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9 年 11 月

慶賀本部落格 氣質優雅, 風尚魅力美女—-李冰冰 2009 金馬封后

慶賀本部落格 氣質優雅, 風尚魅力美女—-李冰冰  2009 金馬封后

特 轉載〔中央社〕/壹蘋果  新聞如下:

李冰冰金馬封后 上台領獎數度哽咽 【11/28 23:05】

〔中央社〕第4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今晚在台北縣縣府大樓舉行,頒獎典禮在最佳女主角獎項頒發時進入高潮,「風聲」的女主角之一、大陸影星李冰冰摘下后冠,上台領獎時數度哽咽說不出話。

李冰冰領獎致詞時表示,「沒想到會有上台的機會,不知道該說什麼,sorry!」

她說,來台灣兩次,沒想到可以得到金馬獎肯定。她向評審鞠躬並感性地表示,「人生真的很有意思,有很多可能,也有很多不可能;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9年11月28日 壹蘋果

本屆金馬影后出爐!李冰冰以《風聲》拿下最佳女主角,她當場感動到哭了出來。她淚灑舞台,直說沒想過拿獎,連得獎感言都沒想,如今有機會得獎,她激動落淚,不斷感謝劇組同仁和導演的支持。她致詞時淚珠不斷滑落,她說「人生很有意思,我很感謝在我身上發生戲劇性的故事,人生有很多可能也有很多不可能,藝術這條路,沒有最好,只好更好。謝謝大家!讓我有力量堅持走下去。」

 「風聲」:       

氣質優雅, 風尚魅力美女—-李冰冰

氣質優雅, 風尚魅力美女—-李冰冰

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李冰冰昨日(11月27日)抵台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她在機場受到影迷熱情歡迎。(網易娛樂11月28日訊, 圖文/CFP)
著名文藝評論家殷謙這樣評價李冰冰:“李冰冰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在她所演的角色身上體現出她成熟的個人風格,蘊涵著令人陶醉的魅力。李冰冰寫滿一臉的微笑,一臉的從容,一身的爽淨,一身的甜意,她們美得併不炫目,但不傳統。在她身上透露出一種家常、親和的性質,以及樸素、溫馨的氣質。交往之後的李冰冰讓我感受到的是她的謙和誠實的態度,穩重沉著的氣質,還有她善良和那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絲絲憂鬱的情思。”

 

 

 

李冰冰(1973年2月27日-),中國著名演員,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1993年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之前曾當過一年的小學老師。於1994年出道,拍攝過數十部的電影與電視劇。於2000年以電影《過年回家》獲第十三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與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08年憑《雲水謠》獲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第1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2009年11月28日李冰冰以「風聲」封后,從唱名到領獎一路哭,直到29日凌晨的慶功宴上,還直說:「好像在作夢」。意外與驚喜,竟然忘了在台上感謝爸媽,下台趕緊打電話到北京,拿獎當天剛好是李爸爸農曆生日,李冰冰說:「我把獎送給爸當生日禮物,他只說「女兒,拿得不容易啊。」說著李冰冰又紅了眼眶。

從老師誤打誤撞進演藝圈,12年了,最近幾年才開始以「雲水謠」拿百花獎、華表獎,如今再獲兩岸三地公認最難得的金馬獎,李冰冰說:「剛出道,我覺得憑自己的靈性,要什麼應該都很容易,事實相反,老天爺給我的是勤懇,不許跳級,我不敢說自己苦盡甘來,但一路走來,真是一步一腳印。」

「風聲」入圍6項,只有李冰冰拿獎,甚至擊敗同入圍的得獎高手周迅,李冰冰說: 「小周在我拿獎後立刻傳簡訊說「恭喜,恭喜」,我回說「謝謝妳,妳在我心裏是最棒的,所有合作夥伴我都感謝。」

片中剝光李冰冰衣服凌虐她的黃曉明,也發簡訊給李冰冰鬧說「妳在台上都沒謝我,我傷心」。李冰冰說:「戲一拍完曉明抓衣服包住我身子,我從心裏感謝他,可他賭我拿影后就要給他1萬塊,這筆帳我還要想想究竟給不給。」

李冰冰接拍《風聲》前,導演將小說原著大變動,主線從她扮演的「李寧玉」換成周迅飾演的「顧曉夢」,她一度不想演,但她成功演繹被姊妹背叛、遭男友出賣的解碼師。二度入圍的她如願封后,致詞時哭得梨花帶淚,「感謝發生在我身上一些戲劇性的事。」李冰冰從演電視到躍為影后,擊敗頭號勁敵周迅,她一路情緒激動、語無倫次,自嘲致詞是她最不好的表演,「很難相信是事實,謝謝我的團隊不離不棄。」在後台她才想起昨天是爸爸生日,尷尬笑說:「對啊,忘了謝謝爸爸,真不孝。」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維基百科, 聯合報2009.11.30, 中國時報    第46屆金馬獎特別報導  2009/11/29.

杨澜访谈录(李冰冰)20091010

   

      

                                                                                                                                                                              

          

魅力古典美女—-刘涛

魅力古典美女—-刘涛

2004年度最具魅力女演員獎 劉濤《天龍八部》

劉濤(1978年7月12日-),中國大陸地區女演員,因出演電視劇《還珠格格-天上人間》中慕沙公主一角而走紅。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清纯脱俗的美女—左小青

清纯脱俗的美女–左小青

2009历史剧《卧薪尝胆》中左小青扮演 越王句踐夫人。

《臥薪嘗膽》說的是越王勾踐(陳道明飾)經受層層煎熬最終成功復仇的英雄故事。每個英雄背後都有一個重要的女子?不過,《臥薪嘗膽》的女主角並非西施,而是勾踐最忠實的支持者越後雅魚。左小青飾演的雅魚從婚前的任性公主,到婚後為勾踐做出很多重大決策的完美妻子。長相傳統的左小青一提到這個角色,滿口都是“正牌王后”的尊貴語氣,“雅魚是一個一直陪伴在勾踐身邊,同甘苦、共患難、外柔內剛的女人。她一直在背後給予勾踐男人式的支持,為了丈夫的事業,她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當談及自己的表演感受,左小青也表示很過癮,很入戲,”雅魚是勾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兩個人榮辱與共。雅魚這個人物豐滿了,勾踐的形像等於成功一半。她對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左小青(1977年6月25日-)是一名女演員、娛樂節目主持人。早年運動員出身,在20世紀90年代初多次榮獲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冠軍。1993年退役後參與了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拍攝。不久,她就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到湖南電視台擔任娛樂節目《娛樂急先鋒》主播。2004年,她出演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让其火爆荧屏,左小青也因此迅速窜红,成为国内一线演员。

星座:双子座血型:AB 籍贯:中国湖南身高:167cm 体重:50kg 血型:AB型学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9届(本科)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卧薪尝胆》二度热播 陈道明左小青受好评 2008年03月05日 10:59   来源:新浪   ;互動百科.

  

歷史上的今天—- 1859年 11月24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論述生物演化的著作《物種起源》首次出版。

歷史上的今天—-1859年 11月24日,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圖)論述生物演化的著作《物種起源》首次出版。

特轉載 維基百科 物種起源 以茲慶念。

物種起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物種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Origin of Species title page.jpg
1859年版《物種起源》的標題頁
作者 查爾斯·達爾文
問世地 英國 英國
語言 英文
題材 演化生物學
出版者 John Murray出版社,倫敦
出版日期 1859年11月24日

物種起源》(或譯為《物種原始》)(英語: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全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是達爾文論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於1859年。該書大概是19世紀最具爭議的著作,其中的觀點大多數為當今的科學界普遍接受。

在該書中,達爾文首次提出了演化論的觀點。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環球科學考察中積累的資料,試圖證明物種的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天擇)和人工選擇(人擇)的方式實現的。

目錄]

  • 1 背景
  • 2 理論的形成
  • 3 主要內容
  • 4 批評
  • 5 中文譯本
  • 6 註釋

背景

在當時,人們普遍都接受創造論,相信上帝創造世界、並一次就創造出所有的生物,同時上帝也賦予每種生物各自的角色,而每個物種的設計都非常完美,所以物種是永恆固定不變的。地層中發現的化石是古代地球曾經遭遇大洪水的證據,那些化石就是沒有登上諾亞方舟的動物。地球的歷史大約只有六千年左右,這是經由從亞當和夏娃開始後的人類世代所推算的時間。

