. 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2009/12/13/%e5%80%8b%e4%ba%ba%e4%b8%bb%e8%a7%80%e7%9a%84%e5%ae%97%e6%95%99%e7%a5%9e%e7%a7%98%e7%b6%93%e9%a9%97/ )

林語堂曾說:" 我們的生命總有一日會滅絕的,這種省悟,使那些深愛人生的人,在感覺上增添了悲哀的詩意情調。然而這種悲感卻反使中國的學者更熱切深刻地要去領略人生的樂趣。這看來是很奇怪的。我們的塵世人生因為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必須趁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盡情地把它享受。如果我們有了一種永生的渺茫希望,那麼我們對於這塵世生活的樂趣便不能盡情地領略了。"

一切宗教都有著重在生存生命這個根本論題,都以此永恆的生命為基本理想。道教說長生,耶教說永生, 佛教說無生也說輪迴, 都試圖提供給人類對死亡之恐懼一個憧憬.

 

人死不能復生(詳見:基督宗教初驗不合格:猶太基督教對死亡問題及復活論述的一路走來,始終不如一 ”。何宗陽編作

https://6point7billion.wordpress.com/category/%e5%ae%97%e6%95%99/%e5%9f%ba%e7%9d%a3%e6%95%99/%e5%be%a9%e6%b4%bb-%e5%9f%ba%e7%9d%a3%e6%95%99-%e5%ae%97%e6%95%99/) 

人死不能復生乃千古鐵律。除宗教信仰者外無人不接受。從客觀事實來看,  現今地球上並無任何一個人是” 死而復生”或是” 復活”的人。 在人類歷史長河裡, 死亡就是生物的生命終結,無人可幸免。

對死後世界的好奇,希望死後不是一切歸零,或許是宗教意識的發端。人類的歷史進程中,其社會全是以「反死亡」為基準所做的各種設計與安排,然而再多的圍堵也無法阻止死亡的到來。(顏, 2008).  

心-身問題(Mind-Body Problem)在有關死亡的問題有關鍵的影響。最後,唯物主義的立場–人與他或她的身體是相同的,或者是“心” 與大腦及其運作是相同的。當身體/大腦死亡,因此,沒有人的延續,沒有來世希望。心物二元論(  唯心論) 的立場–人與他或她的身體是不相同的。因此,二元論也開啟了大門,相信來世。對於大多數人,這主要是一個宗教問題, 是不能從哲學或科學得到解決的。 (Me-Nu,2009)
心-身問題關係到如何界定死亡。是否只有當身體過期才發生死亡?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這種情況?哈佛腦死亡標準的定義為包括死亡直線腦電圖(flat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唯物主義立場似乎支持這種觀點。如果死亡是人的結束時,如該人是與類似大腦功能相同的,那就應該定義死亡為: 一個直線腦電圖的事件。(Me-Nu,2009)

 靈魂

靈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許多宗教都認為,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大多數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維基百科, 2009an)

現代科學的靈魂否定說

現代科學認為,沒有靈魂存在的證據。人死後,生命消失,肉體逐步分解,不會留下任何非物質的存在。這種觀點不同於信仰,而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集到無可爭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儀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

這意味實際上否決民間故事中靈魂的意義,至於宗教教的靈魂只不過為了解釋人和動物的不同,可是其實現代已經可以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人和動物不同機制,所以在科學上可有可無但仍有哲學的意義,如人權和人的尊嚴等價值。(維基百科, 2009an)

實驗案例

在調查很多瀕死經驗臨床案例後,有部分科學家將靈魂定義為以某一種形式存在的能量場。

Duncan MacDougall 醫生讓瀕死經驗的人躺在一個秤上,然後量度他們死後體重的變化,並發現有人在死後立即減少了21克的體重。他們認為,這個重量就是靈魂的大約重量,並以能量的形式離開了肉體。 但後來更多的類似實驗表明,人死後,重量並未立刻減輕;此實驗由測量誤差所致。(維基百科, 2009an)

既然長生, 转世,來生, 永生是虛幻不存在的, 我們理應沒有上帝決定接受現象世界中沒有上帝存在的這個事實,選擇做一個誠實而獨立(沒有上帝存在)的人,而不是陷入不知道究竟是人創造了造物主或反之的循環論證當中。(維基百科,2009u)

我們的生命總有一日會滅絕的,這種省悟,使那些深愛人生的人,在感覺上增添了悲哀的詩意情調。然而這種悲感卻反使人更熱切深刻地要去領略人生的樂趣。這看來是很奇怪的。我們的塵世人生因為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必須趁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盡情地把它享受。如果我們有了一種永生的渺茫希望,那麼我們對於這塵世生活的樂趣便不能盡情地領略了。(林,1937,pp 166-169) 我們消除了永生觀念,生活上的問題就變得很筒單了。問題就是這樣的:人類的壽命有限,很少能活到七十歲以上,因此我們必須把生活調整,在現實的環境之下盡量地過著快樂的生活。(林,1937,pp 166-169) 

既然人生苦短,稍縱即逝; 既然人生僅此一次,不能再來一次, 那麼, 人生的意義就是—-要享受人生, 講白一點就是要: 活得滋潤, 活得開心, 沉浸在滋潤開心的生活中, 以致忘了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去「尋找(虛幻)宗教」這件事

總結: 人類理應是不需要宗教的

參考文獻資料 

宗教 — 名言佳句篇

宗教 — 名言佳句篇

      

 

宗教是貪生怕死 , 無知愚昧, 恐懼死亡,胡思亂想,看破紅塵, 無依無靠, 機緣巧合, 疑神疑鬼, 因緣際會, 穿鑿附會, 掐頭去尾, 斷章取義,自以為是, 妄加揣測, 自欺欺人, 自圓其說, 裝神弄鬼, 胡說八道等等其中某幾樣的組合的產物。 ~何宗陽

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被容忍,因為每個人都必須按他自己的方式上天堂。All religions must be tolerated, for every man must get to heaven in his own way.~腓特烈二世 (普魯士)Frederick the Great

當人擺脫了宗教,他會有更好的機會過上正常和健康的生活。When man is freed of religion he has a better chance to live a normal and wholesome life.~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所有的宗教和非宗教都必須被容忍,因為每個宗教信徒都必須按他自己主觀的方式上天堂上那尚未證實的虛幻來世天堂; 而每個非宗教者也都必須按他自己的方式, 會比宗教信徒有更好的機會, 過上只有今生的正常和健康的生活。 ~ 何宗陽

 人類歷史在本質上是一部宗教史,宗教掌握了人類生存奧秘的樞紐~汤恩比( Amold  J. Toynbee 历史学家)

一切消滅宗教的企圖必歸失敗。~甘地(印度哲人)

 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叔本华(德)

 從宗教求助於神學那一刻開始,它就已經注定要毀滅~ 海涅(德)

 宗教是記載人類的自我主義的歷史中的極重要的一章~ 威廉·詹姆斯(美)

 宗教只是一種工具,可用於統治者希望操縱民意。~尼克洛娣貝爾納代馬基雅維(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 16世紀早期的意大利政治哲學家)

宗教是無知和恐懼的產物。~提圖斯路克勒丟思卡魯斯(Titus Lucretius Carus羅馬哲學家)

宗教是被壓迫動物的嘆息,無情世界的心臟,無魂條件的靈魂。這是人民的鴉片。廢除人民虛幻幸福的宗教是他們真實幸福的需求。 ~馬克思

一個人有幻覺是一種精神疾病,少數人有幻覺是一種邪教,許多人有幻覺是一種宗教。~羅伯特T卡羅爾Robert T. Carroll, 美國作家和學者

世界將結束,如果宗教並沒有結束。~馬赫Bill Maher’s的電影* Religulous *諷刺所有宗教的可信度和社會影響力,不祥地結論出:

許多宗教派別和宗教領袖個人發表聲明,承認進化論(承認進化的發生)。

  許多宗教派別和宗教領袖個人發表聲明,承認進化論(承認進化的發生)。

(摘錄自 美國科學院、美國醫學科學院著, 科學、進化與神創論, 2008)

