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熊志超】加转弧圈球等于高吊弧圈球吗

港运会集训期间,我们训练反拉和敲打高吊弧圈球。我对运动员说:假如对方也掌握此技术你怎么办?如何控制好高吊的弧线?于是我很自然就带出了加转弧圈球这项技术来。有人问我高吊与加转弧圈球有什么不同?

早期高吊弧圈球就是加转弧圈球,有人喜欢称前者,也有人使用后者来称谓。使用前者名称是因为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弧圈球被日本人发明后,早期人们拉出来的弧圈球弧线比较高(当时还没有前冲弧圈球)且慢用高吊来形容比较贴切,所以一路沿用至今。技术动作是拉球前两脚的站位应把重心下降至右脚,右手自然下垂拍型垂直或稍微有点前倾,然后蹬腿转腰大臂带动前臂由下往左前上方挥拍至额头上。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吊弧圈球技术已经落伍了,现代专业队已很少使用(偶然作为变化一下节奏或位置不适合发力前冲调整一下及对付削球手时使用)。因为它主要是以旋转为主,不符合现代化的以速度、力量、旋转相结合的新形弧圈球的技术要求,所以很容易被适应而遭正手反拉或反手弹打造成被动。

而新的弧圈球既有高吊弧圈球的特点,又有前冲弧圈球的优点是两者的结合体。它是集速度、力量、旋转于一身的专门对付出台下旋球的结合弧圈球,所以称其为加转弧圈球更合适。以示区别于传统的高吊弧圈球。其技术动作与高吊弧圈球最大的区别就是右手不再是自然下垂,而是在下垂的基础上把右手(前臂)往后拉,这个挥拍过程比原来的引拍位置多了一个前臂的距离且比原来的位置离地面高了许多(很像前冲时的引拍)。它是增加速度和力量的源泉。此时拉球折返向下挥拍经过原来自然下垂时的位置再往前上方挥拍至额头上(击球点不仅可在高吊时的下降前期,還可在上升后期或是高点期)。这是真正意义的累进加速再加力,典型代表李晓霞。

经以上方法改进后的加转弧圈球不论速度、力量、旋转这个动力原素,还是保障原素(弧线很低)都远远优于高吊弧圈球,给对方反拉或敲打造成困难。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技术重新定位,从目前加转弧圈球的优异性来看,加转弧圈球≠高吊弧圈球。不过这样的定位并没有否定高吊存在的意思,毕竟业余界还有大量的人在使用该项技术,专业界有时还有过渡一板的必要。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高吊虽然落后了,但暂时还不至于遭遇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