達爾文1809年生於英格蘭舒茲伯利 (Shrewsbury)。達爾文從小就對礦物和動物有興趣。1831年他從劍橋大學神學院畢業,然而他還是對地質學及生物學比較有興趣。1831年12月達爾文參加了海軍艦艇小獵犬號前往南美洲從事自然調查研究工作;最初他在南美海岸調查,並多次進入南美洲西邊的加拉巴哥群島,經過太平洋到達紐西蘭、澳洲及南非,然後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回到英國。

理論的形成

達爾文在南美洲考察時,在安地斯山山頂上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讓他感到困惑。在小獵犬號啟航時,達爾文曾帶了一本英國地質學家萊爾所著的《地質學原理》;萊爾認為地球的地形、地貌是經過長時間不斷的細微變化的結果,萊爾相信風力、雨滴、冰雪等微小的力量,持續千萬年後就可以完全改變地表的形貌。達爾文本人也相信,只要時間足夠,無法察覺的細微改變也可以造成巨大的變化。達爾文推算白堊紀中期距今約有三億年左右的歷史,持續長時間微小的地震等自然因素使得原來在海中的生物遺跡能在高山上發現。

在加拉巴哥群島考察時,達爾文發現每個島嶼上的陸龜及雀鳥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但又有些許的不同。他又發現加拉巴哥群島的生物與南美洲大陸的種類非常相似;於是他開始懷疑島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他們之間的差異是由於千百年來適應各個島嶼不同環境的結果。每一個物種都是一些細微的變化在無數個世代的過程中產生的結果。

生物進化在當時並不是新的概念。1809年時,法國動物學家拉馬克便提出:當環境改變時,物種會調適發展自己的器官來適應環境,常用的器官會發育變大、不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並且這一代獲取的改變會遺傳給下一代;但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特徵可遺傳」的假說。後來達爾文又從英國人口學者馬爾薩斯所著的《人口論》得到靈感;馬爾薩斯認為:人類糧食的生產永遠無法趕上人口的增加,致使糧食供不應求,進而發生飢荒或戰爭,導致一部分人口死亡。達爾文以此聯想到生物演化發生的機制:演化是生存競爭中自由淘汰的結果,食物與空間等資源有限,只有最適應環境的個體才能生存下來,延續族群。

「天擇」的概念逐漸在達爾文的五年環球考察過程中形成。在1836年回到英國後,達爾文慢慢將他的看法寫成文章,然而沒有發表。大部分科學家認為,達爾文遲了很久才發表他的作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自己的思想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過於激進。1858年,達爾文接到在馬來群島調查的博物學者華萊士有關物種形成的文章;華萊士對於物種形成的看法與他有很多相似之處,增加了達爾文對其學說的信心。於是兩人在1858年的倫敦皇家科學年會中,以兩人共同具名的方式,發表有關物種形成的看法。接著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

主要內容

達爾文在書中提出兩個理論。第一,他認為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演變而來;其次,他認為生物演化是通過自然選擇而來。

其理論重點如下:

  • 物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環境變動而改變。
  • 生物的演化是長時間連續性的緩慢改變,不是突然性的劇變。
  • 同一類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類是由同一個祖先演變而來。
  • 生物族群會隨著繁殖而擴大,並超過其生存空間與食物供應的極限,引起個體間的競爭;不適應環境的個體會被淘汰,適者才能生存,並繁衍後代。

批評

諷刺漫畫反映了1870年代基督徒於「人類與猿類具有共同祖先」這個觀念的反對。

達爾文的演化論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邪說,西方社會也對達爾文冷嘲熱諷。不僅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被推翻,人類也被形容為千百年來殘酷的生存競爭所形成的產物,還指出人與其他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祖先,這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是相當大的震撼。

然而達爾文的理論在當時也並非完美無缺,當時尚未了解任何遺傳機制,無法解釋個體間的偶然差異是如何產生;直到後來與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結合,才形成現在廣為大眾所接受的現代綜合理論。

中文譯本

《物種起源》的在中文譯本由馬君武於1901年開始翻譯,1919年翻譯完畢。1920年馬君武的譯本《達爾文物種原始》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容貌清甜身材姣好, 超然脫俗的美女–林志玲 (2002~2011)

林志玲 2011

林志玲2011 月曆
林志玲 2011 7月的《ELLEMEN睿士》
林志玲 2011 7月的《ELLEMEN睿士》
林志玲 2011 7月的《ELLEMEN睿士》

容貌清甜身材姣好, 超然脫俗的美女–林志玲 (2002~2011) 

 2009年9月 由網路公司網易綜合網友以及專家組意見,選出兩岸三地最具風尚影響力女性,林志玲獲得風尚女性票選「淡定之美」(超然脫俗的意思)獎盃。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男人都喜歡林志玲,應該沒有太多的人提出異議。無論是小孩子還是老人,30多歲的林小姐一概通吃。理由?還需要理由嗎?

林志玲﹕「我非常喜歡當女人,我想一輩子好好回饋這個時代所賦予的一切。」她說她的偶像是奧黛麗•赫本,因為其擁有愛和勇氣。

林志玲(1974年11月29日-)是出生於台灣臺北市的著名模特兒、主持人、女演員,以甜美清麗的外貌與姣好的身材成為台灣社會矚目的焦點,媒體冠以「台灣第一名模」的稱號。而因她竄紅歷程所造成的社會重大改變,台灣學者稱之為「林志玲現象」。绰号有040、冰淇淋, 女神, 玲玲, 玲儿, 志玲姐姐与匆匆。

林志玲的父親林繁男、母親吳慈美均為台灣台南人。林於台北市東門國小及中正國中完成基礎教育後[3]遠赴加拿大多倫多的私立女子教會學校斯特羅恩中學完成高中教育,而後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完成西方美術史和經濟學雙主修學位。

2001年間於華岡藝校兼差教舞時,被星探發掘,從此開始模特兒生涯。 身高 1.74米(5英尺9英寸) 體重 52 kg (114 lb)  三圍尺寸 34C-24-36  

台灣《壹周刊》記者黃鴻仁透露,媒體曾嘗試用各種刻薄的問題去激怒林志玲,都沒有成功。狗仔隊跟踪她回家,她回到家門口,會轉過身來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香港媒體拍到她走光的照片,她會說,“感謝媒體對我的一直支持,這提醒我以後要小心”。被人稱為花瓶,她答道:“很好啊,這也是一種肯定方式,我會把它看作讚美。”

林志玲長年保持這種親和、滴水不漏的狀態,讓她獲得情商最高的藝人美譽。。

在香港女導演黃真真眼裡林志玲很真誠。 2005 年,黃真真拍攝了十大名模的寫真紀錄片《Love Asia》,包括Maggie Q 和林志玲。 “那時候,她還沒有現在這麼走紅,但是我覺得她很open,說話聲音和現在一樣,就是嗲嗲的,但是這種斯文、美麗不是刻意裝出來的。”

《林志玲X 檔案》一書認為,林志玲能夠成功最大的優勢是“有異常柔軟的個人儀態”—面對鎂光燈,少見的“縮小自我”的謙遜姿態。

“她非常懂得別人的心理,照顧別人的想法,她不是那種不懂事的傻丫頭,我想這就是她能夠成功的原因吧”,劉小東告訴記者。

《林志玲X 檔案》作者認為,現在的林志玲已經超越了縝密計算的美女強人蕭薔,淘汰了台灣的“四十歲時代”;也取代了演技渾然天成的實力派林青霞,把台灣的“五十歲時代”拋出很遠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林志玲X 檔案》, 台灣《壹周刊》

林志玲 2011 7月的《ELLEMEN睿士》林志玲 2011 7月的《ELLEMEN睿士》

    

   

    

 

林志玲2010 上海世博會台灣館代言

林志玲2010上海世博會台灣館代言圖片1  林志玲2010上海世博會台灣館代言图片7 

 

林志玲2010浪琴

林志玲2010浪琴圖片1 林志玲2010浪琴圖片9 

林志玲2010其他活動與代言圖片4 

林志玲2010其他活動與代言圖片8 

女神卡卡、嘎嘎小姐Lady GaGa : Bad Romance (2009, 附歌詞)

女神卡卡、嘎嘎小姐Lady GaGa : Bad Romance (2009, 附歌詞)
令人蕩氣廻腸的經典音樂,
總是值得再次推薦給所有朋友.