 宗教社團言論摘錄

許多宗教派別和宗教領袖個人發表聲明,承認進化的發生,並且指出進化和信仰並不衝突。

 “在有關人類起源的進化論與上帝乃造物主的教條之間沒有矛盾。”——基督教長老會

 “學生對進化論的無知將嚴重危害他們對世界和自然法則的理解,用’科學的’面目給他們介紹其他學說將使他們對科學的方法和標準產生錯誤的概念。 ” ——美國猶太教教士中心協會

 “在他的教皇通諭《Humani Generis》(1950)中,我的前任庇護十二世已經肯定,只要我們不喪失某種固定的信念,在進化論和有關人類及其使命的信仰教條之間沒有衝突……今天,在該通諭發表半個多世紀以後,有些新的發現引導我們承認進化不僅僅是假說。實際上,在不同的科學領域一系列的發現之後,這個理論不可思議地對研究人員的心靈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這些獨立研究的結果綜合起來——既不是預先計劃,也不是有意為之——構建了對該理論極為有益的重要論點。 ”——教皇保羅二世,給教皇科學院的信,1996年10月22日。

“我們,下面簽名的,來自許不多同傳統的基督教牧師相信,《聖經》的永恆的真理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可以和睦地共處。我們相信進化論是科學的基本事實,它經受住了嚴格的檢驗,人類許多豐富的知識和成就都建築在這個理論之上。拒絕這個事實,或者認為它只不過是’許多假說中的一種’,是對科學無知的蓄意容忍,而且將把這種無知傳遞給我們的後代。我們相信,能夠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大腦就是上帝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之一,拒絕充分使用這個禮物就是拒絕造物主的意願……我們敦促學校董事會成員肯定進化論教學是人類知識的重要部分,並因此維護科學課程的完整性。我們要求,把科學作為科學來對待,把宗教作為宗教來對待,這是兩種不同形式的相互補充的真理。 ”——“牧師公開信”,由1萬多名基督教牧師簽名。詳情參見http://www.butler.edu/clergyproject/clergy_project.htm

諸宗教的人生觀—-生活的目的與生命的意義

諸宗教的人生觀—-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義 

(摘錄自 人生的意義—-  有點無聊, 但不得不談的人生 觀大話題 何宗陽編著譯)

一些信徒說把宗教或者上帝從他們的生命中拿走,將讓生命變得無意義。他們說,是上帝賦予了生命以意義。

猶太教的世界觀,生活的目的是服務於一個真正的上帝,並準備未來的世界。

基督教認為,其生活主要目的是為了像基督(完美主義)一樣生活,以一個人所有的心,靈魂,心思愛上帝,和愛人如己。什麼是人的主要目的? 答案是:人的主要目的最終是要榮耀上帝,並永遠享有受他。上帝需要一個人遵守已啟示的道德法律:你 要 盡 心 、 盡 性 、 盡 意 、 盡 力 、 愛 主 你 的   神 。其 次 、 就 是 說 、 要 愛 人 如 己 。(聖經馬 可 福 音12:30-31)

 伊斯蘭教中,人的生命的最終目標是尋求真主的樂趣(阿拉伯文相當於“上帝”)藉遵守神在古蘭經和先知傳統啟示的指引。塵世的生活,僅僅是一個測試,確定一個人的來世,是在天堂或地獄

巴哈教徒,其生命的目的是側重於精神成長和為人類服務。

 印度教認為:人類生命有四個可能目的:愛與感性的樂趣,財富,正義與道德, 和輪迴解脫 。

 起源於古印度的耆那教(Jainism)認為: 生命的意義可以說是用身體實現自我實現和幸福。

 佛教認為:生命的意義是結束痛苦,通過斷滅自己的渴望和概念的貪愛。即斷滅三毒,又稱三根,分別指貪、嗔、痴。貪是貪愛五欲,嗔是嗔恚無忍,痴是愚痴無明,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稱「三毒」,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

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的高度蓋括是「四法印」,即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諸行無常的「行」指一切有為之法,因緣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無形的心法皆屬行法。

   「無常」粗分講有生就有滅,變化無常;細分講任何事物都無一剎那的恆常,在一剎那之間起著生滅的變化。前一剎納的我,已非此一剎納的我。生即是滅,生中包含著滅,生與滅之間,沒有煞那的隔間。任何事物若有剎那的不變狀態,就意味著「常恆」。

     「有漏」的「漏」指貪嗔痴等煩惱,煩惱是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時堵塞漏洞,定會沉船。人的煩惱,就是使人下墮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煩惱心影響的任何思想、行為都為苦果。

      諸法無我的「我」,指一切事物包括自已都是眾緣形成之物,並無任何自性〈我〉實際存在的規定性,所以是諸法無我。

     「涅盤」是指生命消除煩惱,脫離業力輪迴的自由平靜狀態,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響往的理想境界。(

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和其他宗教有什麼區別?29/04/2010 補註, http://tw.myblog.yahoo.com/w100321407/article?mid=487&prev=491&next=486)

 錫克教(Sikhism)認為:生活是一個機會去了解上帝以及發現在於每一個人的神性。

道教認為:信徒生命的意義是要體驗, 實現存在的臨暫本質。只有反思可以幫助人們找到生活的理由,…簡單的答案就在我們的內心裡。

 儒教認為人們應該在一般普通的人類生活中實現生命的終極意義。

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

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

何宗陽編著

前言

 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就是使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是承續 <為什麼人們(含知識份子,科學家…)會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作業系統新假說>乙文中曾提到的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 並略加補充。

先引述<作業系統新假說>乙文所說:

雖然上帝只是想像虛構的,只虛擬地存在於信徒的大腦/心智中.但宗教只要說服你在開始時—雖然它是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先有一個信心的飛躍 (a leap of  faith)去試試看,然後通過祈禱,宗教活動和宗教經驗,你的大腦會逐漸被蒙蔽,自己的「宗教COS」會傾向於用神來解釋身邊一切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宗教要求人們先有信心及為甚麼世上所有的宗教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要求所有的人和信徒一定要「用信心禱告」的歸根究底的原因了。

作業系統假說基於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 認為所有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大腦內, 是「宗教COS」控管下的產物。

作業系統假說基於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認為「用信心禱告」本身就是一種心智活動。認為早期的宗教領袖或許不懂”對腦的研究—由最細微的分子活動,到神經細胞的生長,到神經元之間的系統聯結” (曾志朗 , 2007), 但他們從觀察及自己的經驗中深知「用信心禱告」是「與神相遇」,「見到上帝」,「悟證禪定」的不二法門。這種經由「用信心禱告」開始而取得的「個人經驗」—-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就是使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

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

所謂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係泛指於在宗教崇拜修行(諸如祈禱,冥想沉思,研讀經書,聚會,作儀式,服務事工等等  )中所獲得之生理或心理層次之特殊經驗。原具神經質者,由於極易取得類似之經驗,因此每每執幻為真,捨本逐末, 甚至裝神弄鬼,大放厥詞。也有一種人,不甚喜愛研習經書,卻喜愛賣弄玄虛。偶獲神秘經驗,即自詡為得神之化身或轉世菩薩。(心源,2007)

世界上絕大部分宗教之所以能令信徒人義無反顧地為其獻出一切,包括生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徒們曾經歷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這種神秘經驗,或許體會體驗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點,就是在某一個時空點內,教徒突然感到無上喜悅,全身好像被「聖靈充滿」,世界變得特別有意義,有些教徒 會自己覺得有和神直接溝通的能力,諸如:「與神相遇」, 「神與我同在」,「神向我低語」, 「神向我顯現」,「神親自告訴我」,「神啟示我」, 「耶穌基督向我顯現」,「聖靈在我心中向我啟示」. 「神擁抱我」,「神留在我們中間」,「我聽從靈的教導和低語」,「主向我顯現」,「上帝呀,難道您真是在向我顯現嗎?」, 「在聖靈的帶領之下」, 「在生命中遇上了神」,「經驗到神」,「靈浸」, 「聖靈充滿」。這種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威力無窮,可令信徒們單方面認為「神與我同在」而義反顧地獻出一切, 甚至生命。

這種神秘經驗,是宗教的特質,而不單是基督教的特質,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就以佛教為例,密宗的神秘經驗比基督教更強得多,但禪宗則絕少神秘經驗色彩。一些小教會,不論被視為正或邪,教徒都會有神秘經驗,例如日本的奧姆真理,美國的大衛支派,否則斷不可能有那麼多知識分子、大學教授也參與其中。 (Hauman, n.d.)

