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汤显祖 牡丹亭记题词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解释为:爱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产生了,而且越来越深刻。生与死都阻挡不了爱情,无论与世同在还是阴阳两隔。若是生者不能与死去的爱人同生的话,或者死去者不能与生者相爱相知的话,那么就都不是爱到最深处,不是真情所致!
当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
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
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牡丹亭
《牡丹亭》又稱《還魂記》,是一部文學史上及劇壇上極有名的巨著。作者湯顯祖,明朝江西臨川人,才華絕代,學識淵博,借古代的傳說為故事梗概,發展成五十五齣曲折動人的戲劇。
此剧描写了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
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劇中的女主角宋朝南安府太守杜寶的女兒麗娘,遊園傷春,因夢生情,尋夢不得,為情而死,死後三年,又因情復活,雖然離奇荒誕,卻足以說明「情」的感人力量。
湯顯祖著有玉茗堂四夢(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夢),都以「情」為主題。其中《牡丹亭》、《紫釵記》寫情之「痴」,是入於情之作;《南柯記》、《邯鄲夢》寫情之「空」,是出乎情之作。
《牡丹亭》的文辭美,意境深,加上情感化的唱腔、文詞化的身段,配合了含蓄傳神的詞句,優雅動人的音樂,把杜麗娘的形象塑造得無比的感人,比「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境界更進了一層,是戲曲的經典之作。