Gaga主要受到了時尚的影響。她說她「是很了解時尚的」,而且那對於她是「最重要的」。她說,「當我寫歌的時候,我首先考慮我要在舞台上穿甚麼樣的衣服。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表演藝術,流行表演藝術,時尚。對於我,這一切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真正吸引人的故事。我希望他很吸引人。我希望圖像可以非常強大以致於Fans會想要嘗試而且喜歡我們的每個部份。」。

女神卡卡(Lady Gaga)(原名: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華語譯為女神卡卡嘎嘎小姐蕾蒂嘎嘎;1986年3月28日-),美國歌手,作曲家,出生於美國紐約揚克斯。

2006年,Gaga在得到一個紐約大學的音樂學位後,簽約Interscope Records成為作曲人。她初踏入業界是純粹擔任幕後作曲者,曾為布蘭妮、菲姬、小野貓、New Kids on the Block 、阿肯等知名歌手作曲。同時,她開始在紐約俱樂部演奏。當Akon發現Gaga同時具有幕前演唱的實力後,他簽約Gaga到自己的唱片公司Kon Live Distribution旗下,自此她開始籌備首張個人專輯。

2008年,Gaga開始和一個名為「Haus of GaGa」的集團合作,同時發佈了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The Fame》,她自己解釋此專輯為「有關讓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如何著名。」這張專輯在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取得巨大成功,同時取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迄今為止這張專輯催生了全球性的第一單曲《Just Dance》(獲得51st Grammy Awards的最佳舞曲提名)以及《Poker Face》,兩首歌曲均登上Billboard單曲榜冠軍。

在參與New Kids On The Block和Pussycat Dolls演唱會的表演後,Gaga亦展開了自己的【The Fame Ball Tour】。

Gaga受到很多時尚的影響,她挑釁意味的時裝風格受到好評,同時亦對很多名流有所影響。音樂上,她受到了David Bowie和Queen的啟發,同時也受到流行歌手如麥當娜和米高積遜的影響。(維基百科)

Bad Romance Lyrics

Songwriters: N/A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Rah-rah-ah-ah-ah-ah!
Roma-roma-mamaa!
Ga-ga-ooh-la-la!
Want your bad romance

Rah-rah-ah-ah-ah-ah!
Roma-roma-mamaa!
Ga-ga-ooh-la-la!
Want your bad romance

I want your ugly
I want your disease
I want your everything
As long as it’s free
I want your love
(Love-love-love I want your love)

I want your drama
The touch of your hand
I want your leather-studded kiss in the sand
I want your love
Love-love-love
I want your love
(Love-love-love I want your love)

You know that I want you
And you know that I need you
I want it bad, your bad romance

I want your love and
I want your revenge
You and me could write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
I want your love and
All your lovers’ revenge
You and me could write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Rah-rah-ah-ah-ah-ah!
Roma-roma-mamaa!
Ga-ga-ooh-la-la!
Want your bad romance

I want your horror
I want your design
‘Cause you’re a criminal
As long as your mine
I want your love
(Love-love-love I want your love-uuhh)

I want your psycho
Your vertigo stick
Want you in my rear window
Baby you’re sick
I want your love
Love-love-love
I want your love
(Love-love-love I want your love)

You know that I want you
(‘Cause I’m a freak bitch baby!)
And you know that I need you
I want a bad, bad romance

I want your love and
I want your revenge
You and me could write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
I want your love and
All your lovers’ revenge
You and me could write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Rah-rah-ah-ah-ah-ah!
Roma-roma-mamaa!
Ga-ga-ooh-la-la!
Want your bad romance

Rah-rah-ah-ah-ah-ah!
Roma-roma-mamaa!
Ga-ga-ooh-la-la!
Want your bad romance

Walk, walk fashion baby
Work it
Move that bitch crazy

Walk, walk fashion baby
Work it
Move that bitch crazy

Walk, walk fashion baby
Work it
Move that bitch crazy

Walk, walk fashion baby
Work it
I’m a freak bitch, baby

I want your love and
I want your revenge
I want your love
I don’t wanna be friends

Je veux ton amour
Et je veux ta revanche
Je veux ton amour
I don’t wanna be friends
Oh-oh-oh-oh-oooh!
I don’t wanna be friends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I don’t wanna be friends
Oh-oh-oh-oh-oooh!
Want your bad romance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Want your bad romance!

I want your love and
I want your revenge
You and me could write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
I want your love and
All your lovers’ revenge
You and me could write a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Want your bad romance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Want your bad romance

Oh-oh-oh-oh-oooh-oh-oh-oooh-oh-oh-oh-oh!
Want your bad romance
(Caught in a bad romance)

Rah-rah-ah-ah-ah-ah!
Roma-roma-mamaa!
Ga-ga-ooh-la-la!
Want your bad romance

有神論的罩門—-宗教入門必讀: 為什麼人們(含知識份子,科學家…)會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作業系統新假說

有神論的罩門—-宗教入門必讀:為什麼人們(含知識份子,科學家…)會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作業系統新假說

印章  我愛真的2 in 1

何宗陽編著

本文謹獻給:  

(Homo sapiens sapiens) 。科學分類則為真核域,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靈長目, 人科, 人屬, 智種的所有人類(2009年為67 億多)

 

包括:

  1. 宗教信仰者

  2. 無宗教信仰者

  3. 尋求宗教信仰者

  4. 欲戒宗教信仰者

  5. 欲換宗教信仰者

  6. 離棄宗教信仰者(曾是宗教信仰者)

  7. 拒絕宗教信仰者

  8. 反對宗教信仰者

也獻給讓我們(個人生命只有數十年的人類)有機會走到今天的:

太陽系 50         億年
地球 45.6      億年
月球 45.6      億年
海洋 40         億年
細菌、藻類等原核單細胞生命   38         億年
矽綠藻、有孔蟲等真核生物     20         億年
珊瑚、水母、海綿等多細胞生物 10         億年
海洋中出現魚類等脊索動物 5           億年
水生動植物爬上陸地 4           億年
兩棲類 4.0-3.6  億年
陸上原始森林始 3.6-3     億年
恐龍等爬行動物和鳥類 2.5-1.5  億年
哺乳類動物   2.0        億年
靈長類猿猴 3000     萬年
與人類已很接近的南方古猿 4-1       百萬年

(劉&蔡, 2000;陳述彭, 1998;宋, 2009; Dawkins, 2004;吳汝康, 1989)

何宗陽編著

 人們為什麼相信上帝?相信有神?希望這一個大的,嚴重的或可能有點可笑的問題將導致我們更深一層的思考信仰上帝的可能原因。(Shermer, 1999. p.59-88)

 多數有神論者是通過家庭和社會被動地獲得他們關於神的觀念,但一般來說,他們很少以理性為基礎、通過深入的哲學思辯,獨立地做出有神還是無神的判斷。如果成年以後才開始信神,往往是根據偶發事件,建立了某些其實難以證明是否真的與神相關的因果關係所致。 (維基百科, 2009)

最常見的例子是車禍和醫療,”巧合“與“例外”原本就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車子撞壞了人卻平安的事故天天都發生,所謂“不藥而愈”的例子更是多,這些”巧合“與“例外”同樣會發生在無信仰或者不同信仰的人身上。 (不敗, n.d.)

 所有宗教信徒們都瘋了嗎? 

 美國作家和學者羅伯特T卡羅爾(Robert T. Carroll)認為: 一個人有幻覺是一種精神疾病,少數人有幻覺是一種邪教,許多人有幻覺是一種宗教。

難道所有宗教信徒們都瘋了嗎? 不會吧! 不至於吧!

為什麼地球上人口超過百分六十的人,如果民意調查和統計的可信度是可以接受的,或至少數十億人會落入道金斯描述的所謂”上帝妄想”?這些在地球上大多數人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在宗教裡, 是都精神失常,瘋了,妄想,甚至精神病了嗎?

 不,我寧願不這麼認為。反而,看來他們是站在有利的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多數人的理由來推論神的存在”— 雖然這顯然是荒謬的論點—聲稱“如果超過四十億的人相信上帝,它提供了初步證據證明上帝的存在。 ” 有沒有任何更深層次的令人信服的解釋—對我們現代時代這一驚人,令人難以置信的宗教現象的解釋?

在1991年論文“心智病毒”道金斯創造了長期”信心受苦者”一詞—感染信心病毒的受害者。他認為, “信心受苦者”典型的“發現自己被一些深層的,內在的信念推動著—即有什麼東西是真實的,或對的,或良善的; 一種信念,即似乎沒有欠任何證據或理由,但是,然而,他覺得完全令人信服和有說服力的。 “ 和 ”作出了強大的和不可動搖的積極信心屬性,儘管基於沒有根據的證據。 “

此外,他還指出, ” 信心受苦者“認為”神秘“是一件好事,甚至陶醉於自己的不可溶性. 道金斯還強調他聲稱,宗教和信心的擴散不是由於證據的支持,而一般是通過一代又一代或從個人魅力而來。他補充說: “信仰傳播著¸儘管它完全缺乏每一個這些標準方法的屬性:可測性,證據的支持,高精度, 可量化性,連貫性,主體間性,可重複性,普遍性,先進性,獨立的文化環境,等等。 “(Dawkins, 2003).