「經驗到神」,及理性的智力的信教理由

舍默和弗蘭克薩洛韋(  Shermer and Frank Sulloway)的, 從近1000人,“1998年公眾調查”中最有趣,最有意義的結果之一是: 近50%的人選擇了宇宙的美好設計經驗到神等智力的信教理由,作為“為什麼你相信上帝?” 此一問題的答案。(Shermer,1999. p. 84-5)

這一個調查(如「經驗到神」,及理性的智力的信教理由)可以再度佐證作業系統假說所強調:  信徒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使用上帝之名, 裝神弄鬼,大放厥詞

許多宗教界人士常會使用上帝之名,裝神弄鬼,大放厥詞—-來加強他們話語的力道或合理化自己的決定。舉個例子: 他,  巴勒斯坦新聞部長, 在形容美國總統布什的“對上帝的信心,將啟發激勵他…只是抽象形而上式地在他的耳邊耳語“ 時, —-可能,毫不奇怪地,會轉變成說成 ”上帝告訴我,’喬治,去結束在伊拉克的暴政’,而我去做了。“。

毫不奇怪地,“昨晚白宮立即發表了一個簡短否認, 駁回巴勒斯坦新聞部長的評論:’荒謬!’ 發言人斯科特麥克萊倫Scott McClellan說,布什先生,雖然是虔誠的基督徒,’從來沒有說過那些話’”。(Freema,2005)

這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嚇人的事,如果布什只是保持沉默,或者提出了他個人神秘經歷的細節,說他聽到神的訊息如何如何,這些都會讓一般人認為布什患有幻聽的問題。  

 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內—大腦?

許多人認為,他們確知上帝是存在的,因為他們經歷過上帝本身。他們可能會有看到上帝或天使或幽靈的異像。他們可能通過冥想或宗教儀式, 在頭腦內聽到了某種聲音或形而上學的耳語。這種宗教有關的現象,一種靈性精神的時刻或宗教的頓悟,極有可能是來自視覺和聽覺的幻覺—在有意識和清醒狀態,或來自大腦生理的障礙?

難道神秘經驗是有些疾病的症狀?很可能是顳葉癲癇的結果, “常見於腦顳葉的特定區域的損害而造成…原因可能包括外傷,感染,由於缺乏氧氣而損害顳葉一部分,腦腫瘤,遺傳綜合症,以及任何形式的損害。“(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2008)這將是一個有價值的討論和研究領域, 以後將再論涉。然而,根據1996-9調查,來自英國,德國和意大利, 超過 1.3萬人的報導: 幾乎 39%的人呈報曾有幻覺的經驗。(Ohayon, 2000) 

如果宗教的神秘經驗的確提供宗教真理的證據,那麼是那一個宗教提供宗教真理的證據呢?

大多數宗教所聲稱的是相互衝突的。有一個西方自由主義者經常提出訴求: 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一樣,但訴求的依據往往是寥寥可數。如果某一個宗教的神秘經驗能證明某一個宗教,那麼為什麼無法證明所有宗教呢?它可能,更有可能的是: 那是個人的預先信仰(PRIOR BELIEFS)形成任何他們聲稱的大腦內部經驗。(Vardy, 1999. p 121-2)我們如何解釋為什麼所有的宗教,其核心訴求並不是真的一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宗教神秘經驗和見證?難道這些宗教神秘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內—大腦?

沈三蓮在<當你的意識不存在,何來神佛菩薩?>一文裡說的真切: “從實相的角度來看,神靈仙佛,還有淨土地獄之類的意境,都是頭腦創造出來的概念,並非先有這些概念,才創造出我們和世間萬物。如果沒有基因和細胞,沒有細胞組成的各種器官和神經系統,沒有氧氣和營養,我們的大腦就不會有意識,沒有意識,就沒有神靈仙佛、淨土地獄之類的概念,當一個人氧氣不足,他的大腦就無法正常運作,這時,他深信不疑的神靈仙佛何在?當一個人的意識平台出現了障礙或問題,意識受損或昏迷,甚至成為植物人,他連自我意識都無法成形,何來神靈仙佛的概念?”

個人經驗

 用大腦神經學的術語來說,「個人經驗」一詞指的是「一個人大腦內的『神經網路連接模式』」(Feldman 2006;胡卜凱 2005)。

 個人主觀的經驗是指所謂「如何及什麼才是感覺到有感覺?」(sentience)的問題,指的是個人主觀的經驗到有某一件事發生了的一種覺識歷程,這當然涵蓋了要為這個「感覺到有感覺」找到腦神經系統中的相關活動。在這一個層次上,柯霍(Christof Koch)和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有相當不同的看法,前者認為有一組特定的神經元負責特定性質的感覺的察覺,後者認為分散在各處的神經元因刺激形成同步活化的集合量超過一定程度時,就激發了感覺到感覺發生的意識。觀點雖然不同,兩者的基本看法卻都非常的唯物,都在尋找和意識發生相關的神經元的活動型態。(曾志朗, 2007)

 我們或可瞭解宗教徒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在宗教徒內心,是怎樣 的純潔而真實,決非有意的謊言”, 印順法師曾說: 「反宗教及自以為非 宗教者,不能信解宗教的特殊經驗,以為只是胡說亂道,捏造欺人;或者是神經 失常,幻覺錯覺。不知道,宗教決不是捏造的、假設的。心靈活動的超過常人, 起著進步的變化,又有何妨?宗教徒的特殊經驗,說神說鬼,可能有些是不盡然 的,然不能因此而看作都是欺騙。各教的教主,以及著名的宗教師,對於自己所 體驗所宣揚的,都毫無疑惑,有著絕對的自信。在宗教領域中,雖形形色色不同 ,但所信所說的,都應看作宗教界的真實。即使有與事實不合的,也是增上慢─ ─自以為如此,而不是妄語。如基督徒的見到耶穌,見到上帝,或上帝賜予聖靈 等,他們大都是懇切而虔誠的。如佛教徒的悟證,以及禪定的境界,見到佛菩薩 的慈光接引等,都是以真切的信願,經如法修持得來。這在宗教徒內心,是怎樣 的純潔而真實,決非有意的謊言(以宗教為生活的,當然有欺謊的報道)」(印順法師, 1990)

 根據目前一般學者所接受的理論,動物的行動或行為由大腦神經網路控制。人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網路的確相當簡單。但是,我們都知道人有學習的能力。隨著人的成長,這個神經網路的連接狀況越來越複雜。目前的理論認為,人的大腦神經網路持續在連接和改變中一直到人死亡。(胡卜凱, 2009.)

腦是由稱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所組成的神經系統控制中心。它控制和協調行動、體內穩態(身體功能,例如心跳、血壓、體溫等)以及精神活動(例如認知、情感、記憶和學習)。 ….現在由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來研究腦部的功能,我們已經得知腦部是一個產生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器官。 ….腦含有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neuron),又名神經細胞(nerve cell))約佔腦細胞十分之一,剩餘的九成稱為膠質細胞。(維基百科, 2009aj)

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

「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認為:在人體內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刺激人的感官神經細胞,這些刺激在神經細胞 中產生神經訊號。神經訊號經過許多各別神經細胞,傳遞到大腦的大腦皮層。神經訊號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有電波或化學成分的形式。它們在大腦內的傳遞過程, 當通過各腦神經細胞間的神經鏈間隔時,由於此訊號和周邊物質所生的物理和/或化學作用,形成神經鏈連接。此類連接路徑形成的模式,稱為(大腦)神經網路。此連接路徑即人的記憶。記憶是人「意識」的基礎。人的「意識」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的基礎。 (胡卜凱, 2005)

現在由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來研究腦部的功能,我們已經得知腦部是一個產生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器官 (維基百科, 2009aj)身體中沒有靈魂, 唯物主義(物心一元論monism)是比心物二元論經得起現代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的檢驗。

唯物主義(物心一元論)

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當然了, 我無法接受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的第一性,物質的第二性,也就是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唯心主義,即唯心論。(维基百科. 2009a)

錯誤心物二元論

心物二元論是一個心靈哲學的課題,由笛卡兒(Descartes)最早正式的提出。心物二元論(dualism)的根本論據是指人是由「心靈」和「肉體」兩部份所組成,與唯物主義強調「一個人的肉體就是它的全部」這種論據相對立。在過去,哲學家一直都認為不能驗證的思維試驗。但隨着複製人類的可能性出現,使得這個實驗變得可能:

  1. 假若複製人與「他」的元祖擁有相同的思維和記憶,那表示「唯物論」的觀點完全正確;
  2. 假若複製人只是一具不會思考的哲學喪屍(Philosophical Zombie),那表示笛卡兒的觀點完全正確;
  3. 但更大的可能是複製人與「他」的元祖一樣擁有思維的能力,但並不繼承元祖的任何思想內容(記憶),而是像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維基百科, 2009am).