 道金斯的 “信心受苦者”理論似乎無法合理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神和 今天為什麼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神。 人類基本上是追求快樂, 如果上帝并不存在, 宗教和信徒们到底是怎麼了?

 阿利斯特 麥格拉斯Alister McGrath,基督教神學家,引用了100研究,尖銳地評論批評道金斯文章“心的病毒”,“如果宗教在最近的研究79%被報導為,對人類的福祉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又怎能可以想像被視為類似於病毒? 

我們不能只是說 宗教信徒們所有”上帝談話”是荒謬的,可笑的,無法認知的,語言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和胡說八道。我們不能只是說宗教不科學,因為它無法用科學方法來檢驗的。我們不能只是說宗教信仰本身是胡說的,荒謬的,不合邏輯的,是毫無根據的,徒勞的,語無倫次的,不知所云的,自相矛盾的,甚至瘋狂和危險的。

其實許多的批判都是沒有理解宗教的本質和現象缺乏深度、不完整的批判,在許多信徒看來就是錯誤的批判,反而加強了他們的信仰,雖然被壓制,但是他們的心沒有改變。 ….發達國家都有許多人信仰宗教,包括許多高級知識分子,也包括美國總統布什。如果用不理性,不科學來解釋他們的信仰,沒有說服力,也造成敵對。宗教信仰者的堅定和執著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因此才有人體炸彈。 ….對於宗教的無理批判是會引起多強烈的敵對的,實際上宗教能夠在各種活動中起到如此強大的作用力,我們應當承認它可能有其合理性,否則那麼多的人都是傻瓜嗎? (宗教的功能和探討宗教的意義, 2006)

 總是有些事情—- 尤其是像宗教這種深度影響人類生活的事情—我們是非常想要弄清楚,只要它們是有可能性的。

 本文想要表明一個能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 此一目標就是:

  1.   如果宗教是虛假的,沒有”上帝的存在”,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神呢?今天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神呢?為什麼會有人去相信宗教那種怪異的、不可思議的信仰?
  2.   新假說–作業系統
  3. 替代宗教功能的方式(另文討論)
  4.  如何避免掉入宗教的陷網(另文討論) 

 經過三十多年的觀察,研究和測試的假設(另文討論),我很高興地宣布我的發現和在此披露我的宗教結論。

在這裡我要大膽地提出一個新假說–作業系統假說 用這假說來合理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含知識份子,科學家…)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和 今天為什麼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含知識份子,科學家…)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 來合理解釋所有的信徒並非完全不理性 , 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

本假說主要是想指出這樣的可能性﹐並提出一條可行的驗證方法。而一旦這種假說可以成立﹐通過對不可動搖信念的關鍵原因提供一個完整的解釋,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藉此開創出新的宗教視野。

我希望能夠打開人們的眼睛去真正了解他們的宗教歷程及心靈(心智思維)狀況。其實, 他們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如果宗教的經驗的確提供宗教真理的證據,那麼是那一個宗教提供證據呢?

大多數宗教所聲稱的是相互衝突的。有一個西方自由主義者經常提出訴求: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一樣,但訴求的依據往往是寥寥可數。如果宗教經驗能證明一個宗教,那麼為什麼無法證明所有宗教呢?它可能,更有可能的是: 那是個人的預先信仰(PRIOR BELIEFS)形成任何他們聲稱的大腦內部經驗。(Vardy, 1999. p 121-2)

我們如何解釋為什麼所有的宗教,其核心訴求並不是真的一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宗教經驗和見證?難道這些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內—大腦? 游惠瑜的說法是較可接受的說法, 游認為, 信仰的對象經常因為是超乎經驗世界,為經驗世界原因或意義的來源,因此不可能再由經驗世界加以證明。於是信仰在本質上經常是一種主體內在主觀上的認定,多於依賴客體外在客觀上的保障。(游, 2003)

 計算機作業系統(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以下簡稱也COS)的類比比喻 

宗教問題可以以不同的比喻來比較作討論,我以為在我們這個技術時代,一個最合適和適當的比喻是計算機作業系統。

雖然電腦可以以驚人的速度執行計算完成非凡的工作,但他們沒有情感的經驗,沒有夢想和沒有思想—這些人類基本組成的部分。至少目前還沒有!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走向計算機和機器人在情感能力的發展。(Chudler ,2001).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學教授蘭德爾歐賴利Randall O’Reilly: 科學家認為,人腦的一個地區與人類智力能力驚人的功能很像數字計算機是至關重要的。 “許多創造這些模型的研究人員迴避作計算機的比喻,” 歐賴利說。 “我的工作來自這樣一個傳統—人們的大腦都不是像電腦。現在突然,因為我們看大腦,其實,在某方面他們是像計算機的。(ScienceDaily, 2006,Oct. 6) 人與電腦之間有很多的相似性—- 詳見”人腦與電腦的比較和比喻” 乙文, 因此, 我以為在我們這個技術時代,一個最合適和適當的比喻是計算機作業系統。

此計算機作業系統(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以下簡稱也COS)的類比比喻將作為一種設備來解釋信徒,腦,心,宗教和上帝的關係的結構。這一COS類比比喻,從一個特定的到另一個特定的的推理,它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解釋:

1。為什麼上帝是不真實存在的,而只是虛擬想像的。
2。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教和所有的宗教都宣稱它是真正的或唯一真正的。    —衝突的論點。
3。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信徒在他們的宗教中可以感受到或確定他們是真正唯一的 宗教,及他們的上帝在回答他們 的祈禱。
4。為什麼仍然有幾十億人相信在一個虛擬想像的上帝。

 當然,COS類比比喻是比較兩個不同的東西,而總有一些特性這兩個不同的東西是無法共有的,因此試圖批評這比喻說”行,但這是不同的,因為….” 是不公平或是不合理的批評。

從常識,理性和邏輯的角度,宗教經書(如《聖經》)上說的有許多無法用理性解釋的怪現象東西。宗教信徒們所有”上帝談話”也是荒謬的,可笑的,無法認知的,語言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和胡說八道。可是,一旦信了宗教上帝之後,大腦思維結構就會明顯地發生根本變化。

 我們每一個人在信宗教之前都會有「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作為我們的操作系統。「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一旦遭某種宗教狂熱病毒攻擊,你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就無法正常運作了,甚至您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就沒有用了。就像一個艾滋病毒,一旦一個人的身體遭艾滋病病毒攻擊,你的免疫系統將無法正常運作了,甚至沒有任何功能了。

 對某些邏輯理智要求比較寬鬆的人來說,  信心的飛躍就像是初嚐藥物毒品,–把心智的主控權交了出去,將很可能或必然地走上上癮之路

 信心的飛躍就像是把原有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COS (電腦系統的核心與基石)除去,安裝上一個新的宗教COS,如道教 COS, 神道教COS, 耆那教COS, 孔教COS, 巴哈伊教COS, 猶太教COS, 錫克教COS, 瑣羅亞斯德教COS, 印度教COS, 佛教COS, 中國民俗信仰COS, 伊斯蘭教COS, 基督宗教COS(包括一切門派), 英國國教會 聖公會COS, 東正教COS, 新教COS, 羅馬天主教COS.等等.

如此把原有的「  良知良能及理性常識   」COS心智的主控權交了出去, 就這樣輕易而不知不覺地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大腦思維結構也就會明顯地發生根本變化。別人看起來你好像變了一個人, 實際上你只換了一個COS. 但這一個COS卻可以左右你的思維, 因為它不只是資料、 軟體而已, 它是一個作業系統—任何一台計算機最重要的程序, 是一管理電腦硬件與電腦軟件資源的程式—-大腦的核心與基石啊! 是管理大腦硬件與大腦邏輯及記憶的控管中心啊!

 作業系統假說 認為所有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大腦內, 是「宗教COS」控管下的產物。正如(游, 2003)所說: 「信仰在本質上經常是一種主體內在主觀上的認定,多於依賴客體外在客觀上的保障。」

  即使一個邏輯理智要求比較寬鬆的人自以為以理性為基礎來探索 , 但一旦他作出”信心的飛躍” (leap of faith)之後, 任何各種通過信心祈禱,宗教活動之後才發生的偶发事件, 經驗因緣際會及機緣巧合都很可能會被自己不自覺地, 一厢情愿地— 或是掐頭去尾, 或是斷章取義, 或是穿鑿附會, 或是妄加揣測, 被解讀成和神有不可分割的關聯.

 用信心禱告?

如一開始不給它開個小縫, 那信仰精靈是無法吹進一絲絲宗教之風的.雖然上帝只是想像虛構的,只虛擬地存在於信徒的大腦/心智中.但宗教只要說服你在開始時—雖然它是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先有一個信心的飛躍 (a leap of  faith)去試試看,然後通過祈禱,宗教活動和宗教經驗,你的大腦會逐漸被蒙蔽,自己的「宗教COS」會傾向於用神來解釋身邊一切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宗教要求人們先有信心及為甚麼世上所有的宗教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要求所有的人和信徒一定要「用信心禱告」的歸根究底的原因了。

 如摩門教要求人們獲得摩門經真實性的個人見證的條件:

“當你們蒙得這些時,我勸告你們要奉基督的名求問神,那位永恆之父,這些是否真黨的;如果你們用真心誠意來求問,有著對基督的信心,他必藉著聖靈的力量,對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摩門經摩羅乃書第十章第4,5節)

 其實,「用信心禱告」本身就是一種心智活動。早期的宗教領袖或許不懂”對腦的研究—由最細微的分子活動,到神經細胞的生長,到神經元之間的系統聯結” (曾志朗 , 2007), 但他們從觀察及自己的經驗中深知「用信心禱告」是「與神相遇」,「見到上帝」,「悟證禪定」的不二法門。這種經由「用信心禱告」開始而取得的「個人經驗」—-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就是使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不疑的主要原因。

 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 

用大腦神經學的術語來說,「個人經驗」一詞指的是「一個人大腦內的『神經網路連接模式』」(Feldman 2006;胡卜凱 2005)。

 個人主觀的經驗是指所謂「如何及什麼才是感覺到有感覺?」(sentience)的問題,指的是個人主觀的經驗到有某一件事發生了的一種覺識歷程,這當然涵蓋了要為這個「感覺到有感覺」找到腦神經系統中的相關活動。在這一個層次上,柯霍(Christof Koch)和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有相當不同的看法,前者認為有一組特定的神經元負責特定性質的感覺的察覺,後者認為分散在各處的神經元因刺激形成同步活化的集合量超過一定程度時,就激發了感覺到感覺發生的意識。觀點雖然不同,兩者的基本看法卻都非常的唯物,都在尋找和意識發生相關的神經元的活動型態。(曾志朗, 2007)

 我們或可瞭解宗教徒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在宗教徒內心,是怎樣 的純潔而真實,決非有意的謊言”, 印順法師曾說: 「反宗教及自以為非 宗教者,不能信解宗教的特殊經驗,以為只是胡說亂道,捏造欺人;或者是神經 失常,幻覺錯覺。不知道,宗教決不是捏造的、假設的。心靈活動的超過常人, 起著進步的變化,又有何妨?宗教徒的特殊經驗,說神說鬼,可能有些是不盡然 的,然不能因此而看作都是欺騙。各教的教主,以及著名的宗教師,對於自己所 體驗所宣揚的,都毫無疑惑,有著絕對的自信。在宗教領域中,雖形形色色不同 ,但所信所說的,都應看作宗教界的真實。即使有與事實不合的,也是增上慢─ ─自以為如此,而不是妄語。如基督徒的見到耶穌,見到上帝,或上帝賜予聖靈 等,他們大都是懇切而虔誠的。如佛教徒的悟證,以及禪定的境界,見到佛菩薩 的慈光接引等,都是以真切的信願,經如法修持得來。這在宗教徒內心,是怎樣 的純潔而真實,決非有意的謊言(以宗教為生活的,當然有欺謊的報道)」(印順法師, 1990)

 根據目前一般學者所接受的理論,動物的行動或行為由大腦神經網路控制。人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網路的確相當簡單。但是,我們都知道人有學習的能力。隨著人的成長,這個神經網路的連接狀況越來越複雜。目前的理論認為,人的大腦神經網路持續在連接和改變中一直到人死亡。(胡卜凱, 2009.)

腦是由稱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所組成的神經系統控制中心。它控制和協調行動、體內穩態(身體功能,例如心跳、血壓、體溫等)以及精神活動(例如認知、情感、記憶和學習)。 ….現在由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來研究腦部的功能,我們已經得知腦部是一個產生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器官。 ….腦含有約140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neuron),又名神經細胞(nerve cell))約佔腦細胞十分之一,剩餘的九成稱為膠質細胞。(維基百科, 2009aj)

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 

「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認為:在人體內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刺激人的感官神經細胞,這些刺激在神經細胞 中產生神經訊號。神經訊號經過許多各別神經細胞,傳遞到大腦的大腦皮層。神經訊號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有電波或化學成分的形式。它們在大腦內的傳遞過程, 當通過各腦神經細胞間的神經鏈間隔時,由於此訊號和周邊物質所生的物理和/或化學作用,形成神經鏈連接。此類連接路徑形成的模式,稱為(大腦)神經網路。此連接路徑即人的記憶。記憶是人「意識」的基礎。人的「意識」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的基礎。 (胡卜凱, 2005)

現在由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來研究腦部的功能,我們已經得知腦部是一個產生意識、思想和情感的器官 (維基百科, 2009aj)身體中沒有靈魂, 唯物主義(物心一元論monism)是比心物二元論經得起現代神經學、信息工程學、控制論、醫學影像學和精神病學的檢驗。

唯物主義(物心一元論)

唯物論是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認為在意識與物質之間,物質決定了意識,而意識則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應,也就是有機物出於對物質的反應。當然了, 我無法接受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精神、意識的第一性,物質的第二性,也就是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唯心主義,即唯心論。(维基百科. 2009a)

心物二元論 

心物二元論是一個心靈哲學的課題,由笛卡兒(Descartes)最早正式的提出。心物二元論(dualism)的根本論據是指是由「心靈」和「肉體」兩部份所組成,與唯物主義強調「一個人的肉體就是它的全部」這種論據相對立。在過去,哲學家一直都認為不能驗證的思維試驗。但隨着複製人類的可能性出現,使得這個實驗變得可能:

  1. 假若複製人與「他」的元祖擁有相同的思維和記憶,那表示「唯物論」的觀點完全正確;
  2. 假若複製人只是一具不會思考的哲學喪屍(Philosophical Zombie),那表示笛卡兒的觀點完全正確;
  3. 但更大的可能是複製人與「他」的元祖一樣擁有思維的能力,但並不繼承元祖的任何思想內容(記憶),而是像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維基百科, 2009am).

因此,現在我們知道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是錯誤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腦受傷了,心智就改變了,心物是互為表裡的一體,是一元論而不是二元論。(洪蘭,n.d.) 

神經學家安東尼奧 河 達馬西奧Antonio R. Damasio在其著作”笛卡兒的錯誤:情感,理性和人類大腦”一書中認為身體是思想的起源。達馬西奧檢查了思想運作的生理過程,然後作出建言:思想是內在於身體中的,身體中沒有靈魂的存在。笛卡兒的“錯誤”是把心智和身體二元分離的。((Wikipedia, 2009w

最近有一些神經學家堅定地接受所有人所想的,感覺的,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大腦所造成的,并致力於神經神學neurotheology—研究宗教和心靈的神經生物學,努力探索心靈和神秘經驗神經基礎。無論他們主張的正當性到何種程度,神經病學鋪平了了解宗教和神學的新基礎。

 詹姆斯H奧斯汀(James H. Austin),在1998年,在他的著作“禪與腦:走向冥想和意識的理解”,旨在建立人腦和冥想之間的神經工作的聯繫。(Austin,1998)是上帝在我們頭內?信仰只是一種感覺?D’Aquili Eugene G. & Andrew B. Newberg於1999年的神經分析,似乎導致神秘經驗的解構,—主要來自冥想或儀式,不是指一個幻覺或夢幻般的狀態,–僅僅是大腦配置的產品。在“神秘心智:探測宗教體驗的生物學。 ”他們已經表明“心智/大腦中的功能是宗教和神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D’Aquili & Newberg, 1999)

 公平地講,個人神秘經驗將堅定地使信徒自己相信:上帝或上帝的靈,一直與他們親密或上帝已經以神聖的直接顯現表明他的慈悲;但在另一方面,卻缺乏合理的理由,無法說服那些了解基本大腦運作的人。這種所謂與至高者的直接經驗的“證明上帝”,也許是最薄弱的論據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因為它是不能與他人分享的,但是,是最重要的信仰支柱,和信念基石。

 個人收到的啟示或個人認為通過宗教或祈禱或任何心靈遇到的將是對其本身極其有意義的,雖然其他人可能不會嚴肅地把他們當作一個真正的事情。在評論從個人的經驗來證明上帝存在的論點,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明確指出, “個人的經驗對那些聲稱有一個個人的經驗的人本身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但它對其他任何人或任何了解心理的人是最沒有具說服力的。 “ ((Hawkins, 2006. p88.)