因此,現在我們知道笛卡兒的二元論錯誤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腦受傷了,心智就改變了,是互為表裡的一體,是一元論而不是二元論。(洪蘭,n.d.)

結論

 神經學家安東尼奧 河 達馬西奧Antonio R. Damasio在其著作”笛卡兒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一書中認為身體是思想的起源。達馬西奧檢查了思想運作的生理過程,然後作出建言:思想是內在於身體中的,身體中沒有靈魂的存在。笛卡兒的“錯誤”是把心智和身體二元分離的。((Wikipedia, 2009w

 最近有一些神經學家堅定地接受所有人所想的,感覺的,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大腦所造成的,并致力於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研究宗教和心靈的神經生物學,努力探索心靈和神秘經驗神經基礎。無論他們主張的正當性到何種程度,神經病學鋪平了了解宗教和神學的新基礎。

  公平地講,個人神秘經驗將堅定地使信徒自己相信:上帝或上帝的靈,一直與他們親密或上帝已經以神聖的直接顯現表明他的慈悲;但在另一方面,卻缺乏合理的理由,無法說服那些了解基本大腦運作的人。這種所謂與至高者的直接經驗的“證明上帝”,也許是最薄弱的論據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因為它是不能與他人分享的,但是,是最重要的信仰支柱,和信念基石。

 個人收到的啟示或個人認為通過宗教或祈禱或任何心靈遇到的將是對其本身極其有意義的,雖然其他人可能不會嚴肅地把他們當作一個真正的事情。在評論從個人的經驗來證明上帝存在的論點,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明確指出, “個人的經驗對那些聲稱有一個個人的經驗的人本身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但它對其他任何人或任何了解心理的人是最沒有具說服力的。 “ ((Hawkins, 2006. p88.)

在此再次強調: 根據Shermer and Frank Sulloway“1998年公眾調查”(Shermer,1999. p. 84-5;  如「經驗到神」,及理性的智力的信教理由)可以再度佐證作業系統假說所強調:  信徒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個人主觀的宗教神秘經驗和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 ,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參考文獻資料

有神論的罩門—-宗教入門必讀: 為什麼人們(含知識份子,科學家…)會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作業系統新假說

有神論的罩門—-宗教入門必讀:為什麼人們(含知識份子,科學家…)會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作業系統新假說

印章  我愛真的2 in 1

何宗陽編著

本文謹獻給:  

(Homo sapiens sapiens) 。科學分類則為真核域,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靈長目, 人科, 人屬, 智種的所有人類(2009年為67 億多)

 

包括:

  1. 宗教信仰者

  2. 無宗教信仰者

  3. 尋求宗教信仰者

  4. 欲戒宗教信仰者

  5. 欲換宗教信仰者

  6. 離棄宗教信仰者(曾是宗教信仰者)

  7. 拒絕宗教信仰者

  8. 反對宗教信仰者

也獻給讓我們(個人生命只有數十年的人類)有機會走到今天的:

太陽系 50         億年
地球 45.6      億年
月球 45.6      億年
海洋 40         億年
細菌、藻類等原核單細胞生命   38         億年
矽綠藻、有孔蟲等真核生物     20         億年
珊瑚、水母、海綿等多細胞生物 10         億年
海洋中出現魚類等脊索動物 5           億年
水生動植物爬上陸地 4           億年
兩棲類 4.0-3.6  億年
陸上原始森林始 3.6-3     億年
恐龍等爬行動物和鳥類 2.5-1.5  億年
哺乳類動物   2.0        億年
靈長類猿猴 3000     萬年
與人類已很接近的南方古猿 4-1       百萬年

(劉&蔡, 2000;陳述彭, 1998;宋, 2009; Dawkins, 2004;吳汝康, 1989)

何宗陽編著

 人們為什麼相信上帝?相信有神?希望這一個大的,嚴重的或可能有點可笑的問題將導致我們更深一層的思考信仰上帝的可能原因。(Shermer, 1999. p.59-88)

 多數有神論者是通過家庭和社會被動地獲得他們關於神的觀念,但一般來說,他們很少以理性為基礎、通過深入的哲學思辯,獨立地做出有神還是無神的判斷。如果成年以後才開始信神,往往是根據偶發事件,建立了某些其實難以證明是否真的與神相關的因果關係所致。 (維基百科, 2009)

最常見的例子是車禍和醫療,”巧合“與“例外”原本就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車子撞壞了人卻平安的事故天天都發生,所謂“不藥而愈”的例子更是多,這些”巧合“與“例外”同樣會發生在無信仰或者不同信仰的人身上。 (不敗, n.d.)

 所有宗教信徒們都瘋了嗎? 

 美國作家和學者羅伯特T卡羅爾(Robert T. Carroll)認為: 一個人有幻覺是一種精神疾病,少數人有幻覺是一種邪教,許多人有幻覺是一種宗教。

難道所有宗教信徒們都瘋了嗎? 不會吧! 不至於吧!

為什麼地球上人口超過百分六十的人,如果民意調查和統計的可信度是可以接受的,或至少數十億人會落入道金斯描述的所謂”上帝妄想”?這些在地球上大多數人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在宗教裡, 是都精神失常,瘋了,妄想,甚至精神病了嗎?

 不,我寧願不這麼認為。反而,看來他們是站在有利的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多數人的理由來推論神的存在”— 雖然這顯然是荒謬的論點—聲稱“如果超過四十億的人相信上帝,它提供了初步證據證明上帝的存在。 ” 有沒有任何更深層次的令人信服的解釋—對我們現代時代這一驚人,令人難以置信的宗教現象的解釋?

在1991年論文“心智病毒”道金斯創造了長期”信心受苦者”一詞—感染信心病毒的受害者。他認為, “信心受苦者”典型的“發現自己被一些深層的,內在的信念推動著—即有什麼東西是真實的,或對的,或良善的; 一種信念,即似乎沒有欠任何證據或理由,但是,然而,他覺得完全令人信服和有說服力的。 “ 和 ”作出了強大的和不可動搖的積極信心屬性,儘管基於沒有根據的證據。 “

此外,他還指出, ” 信心受苦者“認為”神秘“是一件好事,甚至陶醉於自己的不可溶性. 道金斯還強調他聲稱,宗教和信心的擴散不是由於證據的支持,而一般是通過一代又一代或從個人魅力而來。他補充說: “信仰傳播著¸儘管它完全缺乏每一個這些標準方法的屬性:可測性,證據的支持,高精度, 可量化性,連貫性,主體間性,可重複性,普遍性,先進性,獨立的文化環境,等等。 “(Dawkins, 2003).

 道金斯的 “信心受苦者”理論似乎無法合理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神和 今天為什麼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神。 人類基本上是追求快樂, 如果上帝并不存在, 宗教和信徒们到底是怎麼了?

 阿利斯特 麥格拉斯Alister McGrath,基督教神學家,引用了100研究,尖銳地評論批評道金斯文章“心的病毒”,“如果宗教在最近的研究79%被報導為,對人類的福祉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又怎能可以想像被視為類似於病毒? 