 結論 

綜上所述, 作業系統假說基於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 認為所有宗教經驗和見證都來自內部經驗,並沒有外部參照物,一切都發生在頭殼大腦內, 是「宗教COS」控管下的產物。

作業系統假說基於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認為「用信心禱告」本身就是一種心智活動。認為早期的宗教領袖或許不懂”對腦的研究—由最細微的分子活動,到神經細胞的生長,到神經元之間的系統聯結” (曾志朗 , 2007), 但他們從觀察及自己的經驗中深知「用信心禱告」是「與神相遇」,「見到上帝」,「悟證禪定」的不二法門。這種經由「用信心禱告」開始而取得的「個人經驗」—-個人主觀的宗教特殊經驗就是使信徒們終生以幻為真而深信一個虛幻不存在的神的主要原因。

 這種起自或是貪生怕死 , 或是無知愚昧, 或是無依無靠, 或是看破紅塵的心態;加上一時耳軟聽信那些或是自以為是,或是裝神弄鬼, 或是自欺欺人,或是胡說八道的宗教自圓之說; 進而胡思亂想, 疑神疑鬼, 自己的「宗教COS」會任何各種通過信心祈禱,宗教活動之後才發生的偶发事件, 經驗,因緣際會機緣巧合給予或是掐頭去尾, 或是斷章取義, 或是穿鑿附會, 或是妄加揣測, 總之非解讀成和神有不可分割的關聯不可。 最終所有這些對一切宗教的經驗和現象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錯誤判斷就會把原本是無中生有,無憑無據,未經檢驗的信仰變成不可動搖的信念狂熱—以假為真深信不疑。

 這「宗教COS」假說顯然較可以合理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神和 今天為什麼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神, 這假說也顯然較可以來合理解釋所有的信徒並非完全不理性 , 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宗教COS」控管下)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其實, 他們只是在”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上不夠理性 —-落入”信心的飛躍”(leap of faith)的陷阱是很容易而不知不覺的—-一旦過了這一關,所有的信徒會自認為並非不理性, 因為他們只是照著自己的大腦所自認是理性的生活方式去做事去生活。他們所有宗教的經驗和現象可以理解為純粹是由邏輯的和可理解的“錯誤解讀,錯誤理解和誤判或妄想” 所造成的。

參考文獻資料

人腦與電腦的比較和比喻

人腦與電腦的比較和比喻

印章  我愛真的2 in 1何宗陽編著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學教授蘭德爾歐賴利Randall O’Reilly: 科學家認為,人腦的一個地區與人類智力能力驚人的功能很像數字計算機是至關重要的。(ScienceDaily, 2006,Oct. 6)

“許多創造這些模型的研究人員迴避作計算機的比喻,” 歐賴利說。 “我的工作來自這樣一個傳統—人們的大腦都不是像電腦。現在突然,因為我們看大腦,其實,在某方面他們是像計算機的。

數字化計算機是 藉轉換電子信號為二進制的“開關狀態” 操作的,並使用開關靈活地操縱這些狀態。賴利發現了在大腦中有著同樣的操作原則。“在前額葉皮層的神經細胞是二進制-他們有兩個狀態,無論是激活還是無激活-基底神經節在本質上是一個很大的開關,使您可以動態地打開和關閉不同地區的前額葉皮層,” 歐賴利說。(ScienceDaily, 2006,Oct. 6)

作為一個整體的大腦的運作更像是一個社交網絡, 而不是一個數字的計算機,經由神經細胞的通信而有學習和記憶的創造,根據歐賴利。但是,類似計算機特徵的前額葉皮層擴大社會網絡,幫助大腦變得更靈活處理新奇的和符號的信息,歐賴利說。前額葉皮層是大腦的執行中心和支持“更上層”的認知,包括決策和解決問題。研究人員認為,前額葉皮層對人類智力能力是至關重要的。(ScienceDaily, 2006,Oct. 6)

一個人和一個電腦有什麼區別嗎?“首先,這似乎是完全荒謬的問題。人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情感,自我意識的能力。計算機只是一台機器,一堆零件設計用來執行某些任務。

我們感受情緒,比如,因為在環境中的刺激導致某些在大腦中的神經元發射,造成更多的神經細胞連鎖反應,這會導致血液中某些化學物質被釋放和/或抑制,從這而引起了整個身體很大的反應,全部都可被追查的,結果在大腦感知了某種情緒。這與您在筆記本電腦上按’輸入’所發生的有什麼多大不同嗎?複雜得多,是的,但有根本上的不同?我不敢確定。

 那麼,什麼是人與電腦的區別?難道人是生物和計算機不是?這不能成為唯一的區別,因為我們可以建立生物計算機。假設一個人有靈魂?如果是這樣,什麼是靈魂?這些是否超出了我們的了解領域,也從而超出了科學的範圍?這是很容易解釋。一個人有靈魂,它是超越定義的,它是不可能被生產的,因此不可能給計算機靈魂的。

 如果一個人有一個靈魂,而一個靈魂的東西是超越科學的,那一個變形蟲也必須有一個靈魂,所有其他的生物實體也必須有一個靈魂。我們得出結論:每一個活物-變形蟲,老鼠,甚至是在你奶酪上滋生的黴菌都也有靈魂?唉,如用靈魂之說,無論我們怎樣解釋我們都會遇到麻煩的。看來,留給我們的唯一選擇,是沒有什麼靈魂乙事,因此,一個人和一台電腦在根本上是沒有真正的區別的。(Man versus Computer, n.d.)

毫無疑問,計算機和你的大腦最大的區別是意識。雖然可能你很難描述意識,但你知道你在這裡。計算機沒有這樣的認識。雖然電腦可以以驚人的速度執行計算完成非凡的工作,但他們沒有情感的經驗,沒有夢想和沒有思想—這些人類基本組成的部分。至少目前還沒有!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走向計算機和機器人在情感能力的發展。(Chudler ,2001).  沒有電腦可以創建自己的操作程式。然而,人類的大腦不僅管理生活的基本功能外,還創建了自己的操作程式,有意識地管理人類需要的複雜社會互動。它還能夠評價自己的表現,適應不同的環境,並改變其環境。 

 人與電腦的相似性和差異性(The Brain vs. The Computer, n.d.).

 相似性:都使用電子信號。

差異性:大腦使用化學物質傳遞信息,計算機使用電力。儘管神經系統的電子信號是以高速旅行,一台電腦通過導線他們的旅行速度更快。

相似性:雙方傳遞信息。

差異性:計算機使用的開關或關或閉(“二進制”)。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腦中的神經元藉發射了動作電位或不發射了動作電位來表示或關或閉。但是,神經元的不僅僅是打開或關閉,因為“興奮的”神經元在不斷變化中。這是因為神經元是通過突觸聯繫經常收到來自其他細胞的信息。跨突觸旅行的信息並不總是導致動作電位。相反,這些信息藉提高或降低神經元的門檻改變產生一個動作電位的機會。

 相似性:兩者都有記憶,也會增長記憶。

差異性: 電腦記憶體的增長是藉加入額外電腦芯片。大腦記憶的增加是靠更強的突觸聯繫。

 

相似性: 都可以適應和學習。

差異性: 大腦學習新事物是更容易和更快的。然而,計算機可以在同一時間(“多任務”)做許多複雜的任務,這對大腦是困難的。例如,嘗試在同一時間倒數和乘以兩個數目。然而,大腦也使用自主神經系統做一些多任務。例如,大腦控制呼吸,心率和血壓,同時它執行心智的任務。

 

相似性: 兩者都隨著時間而演變。

差異性: 在最近10萬年中人腦的重量約在3磅左右。計算機發展速度已遠遠超過了人類大腦。計算機出現只有短短數十年,但快速的技術進步使計算機的速度更快,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大。

 

相似性: 雙方都需要能源。

差異性:大腦需要能量的是氧氣和營養物質如糖,計算機需要電力來繼續工作。

 

相似性: 兩者都可以被破壞。

差異性: 修復計算機是比較容易-只要得到新的部件。沒有新的或舊零件的大腦。然而,有些工作正在做–移植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如帕金森氏症。雙方一台計算機和大腦都可能得到“病” -一台計算機可以得到“病毒”,許多疾病會影響大腦。
在某些情況下大腦有“內置的備份系統”。如果通路在大腦中被損壞,往往是另一種途徑將接管該功能損壞的途徑。

 

相似性: 都可以改變和修改。

差異性:大腦始終處於變化和被修改。沒有“關閉”的大腦-即使睡的動物,它的大腦仍處於活動狀態和工作。計算機唯一的變化—只有當新的硬件或軟件添加或東西保存在內存中。一台計算機有一個“關”的狀態。當計算機電源是關閉的,則不會傳輸信號。

 

相似性: 都可以做的數學和其他邏輯任務。

差異性:計算機在做邏輯和計算的事情速度更快。然而,大腦能更好地解釋外部世界和會創造新的思路。大腦能夠想像。

 

相似性: 大腦和計算機都被科學家研究中。

差異性:科學家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有數以千計的神經科學家研究大腦。儘管如此,仍然有更多的領域要去了解大腦。 “關於大腦,我們不知道的比我們了解的還更多。”

 

 我們的大腦與最好的計算機(2004)的數字比較(Stop Fundies, 2004):

 大腦

處理器:10P flops – 10,000,000,000,000浮動浮點指令/秒
硬盤:1 PB – 1,000,000,000,000,000字節
圖形卡:可能一個完美的流perfect stream,絕對220+ FPS,100 GHz
顯示器:1萬點的圖像,60赫茲,30度的焦點範圍,170度視角,10萬色
聲卡:5千赫(這是絕對的最大門檻,平均為2千赫)任何低於1千赫的聲音是聽不到,但可以被皮膚感受到,奇怪的。
總使用電壓:70 minivolts(一千分之七十伏)

最佳數字(最好在每個類別,而不是一台計算機上):

處理器:35.68萬億次- 35680000000浮動浮點指令/秒
硬盤:1 PB – 1,000,000,000字節
圖形卡:157 FPS最高性能,900兆赫
顯示器:1024 × 768像素,80赫茲,沒有焦點範圍,160度視角,68.7億種顏色
聲卡:196千赫
總使用電壓:僅顯示器使用的數額是我們使用的電壓的17142倍)

不要忘了大小比例。等離子顯示器是42“而我們的視網膜是立方毫米。我覺得功率比是驚人的了。如果我們得到一個與大腦一樣快的處理器,在電壓使用的差別也是驚人的。 

人腦與電腦的比喻:

如果人像一個電腦,則大腦就像一個CPU,ROM和RAM,脊柱就像一個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茲簡介中央處理單元CPU,只讀存儲器ROM和內存RAM,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 or OS)如下:

中央處理單元(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電腦的大腦是一個微處理器稱為中央處理單元(CPU)。 CPU是一個芯片,內有數以百萬計的微型晶體管。這是CPU的工作–進行必要的計算,以使計算機工作-CPU的晶體管演算數據。你可以視一個CPU為一個決策者。

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
只讀存儲器,使用在電腦和其它電子設備中的一個儲介質。它告訴計算機如何加載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

內存(RAM,Random-access memory):
隨機存取存儲器(通常稱為它的縮寫,RAM)是計算機數據存儲器。它也被稱為計算機的物理內存。計算機關閉時快速存取存儲器是清除的。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被稱為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的芯片與CPU進行密切的合作。 BIOS是一特定類型的ROM。如果你認為CPU作為計算機的大腦,那麼你可以認為BIOS是脊椎。BIOS的工作是處理計算機和機器的硬件組件軟件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運行。ROM的操作系統也被稱為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您打開計算機時BIOS是負責喚醒計算機,提醒它的所擁有部件和他們是做什麼的。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 or OS)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簡稱OS)是一管理電腦硬件(Computer hardware)與電腦軟件(Computer software)資源的程式,同時也是電腦系統的核心與基石。作業系統身負諸如管理與配置內部記憶體、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裝置、操作網路與管理檔案系統等基本事務。作業系統也提供一個讓使用者與系統互動的操作介面。

任何一台計算機最重要的程序是作業系統。該作業系統是一個由許多小的程式組成的大型程式,控制CPU與其他硬件組件的通訊。它還使計算機讓不明白的編程語言的人更容易操作。

個人電腦市場目前分為兩大陣營,此兩種架構分別有支持的作業系統:

  • Apple Macintosh – Mac OS X,Windows(僅Intel平台),Linux、BSD。
  • IBM相容PC – Windows、Linux、BSD、Mac OS X(非正式支援)。

 

參考文獻資料

宗教的起源/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宗教產生的主要依據—-能不知道嗎?

宗教的起源/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宗教產生的主要依據—-能不知道嗎?

印章  我愛真的2 in 1何宗陽編著

既然這個世界, 如"虛幻不存在的神—- 不想談又不得不談."乙文所述, 理應是沒有創造者沒有神的. 但是為什麼古往今來會有無數的人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今天仍有數十億這樣多的人相信虛幻不存在的神呢? 如果宗教是虛假的,為什麼會有人去相信宗教那種怪異的、不可思議的信仰?

宗教有著廣泛的信仰者,為什麼會存在如此廣泛和持久的信仰,即使在科學存在的情況下,而且還有許多科學家本身都相信,把這些簡單地用愚昧無知來解釋的人本身顯得無知和不科學。 (從信教者的角度來分析宗教, 2006)

茲列舉宗教的起源, 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 宗教產生的主要依據 等原因如下:

1、宗教源於准宗教現象,產生於原始宗教以前,為現今卯知人類意識活動最早的形態之一,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但當無超自然體的概念,對於客體尚未神化、無敬拜求告之念,一切全靠幻想,認為某些行動可影響某些現象或事物,如法術巫術、針刺木刻人形、佩戴玉石等。(維基百科, 2009d)

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迷信之類的觀念。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宗教觀念的最初產生,反映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原始人對物質生活過程中的內部關系,即他們彼此之間以及他們同自然之間的關系無法正確理解而產生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則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上,人的意識和思維能力有了相應的發展,形成了自我意識,並能把自然作為一種異己力量在支配著人本身和周圍的一切事物的時候,從而產生了最初的宗教觀。(劉仲康, 2009)

弗洛伊德指出,倘若圖騰動物即代表父親,那麼,圖騰觀的兩個主要製度也就是由兩個禁忌——禁止屠殺圖騰和禁止與相同圖騰的婦女發生性關係——所構成,這正好和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兩個罪惡暗中呼應。如果這種假設正確,那麼,在圖騰觀的起源問題便會來一個突破性認識,即:圖騰制度是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所致。

弗洛伊德還認為,社會、宗教和道德的起源乃是弒父行為的結果。史前時代的人是生活在按父權組織的部落裡,在那裡有這樣的製度:殘暴而妒忌成性的父親將所有的女性都據為己有,而兒子們長大後就被趕走。後來,有那麼一天,被趕走的兄弟們聯合起來,殺死並吃掉自己的父親。於是,父權制的部落便告結束。由於殘暴的父親是兒子們恐懼和羨慕的對象,所以,他們一方面得聯合起來幹掉父親,因為不聯合起來就無法達成這一目標;另一方面又憑藉分食父親的肉來加強他們對父親的認同感,並因此而獲得父親的一部分能力。 因此,圖騰餐或許就是人類最初的慶典儀式,它是對最大的犯罪行為的回憶和紀念。

這便是社會組織、道德禁制和宗教的起源。由於弒父的兒子們意識到被他們自己的兒子們殺掉的命運在等待著他們,為防止這一悲劇的重演,他們便締結條約,禁止種族內部通婚,這便產生了道德。而宗教則是來源月弒父行為所引起的犯罪感。被殺的第一個父親被看做上帝,“原罪”正是弒父留在記憶中的犯罪感。所以說,社會的存在是建立在大家對某些共同罪惡的認同之上的;宗教則是由罪惡感及附於其上的懺悔心理所產生的;道德一部分是基於社會的需要,一部分由罪惡所促成的贖罪心理所造成。在社會、宗教和道德的起源問題上,弗洛伊德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俄狄浦斯情結中同時產生了宗教、社會、道德、藝術的起源。 (朱,2008)

2、人之異於禽獸,或許就在於人會隆重地埋葬死者,而且是在十萬年前就已有的禮俗。以狩獵為生的原始人類,赤裸裸地面對日出日落、夏去冬來、所獲獵物的死亡以及近人傷亡等自然法則的消長,而明白,眼前發生的一切必定循著某種無法理解的軌道周而復始地運行。他們把狩獵活動畫在山洞壁上、編成舞蹈,文化於焉開始。他們以結束其他性命以換取自己的生存,對於補償與原諒的心理需求,便以外在的祭拜儀式來表達,而祭拜就是祈禱的原型。(顏,2008)