我們不能只是說 宗教信徒們所有”上帝談話”是荒謬的,可笑的,無法認知的,語言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和胡說八道。我們不能只是說宗教不科學,因為它無法用科學方法來檢驗的。我們不能只是說宗教信仰本身是胡說的,荒謬的,不合邏輯的,是毫無根據的,徒勞的,語無倫次的,不知所云的,自相矛盾的,甚至瘋狂和危險的。

其實許多的批判都是沒有理解宗教的本質和現象缺乏深度、不完整的批判,在許多信徒看來就是錯誤的批判,反而加強了他們的信仰,雖然被壓制,但是他們的心沒有改變。 ….發達國家都有許多人信仰宗教,包括許多高級知識分子,也包括美國總統布什。如果用不理性,不科學來解釋他們的信仰,沒有說服力,也造成敵對。宗教信仰者的堅定和執著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因此才有人體炸彈。 ….對於宗教的無理批判是會引起多強烈的敵對的,實際上宗教能夠在各種活動中起到如此強大的作用力,我們應當承認它可能有其合理性,否則那麼多的人都是傻瓜嗎? (宗教的功能和探討宗教的意義, 2006)

 總是有些事情—- 尤其是像宗教這種深度影響人類生活的事情—我們是非常想要弄清楚,只要它們是有可能性的。

 本文想要表明一個能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 此一目標就是:

  1.   如果宗教是虛假的,沒有”上帝的存在”,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神呢?今天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神呢?為什麼會有人去相信宗教那種怪異的、不可思議的信仰?
  2.   新假說–作業系統
  3. 替代宗教功能的方式(另文討論)
  4.  如何避免掉入宗教的陷網(另文討論) 

 經過三十多年的觀察,研究和測試的假設(另文討論),我很高興地宣布我的發現和在此披露我的宗教結論。

在這裡我要大膽地提出一個新假說–作業系統假說 用這假說來合理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含知識份子,科學家…)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和 今天為什麼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含知識份子,科學家…)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 來合理解釋所有的信徒並非完全不理性 , 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

本假說主要是想指出這樣的可能性﹐並提出一條可行的驗證方法。而一旦這種假說可以成立﹐通過對不可動搖信念的關鍵原因提供一個完整的解釋,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藉此開創出新的宗教視野。

我希望能夠打開人們的眼睛去真正了解他們的宗教歷程及心靈(心智思維)狀況。其實, 他們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如果宗教的經驗的確提供宗教真理的證據,那麼是那一個宗教提供證據呢?

大多數宗教所聲稱的是相互衝突的。有一個西方自由主義者經常提出訴求: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一樣,但訴求的依據往往是寥寥可數。如果宗教經驗能證明一個宗教,那麼為什麼無法證明所有宗教呢?它可能,更有可能的是: 那是個人的預先信仰(PRIOR BELIEFS)形成任何他們聲稱的大腦內部經驗。(Vardy, 1999. p 121-2)

我們如何解釋為什麼所有的宗教,其核心訴求並不是真的一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宗教經驗和見證?難道這些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內—大腦? 游惠瑜的說法是較可接受的說法, 游認為, 信仰的對象經常因為是超乎經驗世界,為經驗世界原因或意義的來源,因此不可能再由經驗世界加以證明。於是信仰在本質上經常是一種主體內在主觀上的認定,多於依賴客體外在客觀上的保障。(游, 2003)

 計算機作業系統(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以下簡稱也COS)的類比比喻 

宗教問題可以以不同的比喻來比較作討論,我以為在我們這個技術時代,一個最合適和適當的比喻是計算機作業系統。

雖然電腦可以以驚人的速度執行計算完成非凡的工作,但他們沒有情感的經驗,沒有夢想和沒有思想—這些人類基本組成的部分。至少目前還沒有!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走向計算機和機器人在情感能力的發展。(Chudler ,2001).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學教授蘭德爾歐賴利Randall O’Reilly: 科學家認為,人腦的一個地區與人類智力能力驚人的功能很像數字計算機是至關重要的。 “許多創造這些模型的研究人員迴避作計算機的比喻,” 歐賴利說。 “我的工作來自這樣一個傳統—人們的大腦都不是像電腦。現在突然,因為我們看大腦,其實,在某方面他們是像計算機的。(ScienceDaily, 2006,Oct. 6) 人與電腦之間有很多的相似性—- 詳見”人腦與電腦的比較和比喻” 乙文, 因此, 我以為在我們這個技術時代,一個最合適和適當的比喻是計算機作業系統。

此計算機作業系統(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以下簡稱也COS)的類比比喻將作為一種設備來解釋信徒,腦,心,宗教和上帝的關係的結構。這一COS類比比喻,從一個特定的到另一個特定的的推理,它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解釋:

1。為什麼上帝是不真實存在的,而只是虛擬想像的。
2。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教和所有的宗教都宣稱它是真正的或唯一真正的。    —衝突的論點。
3。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信徒在他們的宗教中可以感受到或確定他們是真正唯一的 宗教,及他們的上帝在回答他們 的祈禱。
4。為什麼仍然有幾十億人相信在一個虛擬想像的上帝。

 當然,COS類比比喻是比較兩個不同的東西,而總有一些特性這兩個不同的東西是無法共有的,因此試圖批評這比喻說”行,但這是不同的,因為….” 是不公平或是不合理的批評。

從常識,理性和邏輯的角度,宗教經書(如《聖經》)上說的有許多無法用理性解釋的怪現象東西。宗教信徒們所有”上帝談話”也是荒謬的,可笑的,無法認知的,語言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和胡說八道。可是,一旦信了宗教上帝之後,大腦思維結構就會明顯地發生根本變化。

 我們每一個人在信宗教之前都會有「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作為我們的操作系統。「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一旦遭某種宗教狂熱病毒攻擊,你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就無法正常運作了,甚至您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就沒有用了。就像一個艾滋病毒,一旦一個人的身體遭艾滋病病毒攻擊,你的免疫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了,甚至沒有任何功能了。

 對某些邏輯理智要求比較寬鬆的人來說,  信心的飛躍就像是初嚐藥物毒品,–把心智的主控權交了出去,將很可能或必然地走上上癮之路

 信心的飛躍就像是把原有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COS (電腦系統的核心與基石)除去,安裝上一個新的宗教COS,如道教 COS, 神道教COS, 耆那教COS, 孔教COS, 巴哈伊教COS, 猶太教COS, 錫克教COS, 瑣羅亞斯德教COS, 印度教COS, 佛教COS, 中國民俗信仰COS, 伊斯蘭教COS, 基督宗教COS(包括一切門派), 英國國教會 聖公會COS, 東正教COS, 新教COS, 羅馬天主教COS.等等.

如此把原有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COS心智的主控權交了出去, 就這樣輕易而不知不覺地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大腦思維結構也就會明顯地發生根本變化。別人看起來你好像變了一個人, 實際上你只換了一個COS. 但這一個COS卻可以左右你的思維, 因為它不只是資料、 軟體而已, 它是一個作業系統—任何一台計算機最重要的程序, 是一管理電腦硬件與電腦軟件資源的程式—-大腦的核心與基石啊! 是管理大腦硬件與大腦邏輯及記憶的控管中心啊!

 作業系統假說 認為所有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大腦內, 是「宗教COS」控管下的產物。正如(游, 2003)所說: 「信仰在本質上經常是一種主體內在主觀上的認定,多於依賴客體外在客觀上的保障。」

  即使一個邏輯理智要求比較寬鬆的人自以為以理性為基礎來探索 , 但一旦他作出”信心的飛躍” (leap of faith)之後, 任何各種通過信心祈禱,宗教活動之後才發生的偶发事件, 經驗因緣際會及機緣巧合都很可能會被自己不自覺地, 一厢情愿地— 或是掐頭去尾, 或是斷章取義, 或是穿鑿附會, 或是妄加揣測, 被解讀成和神有不可分割的關聯.

 用信心禱告?

如一開始不給它開個小縫, 那信仰精靈是無法吹進一絲絲宗教之風的.雖然上帝只是想像虛構的,只虛擬地存在於信徒的大腦/心智中.但宗教只要說服你在開始時—雖然它是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先有一個信心的飛躍 (a leap of  faith)去試試看,然後通過祈禱,宗教活動和宗教經驗,你的大腦會逐漸被蒙蔽,自己的「宗教COS」會傾向於用神來解釋身邊一切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宗教要求人們先有信心及為甚麼世上所有的宗教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要求所有的人和信徒一定要「用信心禱告」的歸根究底的原因了。

 如摩門教要求人們獲得摩門經真實性的個人見證的條件:

“當你們蒙得這些時,我勸告你們要奉基督的名求問神,那位永恆之父,這些是否真黨的;如果你們用真心誠意來求問,有著對基督的信心,他必藉著聖靈的力量,對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摩門經摩羅乃書第十章第4,5節)

 其實,「用信心禱告」本身就是一種心智活動。早期的宗教領袖或許不懂”對腦的研究—由最細微的分子活動,到神經細胞的生長,到神經元之間的系統聯結” (曾志朗 , 2007), 但他們從觀察及自己的經驗中深知「用信心禱告」是「與神相遇」,「見到上帝」,「悟證禪定」的不二法門。這種經由「用信心禱告」開始而取得的「個人經驗」—-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就是使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不疑的主要原因。

 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 

用大腦神經學的術語來說,「個人經驗」一詞指的是「一個人大腦內的『神經網路連接模式』」(Feldman 2006;胡卜凱 2005)。

 個人主觀的經驗是指所謂「如何及什麼才是感覺到有感覺?」(sentience)的問題,指的是個人主觀的經驗到有某一件事發生了的一種覺識歷程,這當然涵蓋了要為這個「感覺到有感覺」找到腦神經系統中的相關活動。在這一個層次上,柯霍(Christof Koch)和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有相當不同的看法,前者認為有一組特定的神經元負責特定性質的感覺的察覺,後者認為分散在各處的神經元因刺激形成同步活化的集合量超過一定程度時,就激發了感覺到感覺發生的意識。觀點雖然不同,兩者的基本看法卻都非常的唯物,都在尋找和意識發生相關的神經元的活動型態。(曾志朗, 2007)

 我們或可瞭解宗教徒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在宗教徒內心,是怎樣 的純潔而真實,決非有意的謊言”, 印順法師曾說: 「反宗教及自以為非 宗教者,不能信解宗教的特殊經驗,以為只是胡說亂道,捏造欺人;或者是神經 失常,幻覺錯覺。不知道,宗教決不是捏造的、假設的。心靈活動的超過常人, 起著進步的變化,又有何妨?宗教徒的特殊經驗,說神說鬼,可能有些是不盡然 的,然不能因此而看作都是欺騙。各教的教主,以及著名的宗教師,對於自己所 體驗所宣揚的,都毫無疑惑,有著絕對的自信。在宗教領域中,雖形形色色不同 ,但所信所說的,都應看作宗教界的真實。即使有與事實不合的,也是增上慢─ ─自以為如此,而不是妄語。如基督徒的見到耶穌,見到上帝,或上帝賜予聖靈 等,他們大都是懇切而虔誠的。如佛教徒的悟證,以及禪定的境界,見到佛菩薩 的慈光接引等,都是以真切的信願,經如法修持得來。這在宗教徒內心,是怎樣 的純潔而真實,決非有意的謊言(以宗教為生活的,當然有欺謊的報道)」(印順法師, 1990)

 根據目前一般學者所接受的理論,動物的行動或行為由大腦神經網路控制。人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網路的確相當簡單。但是,我們都知道人有學習的能力。隨著人的成長,這個神經網路的連接狀況越來越複雜。目前的理論認為,人的大腦神經網路持續在連接和改變中一直到人死亡。(胡卜凱, 2009.)

腦是由稱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所組成的神經系統控制中心。它控制和協調行動、體內穩態(身體功能,例如心跳、血壓、體溫等)以及精神活動(例如認知、情感、記憶和學習)。 ….現在由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來研究腦部的功能,我們已經得知腦部是一個產生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器官。 ….腦含有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neuron),又名神經細胞(nerve cell))約佔腦細胞十分之一,剩餘的九成稱為膠質細胞。(維基百科, 2009aj)

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 

「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認為:在人體內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刺激人的感官神經細胞,這些刺激在神經細胞 中產生神經訊號。神經訊號經過許多各別神經細胞,傳遞到大腦的大腦皮層。神經訊號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有電波或化學成分的形式。它們在大腦內的傳遞過程, 當通過各腦神經細胞間的神經鏈間隔時,由於此訊號和周邊物質所生的物理和/或化學作用,形成神經鏈連接。此類連接路徑形成的模式,稱為(大腦)神經網路。此連接路徑即人的記憶。記憶是人「意識」的基礎。人的「意識」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的基礎。 (胡卜凱, 2005)

現在由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來研究腦部的功能,我們已經得知腦部是一個產生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器官 (維基百科, 2009aj)身體中沒有靈魂, 唯物主義(物心一元論monism)是比心物二元論經得起現代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的檢驗。

唯物主義(物心一元論)

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當然了, 我無法接受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的第一性,物質的第二性,也就是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唯心主義,即唯心論。(维基百科. 2009a)

心物二元論 

心物二元論是一個心靈哲學的課題,由笛卡兒(Descartes)最早正式的提出。心物二元論(dualism)的根本論據是指是由「心靈」和「肉體」兩部份所組成,與唯物主義強調「一個人的肉體就是它的全部」這種論據相對立。在過去,哲學家一直都認為不能驗證的思維試驗。但隨着複製人類的可能性出現,使得這個實驗變得可能:

  1. 假若複製人與「他」的元祖擁有相同的思維和記憶,那表示「唯物論」的觀點完全正確;
  2. 假若複製人只是一具不會思考的哲學喪屍(Philosophical Zombie),那表示笛卡兒的觀點完全正確;
  3. 但更大的可能是複製人與「他」的元祖一樣擁有思維的能力,但並不繼承元祖的任何思想內容(記憶),而是像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維基百科, 2009am).

因此,現在我們知道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是錯誤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腦受傷了,心智就改變了,心物是互為表裡的一體,是一元論而不是二元論。(洪蘭,n.d.) 

神經學家安東尼奧 河 達馬西奧Antonio R. Damasio在其著作”笛卡兒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一書中認為身體是思想的起源。達馬西奧檢查了思想運作的生理過程,然後作出建言:思想是內在於身體中的,身體中沒有靈魂的存在。笛卡兒的“錯誤”是把心智和身體二元分離的。((Wikipedia, 2009w

最近有一些神經學家堅定地接受所有人所想的,感覺的,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大腦所造成的,并致力於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研究宗教和心靈的神經生物學,努力探索心靈和神秘經驗神經基礎。無論他們主張的正當性到何種程度,神經病學鋪平了了解宗教和神學的新基礎。

 詹姆斯H奧斯汀(James H. Austin),在1998年,在他的著作“禪與腦:走向冥想和意識的理解”,旨在建立人腦和冥想之間的神經工作的聯繫。(Austin,1998)是上帝在我們頭內?信仰只是一種感覺?D’Aquili Eugene G. & Andrew B. Newberg於1999年的神經分析,似乎導致神秘經驗的解構,—主要來自冥想或儀式,不是指一個幻覺或夢幻般的狀態,–僅僅是大腦配置的產品。在“神秘心智:探測宗教體驗的生物學。 ”他們已經表明“心智/大腦中的功能是宗教和神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D’Aquili & Newberg, 1999)

 公平地講,個人神秘經驗將堅定地使信徒自己相信:上帝或上帝的靈,一直與他們親密或上帝已經以神聖的直接顯現表明他的慈悲;但在另一方面,卻缺乏合理的理由,無法說服那些了解基本大腦運作的人。這種所謂與至高者的直接經驗的“證明上帝”,也許是最薄弱的論據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因為它是不能與他人分享的,但是,是最重要的信仰支柱,和信念基石。

 個人收到的啟示或個人認為通過宗教或祈禱或任何心靈遇到的將是對其本身極其有意義的,雖然其他人可能不會嚴肅地把他們當作一個真正的事情。在評論從個人的經驗來證明上帝存在的論點,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明確指出, “個人的經驗對那些聲稱有一個個人的經驗的人本身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但它對其他任何人或任何了解心理的人是最沒有具說服力的。 “ ((Hawkins, 2006. p88.)