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的野獸圖像遍佈被利器刺傷之痕跡,多認為是行法術以增加狩獵命中率。而尼安德特人、山頂洞人等的墓葬中,都發現屍骨上撒滿紅粉及砂石,可能是以血色物行法術,以求死者死後安穩或再生。當宗教及神靈觀念形成,巫術法術多成為宗教的附屬行動。研究宗教起源的學科為宗教人類學(Anthropology of religion),主要理論為萬物有靈論、前萬物有靈論、巫術論、原始一神論、功能論、神話結構學說及語言疾病學說,前四者屬進化論學派,後三者屬文化圈學派。(維基百科, 2009d)

3、原始人類的思維極不發達,形成普遍性概念方面卻顯得很無能。使原始人極易走向極端,即是把感覺、幻覺、甚至錯覺的東西都當成與客觀對象同一的東西。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65-1939)在將自己的研究轉向人類社會領域時,著重探討了宗教與科學問題,深入探討了宗教的起源、作用和可靠性。他認為,宗教的性質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幻覺,其中有些觀點類似於妄想;宗教有它存在的理由;當人類度過童年期後,必然會脫離宗教而進入科學階段;科學不是幻覺,它有可能使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 (黃,2006)

無論是將宗教視為一種人類精神的“返童症”還是將上帝視為人類“誇張的父親”.弗洛伊德都沒有為宗教或有神論本身的存在提供科學依據.他的工作是從心理分析方面解釋宗教的起源和上帝觀念的形成.其結果自然是證明了宗教的非理性特徵。既然其起源和本質都是非理性的,當然未來人類也不會以理性的方式去維護宗教,他確信人類文明終究會鄙棄宗教。他的這個結論在本質上仍然屬於19世紀就開始形成的“機械唯物主義評判傳統”.所以.我們仍然將他視為當代無神論的啟蒙主義者。 (單, 2006)

4、一個宗教信仰者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把握感,當他在為幸福的願望的實現沒有保證而焦慮時,便可能在心理上產生對超自然的神力的依賴,以期望神力來幫助他把握住現實。有些人信仰宗教就是為了滿足其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的需要。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自然界卻往往不如人願,它作為一種可怕的異已力量成為人類依賴和畏懼的對象。原始人由於對自然界這種異已的力量無法認識和理解而對它產生恐懼感。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費爾巴克(Ludwig Feuerbach, 1804 – 1872)指出在世界不同文化之中,神的形像各有不同,這些神的形像,大多數又與個別的文化特徵吻合。因此費氏認為:宗教信仰乃人類思域的夢想(Religion is the dream of human mind), 宗教乃源於心理的投射作用。費氏總結出: 死亡是人類宗教的催化劑,因為人要克服死亡的恐懼,於是產生宗教。沒有死亡,就沒有宗教。

5、印順法師特別強調:”宗教是人類自己的意欲表現”, 意欲是表現於欲求的對象上,經自己意欲的塑刻而神化。…人類是要求自我生命的永恆,福樂,平等,自由,智慧,慈悲的。宗教是人類自己的意欲,表現於環境中。不平等而要求平等,不自由而希望自由,不常而希望永恆,不滿愚癡而要求智慧,不滿殘酷而要求慈悲。在人類的知識不充分時,傾向於外界時,意欲的表現也不完全,也表現於自然界。知識越進步,越是意識到宗教即是人類自己,意欲的表現越完全,也表現於人類自身。所以宗教的形態儘管不同, 而一切宗教的本質,卻並無兩樣。一切都不外人類自己,人類在環境中表現著自己的意欲。(印順法師, 1990)

 6、下層被統治階級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發性、盲目性的恐懼而要求在宗教中尋求安慰;上層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統治有意利用宗教來麻痺人民,這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宗教得以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7、現存世界各大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猶太教、印度教等都是產生於階級社會,都是在社會生活領域發生重大危機時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8、宗教是被壓迫心靈的嘆息,苦難中的人民的精神安慰的重要社會功能,現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對資本的捉摸不定的恐懼,馬克思說,“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就在于人們對這種社會盲目的異己力量支配無法擺脫,在于勞動者對剝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難的恐懼和絕望,在于剝削階級利用宗教作為麻醉和控制群眾的重要精神手段。…“被壓迫階級由于沒有力量同剝削者進行斗爭,必然會產生對死後幸福生活的憧憬”,把希望寄托于來世“天國”。(劉仲康, 2009)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現像不能理解,便產生虛幻、歪曲的反映。委之於對超自然、超現實的的崇拜。信仰實際並不存在的上帝、神道、精靈等。把希望寄託於幻想的“天堂”或“來世”,作為一種寄託、追求和信仰。但是,正常宗教的教義還都是教人行善、慈愛、人道,遵循自然、法制的。因而,階級社會的統治階級常常利用宗教為其統治服務。 (吳中祥, 2009)

9、宗教是一種精神寄託。宗教是一種最佳的安慰劑(placebo),人們有安慰心靈的需要。 (沒有說服力的宗教批判, 2006). 確實,宗教往往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這也正是教人行善的宗教能夠盛行不衰的原因,但是,這種精神寄託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認識不足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是虛幻的,並不鞏固的,也不利於正確認識與對待客觀事物!而科學,應還包括對人的精神思想,及其規律的正確探究, 認識與引導!還是應強調科學, 破除迷信! (吳中祥, 2009)

10、「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

為什麼宗教對人這樣重要?何天擇認為”因為宗教給人生存所需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世界觀與人生觀是人生活的主導力量,生存意義的所在,用以解答人的三大基本問題:一、宇宙萬物存在有何因由?–萬物來源問題.二、人死後何處去?–生命歸宿問題.三、我該怎樣做人?–生活目標問題. (何天擇, 2009 )

本來各種歷史久遠的宗教,都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說它們是最高智慧,是因為這些宗教都試圖對人之存在的基本問題給出答案。人有哪些基本問題呢?我想,自從人脫離獸界,就為下列三大問題感到困惑: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我們到哪裡去?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我們依然要讀人類先賢在二千年前寫的書,原因就在於對這些基本問題的解答,我們並沒有超越二千年前的人類先賢,特別是“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比如《聖經》對這三大問題的答案是:我們是上帝造的,我們活著是為了經過耶穌再回到上帝的天堂,而不信基督的人則要下地獄。現代科學對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有一定的解釋。進化論說我們的祖先是猿人。天體物理告訴我們宇宙起源於黑洞爆炸,最後又會塌陷成黑洞。 (江, 2001)

 宗教哲學是提供了對生命終極性的思考,幫助人去面對生命的終極關懷:人從那裡來?人要往那裡去?人為何要存在?

  有宗教信仰的人,宗教提供了生命存在的根源、依據與目的。例如:信仰上帝是道德的根源與物理世界的秩序主宰。不管是猶太教、基督教或回教,都主張只有一位獨立自存、具人格的創造者,創造了萬物及宇宙,同時也是全知全能至善、永恆神聖,更是人類行為善惡的最後審判者。

  不屬於西方世界的幾個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道家、儒家,對超越者或最高的存在,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佛教的信仰中,「佛陀」釋迦牟尼並不是指謂神,只是因修行而覺悟的覺者,體悟人生的解脫真理,普渡眾生的人。追求的是解除人生痛苦的超越境界。

  究竟宗教能提供我們的是什麼?狹義的宗教指的是像猶太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具有經典、教義、儀式、組織等。而廣義的宗教意思:宗教可以用來指內心強烈對超越自我或存有之上的世界或所謂的超越界或超越存在者的信仰,所謂的超越界或超越者,是相對於現實界的存有,它們是幸福的、完美的、永恆的、無限的、絕對的,而現實界是痛苦的、不完美的、短暫的、有限的、相對的。藉由「救贖」、「解脫」、「回歸」的方式來超越,並成為生存的價值和目的。

  人為什麼嚮往超越界或崇拜超越者?人類為什麼會有信仰?信仰經常提供我們對生存來源與目的、宇宙秩序、人生價值等疑問的答案。而田立克(P. J. Tillich)以「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來說明信仰的意思,「終極」的意思是指最重要、最無條件、以整個生命投入的關懷與心之所向,一種決定我們存在的意義、根據(真實性)與目的的關懷,並全心整體(包含認知、情感、意志)投入這樣的關懷。)這是一種「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游, 2003)

宗教除了上述自然和社會的根源外,還有認識上的根源,這主要是指認識水平上的限制和認識上的錯誤。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而又復雜多樣的,這就決定了人認識事物的曲折性。人的認識總是與社會歷史發展條件有關,與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傳統觀念及接受教育的狀況有關。人的認識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認識,其發展水平有歷史的局限。同時,由于每個人的遭遇不同,當人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身體變化,以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認識來滿足自己的認識需要,滿足欲望與恐懼的雙重心理需要,以及解釋人生困惑並從中取得實用價值時,認識論的錯誤發生,就易滑向宗教。(劉仲康, 2009)

參考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