 結論 

綜上所述, 作業系統假說基於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 認為所有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大腦內, 是「宗教COS」控管下的產物。

作業系統假說基於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認為「用信心禱告」本身就是一種心智活動。認為早期的宗教領袖或許不懂”對腦的研究—由最細微的分子活動,到神經細胞的生長,到神經元之間的系統聯結” (曾志朗 , 2007), 但他們從觀察及自己的經驗中深知「用信心禱告」是「與神相遇」,「見到上帝」,「悟證禪定」的不二法門。這種經由「用信心禱告」開始而取得的「個人經驗」—-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就是使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

 這種起自或是貪生怕死 , 或是無知愚昧, 或是無依無靠, 或是看破紅塵的心態;加上一時耳軟聽信那些或是自以為是,或是裝神弄鬼, 或是自欺欺人,或是胡說八道的宗教自圓之說; 進而胡思亂想, 疑神疑鬼, 自己的「宗教COS」會任何各種通過信心祈禱,宗教活動之後才發生的偶发事件, 經驗,因緣際會機緣巧合給予或是掐頭去尾, 或是斷章取義, 或是穿鑿附會, 或是妄加揣測, 總之非解讀成和神有不可分割的關聯不可。 最終所有這些對一切宗教的經驗和現象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錯誤判斷就會把原本是無中生有,無憑無據,未經檢驗的信仰變成不可動搖的信念狂熱—以假為真深信不疑。

 這「宗教COS」假說顯然較可以合理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神和 今天為什麼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神, 這假說也顯然較可以來合理解釋所有的信徒並非完全不理性 , 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宗教COS」控管下)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其實, 他們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參考文獻資料

宗教的起源/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宗教產生的主要依據—-能不知道嗎?

宗教的起源/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宗教產生的主要依據—-能不知道嗎?

印章  我愛真的2 in 1何宗陽編著

既然這個世界, 如"虛幻不存在的神—- 不想談又不得不談."乙文所述, 理應是沒有創造者沒有神的. 但是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今天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如果宗教是虛假的,為什麼會有人去相信宗教那種怪異的、不可思議的信仰?

宗教有著廣泛的信仰者,為什麼會存在如此廣泛和持久的信仰,即使在科學存在的情況下,而且還有許多科學家本身都相信,把這些簡單地用愚昧無知來解釋的人本身顯得無知和不科學。 (從信教者的角度來分析宗教, 2006)

茲列舉宗教的起源, 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 宗教產生的主要依據 等原因如下:

1、宗教源於准宗教現象,產生於原始宗教以前,為現今卯知人類意識活動最早的形態之一,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但當無超自然體的概念,對於客體尚未神化、無敬拜求告之念,一切全靠幻想,認為某些行動可影響某些現象或事物,如法術巫術、針刺木刻人形、佩戴玉石等。(維基百科, 2009d)

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迷信之類的觀念。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宗教觀念的最初產生,反映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原始人對物質生活過程中的內部關系,即他們彼此之間以及他們同自然之間的關系無法正確理解而產生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則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上,人的意識和思維能力有了相應的發展,形成了自我意識,並能把自然作為一種異己力量在支配著人本身和周圍的一切事物的時候,從而產生了最初的宗教觀。(劉仲康, 2009)

弗洛伊德指出,倘若圖騰動物即代表父親,那麼,圖騰觀的兩個主要製度也就是由兩個禁忌——禁止屠殺圖騰和禁止與相同圖騰的婦女發生性關係——所構成,這正好和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兩個罪惡暗中呼應。如果這種假設正確,那麼,在圖騰觀的起源問題便會來一個突破性認識,即:圖騰制度是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所致。

弗洛伊德還認為,社會、宗教和道德的起源乃是弒父行為的結果。史前時代的人是生活在按父權組織的部落裡,在那裡有這樣的製度:殘暴而妒忌成性的父親將所有的女性都據為己有,而兒子們長大後就被趕走。後來,有那麼一天,被趕走的兄弟們聯合起來,殺死並吃掉自己的父親。於是,父權制的部落便告結束。由於殘暴的父親是兒子們恐懼和羨慕的對象,所以,他們一方面得聯合起來幹掉父親,因為不聯合起來就無法達成這一目標;另一方面又憑藉分食父親的肉來加強他們對父親的認同感,並因此而獲得父親的一部分能力。 因此,圖騰餐或許就是人類最初的慶典儀式,它是對最大的犯罪行為的回憶和紀念。

這便是社會組織、道德禁制和宗教的起源。由於弒父的兒子們意識到被他們自己的兒子們殺掉的命運在等待著他們,為防止這一悲劇的重演,他們便締結條約,禁止種族內部通婚,這便產生了道德。而宗教則是來源月弒父行為所引起的犯罪感。被殺的第一個父親被看做上帝,“原罪”正是弒父留在記憶中的犯罪感。所以說,社會的存在是建立在大家對某些共同罪惡的認同之上的;宗教則是由罪惡感及附於其上的懺悔心理所產生的;道德一部分是基於社會的需要,一部分由罪惡所促成的贖罪心理所造成。在社會、宗教和道德的起源問題上,弗洛伊德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俄狄浦斯情結中同時產生了宗教、社會、道德、藝術的起源。 (朱,2008)

2、人之異於禽獸,或許就在於人會隆重地埋葬死者,而且是在十萬年前就已有的禮俗。以狩獵為生的原始人類,赤裸裸地面對日出日落、夏去冬來、所獲獵物的死亡以及近人傷亡等自然法則的消長,而明白,眼前發生的一切必定循著某種無法理解的軌道周而復始地運行。他們把狩獵活動畫在山洞壁上、編成舞蹈,文化於焉開始。他們以結束其他性命以換取自己的生存,對於補償與原諒的心理需求,便以外在的祭拜儀式來表達,而祭拜就是祈禱的原型。(顏,2008)

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的野獸圖像遍佈被利器刺傷之痕跡,多認為是行法術以增加狩獵命中率。而尼安德特人、山頂洞人等的墓葬中,都發現屍骨上撒滿紅粉及砂石,可能是以血色物行法術,以求死者死後安穩或再生。當宗教及神靈觀念形成,巫術法術多成為宗教的附屬行動。研究宗教起源的學科為宗教人類學(Anthropology of religion),主要理論為萬物有靈論、前萬物有靈論、巫術論、原始一神論、功能論、神話結構學說及語言疾病學說,前四者屬進化論學派,後三者屬文化圈學派。(維基百科, 2009d)

3、原始人類的思維極不發達,形成普遍性概念方面卻顯得很無能。使原始人極易走向極端,即是把感覺、幻覺、甚至錯覺的東西都當成與客觀對象同一的東西。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65-1939)在將自己的研究轉向人類社會領域時,著重探討了宗教與科學問題,深入探討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認為,宗教的性質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幻覺,其中有些觀點類似於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當人類度過童年期後,必然會脫離宗教而進入科學階段;科學不是幻覺,它有可能使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 (黃,2006)

無論是將宗教視為一種人類精神的“返童症”還是將上帝視為人類“誇張的父親”.弗洛伊德都沒有為宗教或有神論本身的存在提供科學依據.他的工作是從心理分析方面解釋宗教的起源和上帝觀念的形成.其結果自然是證明了宗教的非理性特徵。既然其起源和本質都是非理性的,當然未來人類也不會以理性的方式去維護宗教,他確信人類文明終究會鄙棄宗教。他的這個結論在本質上仍然屬於19世紀就開始形成的“機械唯物主義評判傳統”.所以.我們仍然將他視為當代無神論的啟蒙主義者。 (單, 2006)

4、一個宗教信仰者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把握感,當他在為幸福的願望的實現沒有保證而焦慮時,便可能在心理上產生對超自然的神力的依賴,以期望神力來幫助他把握住現實。有些人信仰宗教就是為了滿足其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的需要。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自然界卻往往不如人願,它作為一種可怕的異已力量成為人類依賴和畏懼的對象。原始人由於對自然界這種異已的力量無法認識和理解而對它產生恐懼感。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費爾巴克(Ludwig Feuerbach, 1804 – 1872)指出在世界不同文化之中,神的形像各有不同,這些神的形像,大多數又與個別的文化特徵吻合。因此費氏認為:宗教信仰乃人類思域的夢想(Religion is the dream of human mind), 宗教乃源於心理的投射作用。費氏總結出: 死亡是人類宗教的催化劑,因為人要克服死亡的恐懼,於是產生宗教。沒有死亡,就沒有宗教。

5、印順法師特別強調:”宗教是人類自己的意欲表現”, 意欲是表現於欲求的對象上,經自己意欲的塑刻而神化。…人類是要求自我生命的永恆,福樂,平等,自由,智慧,慈悲的。宗教是人類自己的意欲,表現於環境中。不平等而要求平等,不自由而希望自由,不常而希望永恆,不滿愚癡而要求智慧,不滿殘酷而要求慈悲。在人類的知識不充分時,傾向於外界時,意欲的表現也不完全,也表現於自然界。知識越進步,越是意識到宗教即是人類自己,意欲的表現越完全,也表現於人類自身。所以宗教的形態儘管不同, 而一切宗教的本質,卻並無兩樣。一切都不外人類自己,人類在環境中表現著自己的意欲。(印順法師, 1990)

 6、下層被統治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發性、盲目性的恐懼而要求在宗教中尋求安慰;上層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統治有意利用宗教來麻痺人民,這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宗教得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7、現存世界各大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猶太教、印度教等都是產生於階級社會,都是在社會生活領域發生重大危機時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8、宗教是被壓迫心靈的嘆息,苦難中的人民的精神安慰的重要社會功能,現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對資本的捉摸不定的恐懼,馬克思說,“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就在于人們對這種社會盲目的異己力量支配無法擺脫,在于勞動者對剝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難的恐懼和絕望,在于剝削階級利用宗教作為麻醉和控制群眾的重要精神手段。…“被壓迫階級由于沒有力量同剝削者進行斗爭,必然會產生對死後幸福生活的憧憬”,把希望寄托于來世“天國”。(劉仲康, 2009)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現像不能理解,便產生虛幻、歪曲的反映。委之於對超自然、超現實的的崇拜。信仰實際並不存在的上帝、神道、精靈等。把希望寄託於幻想的“天堂”或“來世”,作為一種寄託、追求和信仰。但是,正常宗教的教義還都是教人行善、慈愛、人道,遵循自然、法制的。因而,階級社會的統治階級常常利用宗教為其統治服務。 (吳中祥, 2009)

9、宗教是一種精神寄託。宗教是一種最佳的安慰劑(placebo),人們有安慰心靈的需要。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確實,宗教往往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這也正是教人行善的宗教能夠盛行不衰的原因,但是,這種精神寄託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認識不足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是虛幻的,並不鞏固的,也不利於正確認識與對待客觀事物!而科學,應還包括對人的精神思想,及其規律的正確探究, 認識與引導!還是應強調科學, 破除迷信! (吳中祥, 2009)

10、「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

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何天擇認為”因為宗教給人生存所需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世界觀與人生觀是人生活的主導力量,生存意義的所在,用以解答人的三大基本問題:一、宇宙萬物存在有何因由?–萬物來源問題.二、人死後何處去?–生命歸宿問題.三、我該怎樣做人?–生活目標問題. (何天擇, 2009 )

本來各種歷史久遠的宗教,都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說它們是最高智慧,是因為這些宗教都試圖對人之存在的基本問題給出答案。人有哪些基本問題呢?我想,自從人脫離獸界,就為下列三大問題感到困惑: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我們到哪裡去?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我們依然要讀人類先賢在二千年前寫的書,原因就在於對這些基本問題的解答,我們並沒有超越二千年前的人類先賢,特別是“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比如《聖經》對這三大問題的答案是:我們是上帝造的,我們活著是為了經過耶穌再回到上帝的天堂,而不信基督的人則要下地獄。現代科學對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有一定的解釋。進化論說我們的祖先是猿人。天體物理告訴我們宇宙起源於黑洞爆炸,最後又會塌陷成黑洞。 (江, 2001)

 宗教哲學是提供了對生命終極性的思考,幫助人去面對生命的終極關懷:人從那裡來?人要往那裡去?人為何要存在?

  有宗教信仰的人,宗教提供了生命存在的根源、依據與目的。例如:信仰上帝是道德的根源與物理世界的秩序主宰。不管是猶太教、基督教或回教,都主張只有一位獨立自存、具人格的創造者,創造了萬物及宇宙,同時也是全知全能至善、永恆神聖,更是人類行為善惡的最後審判者。

  不屬於西方世界的幾個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道家、儒家,對超越者或最高的存在,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佛教的信仰中,「佛陀」釋迦牟尼並不是指謂神,只是因修行而覺悟的覺者,體悟人生的解脫真理,普渡眾生的人。追求的是解除人生痛苦的超越境界。

  究竟宗教能提供我們的是什麼?狹義的宗教指的是像猶太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具有經典、教義、儀式、組織等。而廣義的宗教意思:宗教可以用來指內心強烈對超越自我或存有之上的世界或所謂的超越界或超越存在者的信仰,所謂的超越界或超越者,是相對於現實界的存有,它們是幸福的、完美的、永恆的、無限的、絕對的,而現實界是痛苦的、不完美的、短暫的、有限的、相對的。藉由「救贖」、「解脫」、「回歸」的方式來超越,並成為生存的價值和目的。

  人為什麼嚮往超越界或崇拜超越者?人類為什麼會有信仰?信仰經常提供我們對生存來源與目的、宇宙秩序、人生價值等疑問的答案。而田立克(P. J. Tillich)以「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來說明信仰的意思,「終極」的意思是指最重要、最無條件、以整個生命投入的關懷與心之所向,一種決定我們存在的意義、根據(真實性)與目的的關懷,並全心整體(包含認知、情感、意志)投入這樣的關懷。)這是一種「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游, 2003)

宗教除了上述自然和社會的根源外,還有認識上的根源,這主要是指認識水平上的限制和認識上的錯誤。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而又復雜多樣的,這就決定了人認識事物的曲折性。人的認識總是與社會歷史發展條件有關,與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傳統觀念及接受教育的狀況有關。人的認識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認識,其發展水平有歷史的局限。同時,由于每個人的遭遇不同,當人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身體變化,以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認識來滿足自己的認識需要,滿足欲望與恐懼的雙重心理需要,以及解釋人生困惑並從中取得實用價值時,認識論的錯誤發生,就易滑向宗教。(劉仲康, 2009)

參考文獻資料

幽默使人覺得自己像是在天堂一般 。

印章  我愛真的2 in 1幽默使人覺得自己像是在天堂一般 

本文作者: 何宗陽

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曾說: 「幽默的泉源並非歡樂而是悲傷,在天堂裏幽默是不存在的。」

早他三世紀半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說: 「如果天堂不准笑,那我就不去了。」

因為宗教很巧妙利用了人類對人生一些重大的問題—諸如人從那裡來?諸如老、病、死所造成的身心痛苦及對未來無可奈何的恐懼提供了很好的心靈撫慰,所以一般人很難做到, 在一生之中, 完全避免宗教的介入的。總體幽默就是可代替宗教的偉大對稱力量。有了總體幽默這種情懷思想工具來面對各種苦痛苦難 ,情況就可能易於化解,使人在了悟世間真相之後心理獲得調適,其妙用實在不雅於宗教的功能。

正是這樣,印度思想大師巴關·  斯里 · 羅傑尼希 才會說: 「對我來說, 幽默感應該是未來人類宗教性質的基石。」

Humor 8 steps馬克吐溫的幽默功夫自是登峰造極。「在天堂裏幽默是不存在的」的延伸之意—-就是在人間幽默是必須的。 因為幽默會帶來歡笑與快樂, 使人從痛苦的經驗和情緒中掙脫出來 , 會使人覺得自己像是在天堂一般。

參考文獻資料

何宗陽. (1992). 幽默八步. 多樂坊文化. 臺北. ISBN 957-680-024-2

參考文獻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